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内卷对消费者是好事吗?隐性减配才是真相!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企内卷对消费者是好事吗?隐性减配才是真相!

Hello大家好!

中国作为全世界销量最大、品牌最多的汽车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内卷也最为严重。再加上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最具活力,在产品力的各个层面基本都卷出了新高度。

一般来说车企越卷,消费者肯定会越受益,这确实没错。正是因为车企的内卷,我们才能用10万出头买到L2级辅助驾驶,才能用10几万的价格买到600km的续航。

续航600km的 AION Y

售价16.26万

这些好处不一而足,我们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要重点说的是这种高度内卷对消费者会带来哪些坏处,这方面以前很少有人关注过,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

造车追求平衡

无效内卷会牺牲其它配置

造车需要讲究平衡,或是说造车是一种追求平衡的艺术。比如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一个车企到底是应该优先关注安全呢,还是优先关注设计、配置,或者空间呢?

如果没有行业的内卷,车企会有自己的节奏和重点。但是在一个高度内卷的市场里,车企怎么分配有限的成本就会被内卷的方向左右。

现在所有车企都在比拼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如果没有几块大屏,没有8155芯片,没有至少是L2级的辅助驾驶,且不说难以吸引消费者眼球,就连车企自己的上市发布会,可能都不知道要说点什么了。

这时候成本自然会向内卷的方面倾斜,比如现在很多10几万的国产车座舱的智能化水平,比合资品牌几十万的都要更先进。

小鹏P5内饰

这确实能带来更直观的科技感,但也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在有限的成本下,在智能座舱上疯狂堆料一定会挤压其它方面的成本。比如本来是不是可以多给到两个安全气囊呢?

第二、如此炫酷的内饰日常驾驶中真的用得到吗?真的好用吗?有没有安全隐患呢?

我们都知道直升机上有大量的显示器。国外早就有研究显示,大量的屏幕会造成信息过载,导致驾驶员分心,从而增加坠机风险。

一位名叫大卫·斯雷特尔(David Strayer)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智能汽车。他表示:“他们(车企)创造了一个分散注意力的糖果店,他们正在杀人”。

曾经《泰晤士报》邀请过美国最畅销的5家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请他们谈谈在智能化的今天,如何防止司机分心,结果是他们全部拒绝了采访。

所以屏幕上的内卷不但挤压了其它配置,而且越来越多的屏幕对车主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这种内卷就只能叫无效内卷,不但不会让车主得到实惠,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卡罗拉辅助驾驶测试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辅助驾驶也是任何新车上市都几乎不能不提的,所以像卡罗拉这种10万出头的家用车也标配了TSS智行安全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了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等。

卡罗拉辅助驾驶测试

如果单说10万出头就标配这些的话,那必须点赞。但丰田也是要赚钱的,辅助驾驶给了这么多,其它方面的成本一定会被挤占。所以,即便是主销的13.58万的双擎先锋版,也只用上了卤素大灯、织物座椅,没有倒车雷达、没有倒车影像、没有后座出风口、没有后座扶手,没有天窗、没有OTA升级等等。这还不算,整个内饰也是塑料感满满。

13.58万卡罗拉双擎先锋版内饰

所以消费者期待的是车企因为内卷给车主带来更多实惠,但很多时候,内卷只是让车企把成本投入到了更显性的方面,而在其它方面会想方设法省回来。

内卷会让技术应用更激进

续航更激进

此外,内卷确实会加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但这只是从宏观来说。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变成谁更激进,谁就能获得内卷的优势。

这一点在电动车上体现的最明显,比如对电动车来说,续航始终是大家最关心的参数之一。但是在电池技术没有根本突破之前,续航内卷也就≈疯狂堆电池了。

比如,目前已经有多款车型都宣称续航超过1000km了,其中有些已经量产上市了。但是将续航提升到1000km这样夸张的程度,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小,相反暴露的不足却越来越多了。

比如提高了车价、牺牲了乘坐空间、增加了车重、降低了整车效率、恶化了操控等等,最关键的是,如果不解决充电桩的问题,即便续航增加到了1000km,也不能解决续航焦虑。

蔚来ET7

所以1000km续航显然就是续航内卷的体现,而这种内卷对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来说,又明显得不偿失。

辅助驾驶更激进

刚才说了辅助驾驶也是如今内卷的重灾区,在燃油车上主要表现在辅助驾驶挤占了其它配置的成本,在新势力车企上主要表现为技术应用的激进。

比如说,特斯拉的AutoPilot算是辅助驾驶中的标杆了,但依然事故频出。往近里说,林志颖的车祸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调查结果。往远里说在美国特斯拉因为它的FSD(Full Self-Driving)已经收到了多起投诉。

比如就在这个9月的中旬,在特斯拉没旧金山就成了一个集体诉讼的被告,理由是特斯拉对AutoPilot和FSD进行虚假宣传,并因此误导了公众。

近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宣布,调查过去一年由特斯拉AutoPilot引起的15死1伤的一共16起交通事故。

7月6日,美国一起特斯拉辅助驾驶引起的车祸

特斯拉是如此,国内的一众新势力车企也差不多,因为使用辅助驾驶出车祸,甚至死亡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这里当然有司机自己的问题,但辅助驾驶的不完善,或者是车企不负责任的宣传也都是重要原因。

理想CEO李想给出的自动驾驶命名建议

制造工艺更激进

最近电动车里造车工艺的进步也成了很多车企宣传的重点,比如特斯拉的一体压铸车身技术,把Model 3以前由70多个零件组成的后底板,变成了只需两个零件。好处是极大的节省了成本,也提了高生产效率。

但是也让修车成本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无锡的一位Model Y车主倒车时不慎撞墙了,导致后避震塔顶损坏,保险公司评估后认为,车辆的维修费用或高达20万。这让车主目瞪口呆,毕竟买这辆车也不过才花了28万,单次维修成本就占了车价的70%。

同样的还有CTC技术,也就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把电芯直接布置在底盘上,电池系统本身成了车身构件的一部分。

好处是整车的集成化程度更高了,节省了纵向空间,还能提升车身强度。但缺点也很明显,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都会大幅提高。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几乎都没有考虑过使用和维修的问题,这样的技术对传统车企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投入量产的,但在疯狂内卷的当下,新势力就是用了。至于维修成本的问题,就交给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了。

另外,电动车的普及也让加速越来越内卷,这么说吧,以前3秒的加速是百万豪车才能拥有的。但是现在10几万的车型就可以做到3秒多的加速了。

好处当然是让大家用家用车的钱就能体验到灵魂出窍的加速,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这样的加速用处其实并不大。并且,当一辆买菜车具备3秒多加速的时候,如果司机掌握不好,还可能造成事故。

MG MULAN 18.68万

零百加速3.8秒

但是当电动车越来越内卷的时候,加速已经成了车企们互相攀比的重要指标,不管消费者用不用得到,这都成了重要的宣传指标。

适度内卷有益竞争

过度内卷适得其反

内卷说白了只是一种在低层次上的重复,是缺乏创新的表现。消费者确实需要解决续航焦虑,但单纯靠堆砌电池暴力提升续航并不能真的解决续航焦虑。消费者也确实需要智能化,但只靠堆砌屏幕数量,也带不来真正的智能体验。

适当内卷确实能让消费者得利,但过度内卷只会在一片花里胡哨里,带偏消费者真正的用车需求。

当车企开始过度内卷,势必会为了显性参数的好看,在成本的制约下牺牲隐性参数。造车最大的难度在于平衡,而不是突出某一项更抓眼球的指标。

对消费者来说,大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为自己的需求买单,而不要为车企内卷的噱头买单。

最后,大家怎么看待车企的内卷呢?欢迎留言讨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