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只是说说!中美核战争中国坚持不了1小时? 一人及时出现力挽狂澜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绝不只是说说!中美核战争中国坚持不了1小时? 一人及时出现力挽狂澜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核反击能力实际上对美国来说只有象征性,那时候,我国在第二代核武器(东风-31、东风-21)还在技术攻关时期,一旦发生核战争中国将坚持不了1个小时,中国大部分核武器都不能进行机动运输发射,会在发射前被对方核武器摧毁。

据透露,中国河南和云南有数十个真假固定式发射井,但总体上来说,生存能力非常差,中国必须尽快研制可以进行机动部署的固体燃料核武器,且携带小型化核弹头,才能在敌方首次核打击中存活下来,并进行反击和第二次反击,这才是对美国有威慑力的核战能力。

就在中国加快研制一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为主的第二代小型化、机动性核武器的关键时刻,我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审时度势,对世界核武器技术发展做了深刻分析,美国为了保持自己的核优势、限制中国和法国的核武器发展,很可能会加快禁止核试验的谈判进程,遏制我国核武器走向小型化和机动化,中国核武器事业很可能“功亏一篑”。

图片为东风-41机动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我国第三代核武器的第二款产品,核弹头小型化的成果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小型化和核武器安全化,中国就没有像样的核威慑力。

1986年,邓稼先和于敏向中央建议,要求加快我国核试验步伐,尽早完成必须要做的核试验。1992年,美国在完成了最后6次核试验后,果然开始积极进行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而这一年之间中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热核试验,也就是第45次热核试验。

之后,东风21和东风31导弹先后试射并定型。正是因为邓稼先和于敏先生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10年热核试验时间,做完了必须做的热试验,让中国跨过了核弹头小型化和核武器安全化这道坎,成就了中国新一代核武器和共和国的核盾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