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评论/编前语:时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中国汽车市场不仅连续9年稳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站在汽车“新四化”的产业变革门口上,中国汽车市场已然成为百年汽车工业的创新引擎。完成1.0阶段的从无到有,2.0阶段的小到大积累之后,接下来将是3.0阶段从弱到强的关键性突破。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阵营中的佼佼者,自身也从产品迭代上走过了三个阶段,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既是总结过去的宝贵的样本,也是再出发的可贵参照系,值得深入探讨。
近日,35辆吉利博瑞GE外事礼宾用车正式在钓鱼台完成交付,吉利博瑞连续4年成为中国外事礼宾用车和驻华使节指定用车,曾经需要国外汽车技术扶持的中国汽车工业,如今有了被国际肯定的名族汽车品牌。吉利,已经成为一张亮眼的“中国制造名片”。
为何是吉利?
从“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收购瑞典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和马来西亚的宝腾、再到成为德国百年汽车企业戴姆勒最大股东。1997年才踏足汽车领域的吉利,不仅成长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脊梁,更让中国汽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
短短二十余载,吉利完成从0到1,从偏于一隅的一家民营小企业,成长为敢于和跨国汽车集团叫板的一个国际汽车集团。
用户为中心和与时俱进,吉利崛起的秘密
从时间、环境和条件等多个维度来看,吉利的崛起速度都让人惊讶。吉利汽车王国的建立,核心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据公开数据显示,8月份吉利汽车以12.55万的单月销量、同比增长30%位列中国自主品牌销量首位。销量数据的多少,直观反映了消费者对吉利的欢迎程度。
然而,作为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获得这番成绩的背后异常艰辛。
“我们也是天天如履薄冰,”在吉利汽车杭州总部,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向凤凰网汽车等媒体表露内心真实的感受。虽然吉利今年已经取得了一百万辆的销量成绩,但从领导层到一线市场都没有丝毫懈怠。
跨越百万辆大关,作为营销业务的掌舵人,林杰显然对吉利今日的成绩有着更深的体会。在1.0时代吉利提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解决“整车价格太高、消费者买不起”的矛盾,吉利让汽车消费成为大众消费。在2.0时代,吉利不再满足于只靠低成本竞争优势获取市场,提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吉利为消费者造更好的汽车。来到吉利的3.0精品车时代,在市场年轻化、消费升级趋势下,吉利再次进行战略升级,通过重新梳理品牌,提出“造每个人的精品车”战略,明确了动感精致、自信激扬的3.0产品发展方向,吉利再次精准的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
回顾三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吉利似乎总比其它人先行一步,然而这每一步都与时俱进的踏准了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趋势。吉利能在快速成长和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林杰总结为“吉利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给客户带来更高价值”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
体系化并购到技术输出,担当“中国制造名片”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汽车工业也经历30余年的发展,完成从无到有的积累阶段,现在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大而不强”的困境。如何由大到强,不仅是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发展课题,也是国家层面考虑的问题。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吉利开创了“海外并购到技术输出”的成功范本。
“买得来企业买不来技术”,一直是众多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痛点。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的条件下,通过海外并购具有先进技术的汽车企业,成为快速提升制造和技术水平的捷径。
2010年,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成为当时中国汽车行业最大一笔海外收购案例,外界将此次收购形象的比喻为“蛇吞象”。回忆起这次收购,林杰表示:“沃尔沃的收购对吉利整体来说,在技术、造车水平的提升上,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沃尔沃被纳入吉利旗下,但吉利对沃尔沃并不只是拿来主义,而是对沃尔沃造车理念的深入沟通和学习。林杰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在领克03车型的技术调教上分为瑞典团队和中国团队,两个团队进行PK,谁的方案好就采用哪个团队的方案。正是通过这样的技术磨合和交流,让吉利的技术实力突飞猛进。
在沃尔沃并购中获得的成功,让吉利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2017年吉利完成对宝腾莲花的收购,然而这次吉利的目标并不是引进技术,而是开创性的向国外输出技术。
“东南亚是巨大的市场,这里是日系车的天下,中国品牌很难打进去。”林杰表示,通过对宝腾的收购吉利就可以进入东南亚。但这只是吉利的目的之一,林杰解释到:“就像中国的高铁现在卖往全世界一样”,收购宝腾最大的意义是“吉利也开始技术输出了”。
通过并购,吉利不仅开拓了东南亚市场,在技术上也进入下一个阶段。用林杰的话说“技术输出将带来平台技术开发的成果,扩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开销。所以,整盘棋就活了。”
吉利从收购沃尔沃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到吉利收购宝腾向外输出技术,仅仅7年时间吉利在技术实力上已经完成从弱到强的转变。
危机感与护城河,木秀于林的下一步
目前,吉利在轿车和SUV市场完成均衡布局。轿车方面有帝豪、博瑞、帝豪GL和全新远景,SUV市场有博越、帝豪GS、远景SUV和远景X3等。从产品布局和销量情况,吉利是中国汽车品牌中少有实现“两条腿走路”的品牌。无论是SUV细分市场的增速放缓,还是轿车需求的回暖,一直以产品为纲的吉利似乎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
然而,站上百万辆的规模之后,尤其是今年仅仅用8个月时间再度突破百万,吉利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吉利一直在强调危机感”林杰表示吉利的营销团队每天都伴随着风险度过,特别是销量过百万辆后,“百万之上无小事”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关键是扎实的走好每一步。”
2015年吉利年销量还仅仅只有50多万辆,2017年吉利年销量已经突破120万辆。销量的猛增离不开新产品的带动,“现在孩子多了,资源分摊不过来。”对于飞速发展的吉利,林杰这样说到自己的担忧何在。目前,吉利正在完善营销3.0体系,提升产品和营销实力。
“木秀于林”林杰用这样一个词概括当下吉利身处的环境,在中国整体汽车市场日趋低迷,经济大环境前景堪忧的情况下,林杰认为:“整个大的宏观环境不好的时候,你自身强大的能力要更强,你的抗风险能力,自身的防御系统要更强大,否则的话肯定是四面的风在摧残你。”
伴随业务的增长,企业的规模也在急速扩张。人员的引进和优秀的管理也成为吉利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吉利有很好的用人文化,也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林杰这样说到,“吉利的工作环境很纯粹,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能够有效帮助实现个人的事业目标”。
除了内部的开放包容外,吉利对外也在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自身防御系统。今年3月,吉利召开汽车生态伙伴大会正式发布吉客智能生态系统(GKUI )。该系统融合了腾讯、百度、高德、京东、科大讯飞等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围绕汽车智慧出行,构建全生活业态的出行服务平台。
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吉利今天的开放与几年前出售DSI变速箱公司股权时有着同样的思考。林杰表示:“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通过整合我们获得了自动变速箱技术,但是只有你一家做,规模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所以要更开放,让大家一起做,这样成本就下来了。”
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尤其是身后追赶的众多对手,吉利在产品和营销上要如何做好下一步?林杰的给出的几条应对策略也显得大道至简,朴实无华:第一,让别人的经验为你所用,提前吸收经验教训;第二,提升内部管理,在最不好的大势下,做到自己的最好;第三,加强预警,雷达触点更宽屏一些;第四,预料风险,内部继续打基础、做内功,有些不够继续补强。在他看来,志在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消费者公司,吉利离成功还很远,此前只是关键节点走对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加清晰。
写在最后:
相比百年历史积淀的国际汽车集团,吉利仅仅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只是走过造车马拉松的前半程。但是它仍然用自己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苦奋斗,尤其是在近两年车市下行压力下的逆势上扬,跨界融合的全球化布局,证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大潜能。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议题,凤凰网未来还将通过采访更多吉利发展过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去解读和还原这个中国品牌发展样本的可贵经验,研判迈进3.0阶段应该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