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有一说一|这是一场里程碑式的重塑性变革!注定会有阵痛

2024年03月17日 12:47: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大观

作者|聂一垚

2022年8月23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一篇内部讲话在朋友圈刷屏:“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时值夏天,任老爷子的“寒气说”让空调房里的人们倒吸了一口凉气。真实的寒气很快袭来,2022年,全球科技圈和互联网大厂们纷纷开始被曝裁员,其中不乏昔日令人艳羡的中国互联网大厂。

其他行业也不好过,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彼时正按下新能源和智能化变革的加速键,除了新势力的左突右奔(还是在疯狂砸钱中进行),到处是转型的迷茫和阵痛。

汽车企业的人事变动,便随之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车企仅高管人事变动,就至少有100起,中层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去留,更是频繁。长城汽车也是在这一年,经历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按理来说,这是企业发展尤其是转型过程中(2022年长城汽车开始深度转型,企业谓之“深蹲”),非常正常的人事变动,但却引来了行业的不少猜疑与揣测。

事实上,每个企业的变革,人事调整都是关键一环,就如被任老爷子抡起“寒气说”小皮鞭的华为,同样在2022年发生了为数不少的高管离职。

比如,在华为干了24年,有“鸿蒙之父”之称的王成录,在2022年从华为离职。王成录之前,2022年1月,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菁离职。除了苏菁,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蔡建永,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陈奇等人,也先后离职。华为的普通员工流动,就更加平常。据华为内部员工透露,华为员工2年内离职率达到20%,4年离职率达到50%。

如果将汽车企业的高管和员工流动,与华为所在的科技圈相比,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华为也没有因为员工离职,就改变了自己位列全球科技领导者的事实。从华为离开的员工,也没有因为离开华为就失去青睐,相反从华为走出去的人,更容易收到橄榄枝。可以说,大家互相成就了彼此。

长城汽车也是如此,2022年,长城汽车开始转型的“深蹲”,这一年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从组织调整、人才调配、生态构建、技术深耕,到产品梳理、营销转变、服务升级,全方位进行了一番激发企业肌体活力的改变。

这番努力也获得了回报,变革后的长城汽车,在2023年开始“起跳”,销量从2022年的106万辆,回升到2023年的123万辆,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同比98.7%的翻番式增长。

可以说,影响企业命运的,从来就不是简单定义上的“人”,而是文化,在企业文化浸润中被激发、塑造,并时刻认同和跟随企业文化的人才。

任老爷子认为,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员工就不能太过安逸,公司氛围不能懒散,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应对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和市场,“要像狼群一样,保持狼性般的竞争”。

这是华为的“狼性文化”,历来以高压著称。所以你看,每当外部环境有点风吹草动,内部有点志得意满的时候,老爷子都会抡起“严冬论”的小皮鞭。

从2001年“华为的冬天”开始,到2022年的“寒气说”,这已经是他的第6次“严冬论”。而他挥下去的“小皮鞭”,抽在华为身上成了一句圭臬:“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而在长城汽车,“头狼”魏建军也有一句朴实无华的要求:“每天进步一点点”。与任老爷子相比,老魏的话显得更平和,没有那么杀气腾腾。但要求是一样的,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要进步,一天都不能放松。

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或者一直认同“伤痕累累、皮糙肉厚”,任老爷子对这点非常清醒也乐观。过去三十年,他一直坚定认为:人才流动才能激发组织活力。

这里的人才流动包括频繁的内部轮岗、不断吸纳顶尖人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员工离职率高,也是外界早已司空见惯的事。

平心而论,“每天进步一点点”,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来或者去,留或者走,归根结底都要看对这一文化是否认同和个人取舍。

其实一直以来,外界对长城汽车的人事变动和员工去留,均以平常心看待。事实上也本该如此,哪家企业不是在发展路上迎来送往,哪个员工与企业的相处不是追求文化认同与同频共振呢。

而当长城汽车身处转型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人事变动和员工离职,就被予以不明就里的揣测和放大镜窥视,是有些小题大做的。

对于继2022年开始的中高层变动,到传出今年春节后部分员工离职,已经有离职员工自己站出来表示,是“拿到不错的分红后的自由选择”。有些则表示受不了高压,或有不同的追求,总之都是自由的选择。如果就此展开联想,属实不必。

若非要深挖背后指向,这更像是长城汽车即将迎接更深一轮变革的前奏。接下来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会陪着一起,这很正常。一起的人也意味着都要体会一番刮骨疗毒般的感受,也很正常。

2022年的“深蹲”,让长城汽车在2023年达成了卓有成效的“起跳”,但老魏会就此满足吗?不会,更不能。老魏不是只有他自己,他身后站着的是8.7万多名员工,每名员工身后都是一个家庭。

今年的车市环境照比2023年,显然残酷得多、疯狂得多,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进入了深水区,淘汰赛已经激烈开启。

长城汽车作为一个转型变革中的车企,只能更加深入和加速转型,哪怕转型的阵痛和代价再大,也要奋力前行,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老魏虽是技术出身,极度钟情技术,对长城汽车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对技术团队非常爱惜非常慷慨(网上有调查统计了长城汽车8981名技术岗员工平均月薪3.23W),但他同样重视品牌,对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模式也表示出了坚定的学习态度。

接下来,除了继续捍卫技术的领先高地,打造扁平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探索新的品牌传播机制和新的营销模式,都将是长城汽车的工作重心。事实上,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有条不紊、快速推进。

可以说,在这场由“旧汽车”时代进入“新汽车”时代的转型中,老魏给自己、给长城汽车,都提出了一往直前的要求。要么杀出一条血路,要么抱残守缺等死。

老魏和长城汽车的员工,必然选择前者。伤痕累累又如何,哪个企业不是经历一次次勇敢的蜕变,才能换来长期发展。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