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讯 “汽车行业已经开始了软硬一体化的垂直整合”,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在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9)上表示,汽车行业面临着跨界的颠覆,在科技、经济、政策等综合影响下,灰犀牛和黑天鹅也开始双夹击。
尽管,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变量从单一惑少数到多远化,郑刚认为万千变幻背后总有不变的真理,他表示:“不变的是人类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科学技术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沿着变和不变就可以回答人所发展的原点就是用户的原点和技术的原点,用户的原点背后是不变的人的内在需求动机,是技术的原点则是人类对于科学和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
汽车企业基于这两点的结合,将能够使为未来的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丰富使用场景来满足更便捷、更绿色可控和更安全的出行基本要求。郑刚表示:“只有回到原点,我们才能够看到那一束透过迷雾的光芒,那就是‘技术’。”
在会上,他提出要从”创新产品、以人为本、赋能企业”三方面进行突破。首先,创新产品即打造核心竞争力,由于电池、电机以及智能网联和轻量化等技术的进步才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重生和未来的发展。车企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化的过程当中,技术的演进使得打造个性化成为了可能。技术赋能产业,对企业来说技术不仅影响产品,更加影响业务创新、基础应用、基础设施和知识传承这四个层面。
其次,业务创新直接影响业务结果,数字化技术帮助我们更完整和深入的客户洞察。云、大数据技术在共享平台的应用可以升级商业模式的改变,而信息技术可以固化流程、推进企业的最佳实践。运营技术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结合也构成了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
在技术研发上,郑刚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在多个细分技术领域仍落后于国际汽车企业。
关键的部件和技术依然被牢牢地把握在海外供应商手中,国内与之匹敌的寥寥无几。自动驾驶的核心部件截止目前最难攻克的是激光雷达、AI芯片和带冗余的限控制动,在这个领域里中国汽车车企几乎没有人与之匹敌。
新能源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尚没有形成自主可控的资源,今年年初在“贸易战”的背景之下,同时受到日本自然灾害和德国英飞凌某款产品产能不足的影响,整个芯片的上下游产业点供货危机直接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市场供给能力。郑刚表示在这一方面北汽新能源公司也深受其苦。
动力电池所涉及的原材料加工设备、BMS的控制技术乃至电池的研发体系,要么被国外控制,要么技不如人。钴矿为刚果国家的核心资源,虽然大部分被间接控股,但仍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高水平电池、电芯的加工和制造设备,目前国内基本实现国产化,但是设备的精度和设备的效率远不及国外的设备,对制造有着直接的影响。再下一步高性能的电芯全面面临着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的扩大产能势必还受制于国外的设备厂商。BMS的技术同样也是如此。
同时,围绕着电子架构的变化、车内信息传输也需要重新的设计。原来的CAN总线已经达不到智能汽车的要求,但是这一些在全球电子与通信系统的各个联盟却罕见中国的整车制造企业及半导体公司的身影,甚至以车载在以太网所相关的中文文献,目前也较少能够有中国人的贡献。与此同时,在诸如模具、车身和电子电器等传统汽车制造技术上,自主品牌企业仍然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在传统汽车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背景下,至今仍有一些技术国内无能为力,包括连续减震的控制技术、限速连接器、汽车仪表板的模具工艺以及四轮转向技术等等。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现状,郑刚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站在厚积薄发的新机遇点,需要脚踏实地、携手合作、众志成城、打破国外的垄断,铸造中国汽车的强国之梦。(文/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