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ky
2019年的广州车展,给人的整体印象不如往届,亮点乏善可陈,新能源没有专属展馆,展馆面积变小,参展车型变少,还有一些老牌汽车品牌缺席。
然而在这种萧瑟背景之下还是能找出一些有新意的元素,例如5.2馆的东风日产展台,可谓是本届广州车展上为数不多的亮点。
在车展上东风日产以“日产智行城市”向消费者展现了未来智能美好出行生活愿景,尤其是第七代天籁改装的沉浸式4D影院,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NISSAN Connect日产智联技术在数字化服务方面的魅力。
其实东风日产给人的惊喜远不只这些,你可能不知道,它也是安全方面的专家。
今年9月份中保研发布了2019年首批碰撞测试报告,第七代天籁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辅助安全指数等核心安全项目评级中,获得全G(优秀)评价。
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中保研是谁?成绩有公信力吗?
目前国内关于汽车碰撞安全测试的两大体系,分别是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和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
相比大家熟知的C-NCAP,C-IASI显得低调很多,但其权威性却毋庸置疑。C-IASI由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CIRI Auto Technology Institute,简称CIRI)制定,中保研是2015年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发起,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等八家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第三方非盈利机构,而精友世纪公司则是目前中国最早、最大提供整车和零部件数据的厂商。
本质上来说,中保研的测试数据中重要的一项应用就是为保险机构车险定价做参考服务的,如果车辆安全性越低,相应的保费就要提升,所以给测试车辆高安全性评价对车险涨价是不利的,这样的背景下,也就不存在为了利益给出虚假好评的可能。
另一方面,中保研C-IASI测试指标主要参考美国IIHS碰撞测试流程,整体的严苛程度甚至要高于中国的C-NCAP测试标准。
回过头来再看目前公布的5款主流B级车成绩(天籁、雅阁、凯美瑞、迈腾、帕萨特),日系整体评价都很高,这也彻底颠覆了大家心目中日系车不安全的观念。
其中天籁不仅整体评价为G,在单项小科目中得“G”率也高于其它几款车型,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学霸”。
那么,天籁的学霸成绩是如何得来的?
一款高安全性的汽车离不开在设计和成本方面的投入,天籁的学霸成绩正是源自其在主被动安全方面的投入。
例如大家普遍怀疑的日系车重量轻,车身不坚固,一碰就变形,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C-IASI结果来看,第七代天籁在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三个重要项目的整体评价都是“G”,足以证明其车身的坚固性。
天籁打造坚固车身的秘诀主要有两点,其一是高强度钢的应用,天籁后防撞钢梁采用1.5GPa的超高强度钢,A柱、B柱等核心骨架部位则采用1.2GPa超高强度钢。
其二是日产独有的多通道Zone Body车身结构设计,作用有两点,一是吸能,缓冲碰撞能量,二是卸力,把冲击能量分散到车身各受力点,避免主碰撞区受力集中而变形。
所以在很多事故中,可能车头车尾都撞没了,但乘员舱几乎没有变形,这就保证了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
同时,2020款天籁还全系标配前席双辅助安全气囊、前席侧辅助安全气囊,以及大型窗帘式辅助安全气囊,可以在碰撞过程中缓冲乘员与车辆之间的碰撞,尽可能减小乘员受伤。
当然,仅有被动安全还不够,还要尽可能减小驾驶过程中因驾驶员疲劳、分心等失误造成的主动安全事故,为此天籁还配备了达到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ProPILOT 超智驾、日产NISSAN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进一步保证驾驶安全。
可实现如BSW变道盲区预警、LDW车道偏离预警、在单车道实现全自动的转向、加速和刹车等操作。
NISSAN i-SAFETY除了拥有获得满分评价的FCW、AEB主动刹车功能外,还能主动探测移动物体,当摄像头监测到车身周围有移动物体或行人时,会通过中控屏和蜂鸣声进行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天籁还配有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系统,即通过前车“透视”更前方的第二辆车,当第二辆车突然减速时,车内就会有蜂鸣声预警,让驾驶员早做准备,可以极大程度减小因前车突然刹车,驾驶员反应不及造成的追尾风险。
看不见的安全,看得见的豪华
其实第七代天籁的亮点远不止于安全,在节能和环保为主题的当下,它还搭载了兼顾燃油经济性和动力输出的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VC-TURBO超变擎;在智能时代其搭载的NISSAN CONNECT 系统,可以实现OTA升级、语音控制、远程监测等主流功能。
在豪华配置方面,天籁还采用了3D 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顶级音响品牌BOSE 9扬声器系统、全车降噪系统、防紫外线全景天窗等,在B级车市场,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越级豪华的标准。
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人关于日系车安全性差的观念源自日系车重量轻、车头软,但实际上车身设计就是要该硬的硬该软的软。一般来说,考虑到正碰吸能减轻伤害、追尾要尽量减少损失,车身设计都是乘坐舱最硬,车尾次之,车头最软。
而从中保研测试结果来看,日系车送测车型整体成绩不输德系,天籁的安全表现,在目前主流的B级车中更是处于领先水平,这样的结果可能在你的意料之外,但从设计角度来说却在情理之中,你还觉得日系车不安全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上海车展深度访谈:解码领克品牌向上之路与吉利全球化战略布局
高端对话|奔驰CTO薛夫铭:加大在华团队主导权,提升中国本土的研发效率
车展对话|一汽-大众吴迎凯:正在全速启航的起势阶段
高端对话|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的灵魂和DNA
2025上海车展:雷克萨斯全新一代ES全球首发
大众被罚200亿!印度为何成为车企坟场
2025上海车展:吉利“科技硬核SUV”银河战舰全球首发
2025上海车展:比亚迪海洋新车天团5车全球首发,海狮06价格区间16-20万元
2025上海车展丨大众、丰田、别克齐放大招,合资品牌又有机会了?
2025上海车展:蔚来公司三大品牌齐聚,李斌提出智能汽车“新三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