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体验 几天前,我们又做了一场直播,还是关于电动车的,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角来自一家造车新势力,它就是网红电动SUV——蔚来ES8。自今年5月31日正式交付以来至今,全国正式交付、上牌的蔚来ES8不过几百台,相当稀有。测试车辆由合作媒体车威提供,是用户自购新车,补贴前售价54.8万元的创始版。
关于蔚来ES8,这款车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特斯拉Model X,拥有前后双电机,最大功率480千瓦,峰值功率840牛·米,运动模式下0-100km/h加速仅需4.4秒,性能强悍。搭载容量70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组,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355公里,最大续航500公里。
蔚来ES8的基本参数就是这些,对电动车用户最关心的续航,如果只看官方数据,那意义并不大,尤其是大家都对电动车跑高速的能力表示怀疑。那么蔚来ES8跑高速的续航力到底如何?在直播前,蔚来官方公布了自己的测试结果,以120km/h的速度等速续航,ES8跑了226公里。
对此我们并不怀疑,但蔚来官方的测试是在专业试车场环形高速跑道上进行的,用车环境还是有点脱日常使用的真是情况,于是我们要在普通的开放道路上也做一次测试。(由于测试以直播为主,拍摄照片有限,主要以手机拍摄)
场地:部分城市道路+高速
车辆:蔚来ES8量产创始版、总里程1485公里
驾驶模式:自定义,除能量回收为低外,其它与舒适模式相同
负荷:男性乘员4名
环境:室外温度>40℃
空调:设定23℃,风速3挡,前排座椅开启通风,2挡
出发点还是位于北京北五环附近的国家电网充电站,使用直流快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和充电设备等原因,测试开始前的电量为99%,并非完全充满。此时行车电脑显示续航里程337公里,当我们做好准备开始直播时,行车电脑的数据为336公里。
测试方法跟上一次我们开帝豪EV450去张家口类似,记录每行驶20公里,续航里程的减量,开始记录数据时小计里程为10公里。从充电站出发,经过北五环的拥堵驶向京承高速入口,虽然是正午时分,但一开始高速的车流量也不小,所以最初这段五环和高速,车速提不上去,还经常要变换车道超车,再加上用快充充电,初始电量比较虚,续航掉的比较明显。
因为有了官方的测试数据参考,我们在行驶到110公里时从京承高速太师屯出口驶出,直接调头返回北京。后来的过程就是波澜不惊了,虽然续航一点点见底,但驶回出发时的充电站还是没问题的,而且后半段回京随着车流加大,速度提不起来,耗电量反倒开始下降。
最终的测试结果是经过3小时11分的测试,我们共行驶223.2公里,平均车速70km/h,在刚进入充电站时行车电脑显示续航8公里,同时系统警告“电量过低,请及时充电”,显然这已经达到了蔚来ES8的极限。正式停好车后,续航定格在6公里,据此推算这最后的一丝丝电量能再跑3公里。
在里程与续航表格中,可以看到最初的10公里续航掉的很厉害,这跟用直流快充充电电量不实有关,这部分可不做考量。之后的每20公里一个区间,续航减少的都不少于这个值,又一次证明电动车跑高速费电。
车辆从静止起步加速至高速的过程是最费电的,同理如果需要频繁做加速,耗电量肯定会增加。从记录的数据看,最大的差距是跑20公里,续航掉了40公里,是翻倍的结果。在70-90km这个区间,我们在服务区停车换手,再次出发需要重新加速,正好又赶上有个大上坡。
测试的行驶状态是用户跑高速的真是情况,而且我们一路直播也没有刻意去省电或激烈驾驶费电。在车流正常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压着限速值跑,京承高速有120km/h和100km/h两种,分区间、分车道,由于我国特殊的交通状况(快车道慢开),能够稳定巡航的时间不多,不时还需要超车。
如果再算上刚开始没充上的1%电量,就算多跑3公里,那么测试的结果大概是229公里,跟蔚来官方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蔚来官方及App提供的里程计算器,输入使用条件,行驶速度120km/h、车外温度40℃、开空调、21英寸轮毂,满电续航也只有210公里。
高速续航的确是现阶段电动车迈不过去的坎,就好像不可违背的物理定律。从电动车使用来看,城市工况才是最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用户有驾车长途出行的需求,在未来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蔚来就计划将换电站从城市移至高速公路,能够快速解决充电慢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能环节电量焦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