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奥迪、沃尔沃和梅赛德斯-奔驰都宣布不仅要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发力,还要大力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以现代汽车为例,提出氢能源消费2040,到2040年将带来行业和社会的划时代变革。到2028年,氢燃料电池将应用于商用车产品阵容。未来,所有新的商用车型,如大型卡车和公共汽车,都将作为氢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布。
【1】各大汽车品牌继续深入新能源战略
一直专注于混合动力车的丰田也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大幅扩大对电动汽车开发的投资。它宣布到 2030 年将在汽车电池上投资 1.5 万亿日元。其中,1万亿日元将用于将产能提升至2亿千瓦时,是目前产能的33倍。这比之前的目标增加了 10% 以上。丰田补充说,将投资 5000 亿日元用于研发,目标是将每辆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降低一半以下。
同样在 7 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政策,将 2035 年以后销售的所有新车转换为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奥迪已宣布将在 2026 年成为 EV 品牌,除了 e-tron 运动包外,还将推出跑车型 e-tron GT 等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表示,只要市场条件允许,到 2030 年将其所有车型都转换为纯电动汽车 (BEV) 的强烈意愿。到 2022 年,所有细分市场都将拥有纯电动汽车,从 2025 年开始,所有汽车架构都将专门为电动汽车开发。 10 年后,德国三大品牌中的两个已宣布向电动汽车品牌过渡。
【2】乘用车电动化,商用车燃料电池化 会是发展趋势
2021年又有很多品牌宣布要向新能源转型,捷豹宣布从 2025 年开始成为专业的电动汽车品牌,奥迪从 2026 年开始转型为电动车品牌,沃尔沃,奔驰从 2030 年开始转型为电动车品牌片。通用汽车设定的目标是在 2035 年转换为电动汽车品牌,福特在 2030 年在欧洲市场只推出新能源汽车。
原则上,所有目标都是乘用车和小型车。虽然商用车的政策不明确,或者各厂商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但从长远来看,共同点是他们都宣布与内燃机分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2050年左右宣布碳中和。为此,除了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的动力发动机外,别无选择。考虑到现有技术的延伸,乘用车改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商用车改用燃料电池汽车是合理的。
对于制造商而言,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关闭内燃机工厂或将其转换为与EV相关的基地,这也会导致人员减少。这不仅仅是关于汽车生产,构成汽车行业金字塔的合作伙伴也必须应对变化。
一些公司正在挑战电气化和安全技术等传统领域,而另一些公司则瞄准与汽车无关的领域,如医药和制药。仔细想想,宝马一开始是制造飞机发动机的,丰田最开始制造织布机的。他们都是当年看到了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之后才进入到汽车市场的。
【3】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发生变化
在制造商向电动汽车的过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配备内燃机的新车将不再被看好,所以有一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的车主。到那时,最大的担忧可能是基础设施。所以在厂商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同时,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维护。
韩国汽车工业协会还宣布了一项关于参与 2050 碳中和愿景的碳中和挑战的联合声明。在短期内,决定通过内燃机车的高效和混合动力构建碳中和的基础。中长期,决定通过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并同时应用碳中和燃料,努力实现碳中和。
然而,该行业要求政府制定一项战略,以在汽车行业向未来汽车过渡时保持生产和就业基础。政策任务包括:通过研发和补贴改进降低汽车价格,建立财务和担保计划,通过投资激励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资关系等;建议战略制定等。
在海外,美国加州的基础设施推广方式独树一帜。首先,加氢站安装费用的一半由公共资金承担。虽然FCEV正在迅速普及,但用户仍然很少,盈利能力低,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补贴一半的初始投资是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的基础。
加州也在引入信用体系。当加氢站运营商通过充电设施出售氢气或出售电力时,将授予积分。同时,加油站经营者必须购买信用才能出售汽油,并通过信用市场进行交易。换句话说,它是一种资金在私人运营商之间流通的结构。基础设施正在通过两种方法建设:公共资金投入和促进私人运营商之间的交易。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