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讯 智能化浪潮下,消费者更愿意为车辆智能化买单,“智能座舱”成为了各家车企竞逐的关键。
2023年11月30日,由J.D. Power|君迪与同济大学 HVR Lab(人车关系实验室)共同发布了2023中国智能座舱的研究洞察,并公布了华舆奖·中国年度典范智能座舱评选结果,共13款车型和8家供应链企业上榜。
智能座舱趋势洞察发布:智舱功能丰富,消费者体验下滑
“智能化浪潮下如何将智能科技与驾驶感受完美融合?如何以更经济的投入,带给用户极致的体验,是现在众多车企和生态伙伴都在思考的方向。我们举办华舆奖的初衷是挖掘业界创新典范,引领行业前瞻进步。”J.D. Power中国区总裁苏骏表示。
他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数据:“每辆车平均拥有11个科技配置,可消费者只能感知3.8个。在利润率挑战之下,堆砌配置得好并不代表好。如何让车企和供应商的视野聚集在感知装配率,装最有用的东西给消费者,而不是堆砌配置,是我们这些年调研的主要议题。”
研究显示,此次评选中的获奖车型的智能化消费者之声VOC体验指数的平均得分为7.64分(满分10分),较上一年有所下滑。一方面,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突破,消费者对智能座舱有了更高的期待,另一方面,一两年前的智能座舱功能对消费者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在下降。在C-HVR客观评价指数中,本次获奖车型的交互路径设计表现较优,常用任务在中控屏上平均需1.86步就可操作完成,而行业平均水平为2.7步。执行交互任务时,平均车道偏移标准差为0.21m,领先行业水平25%;平均车速变化为2.99km/h,领先行业水平3%,能有效地减少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研究还显示,智能座舱中部分功能需要驾驶员长时间注视屏幕,会造成极大的视觉分心,应考虑在行车过程中限制使用。同时,在前期智能座舱设计环节,车企需要对那些与驾驶无关的、有巨大视觉分心隐患的功能进行筛查,日益丰富的功能与信息始终要以行车安全为前提。“产品的同质化,包括创新与安全缺乏平衡,是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同济大学教授,人车关系实验室创始人马钧认为。
此外,来自J.D. Power和同济大学的专家也分享了智能座舱行业的新趋势与洞察。
交互界面与内饰造型和谐共融,形成品牌独有基因: 人机交互系统给汽车座舱带来了丰富的功能和创新的体验,但也给智能座舱设计带来了同质化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车型使用15~16英寸的横向悬浮中控屏,让座舱的设计千篇一律。未来的智能座舱,会更多地考虑屏幕与内饰造型的关系,在保证交互系统可用性的同时,让屏幕成为内饰的构成,让内饰成为屏幕的延续,并做到品牌之间的差异化。
可滑动的中央屏幕成为智能座舱布置的新方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可移动的中控屏在副驾屏幕的使用和体验完全不逊于固定副驾屏幕,这一点从用户体验研究中可以得到证明。未来,利用设计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达到与更多硬件类似的用户体验是值得主机厂去尝试的新思路。
HUD赋予智能座舱新高度:随着HUD(抬头显示设备)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大幅度减少仪表屏的大小甚至取消仪表屏。此外,HUD将会被赋予更多的功能,例如夜间增强显示,兴趣点实时显示,视频投影屏幕等,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和用车体验。
AIGC技术进入车内,扩展智能座舱新场景: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与汽车的交互方式。AIGC技术在行程规划方面的应用具有革命性意义。通过综合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历史偏好以及实时路况,AIGC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出行建议。AIGC在智能座舱中还可以对用户需求进行即时理解和响应,能迅速分析用户的意图和上下文,提供相应的服务。据称,2024年公布的华舆奖会纳入大模型作为评测指标之一。
共论智能座舱进阶之路
现场的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主机厂和供应商代表与业界专家共聚一堂,针对智能座舱的进阶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
谈及智能座舱的功能需求,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东认为,这不应该由车企或者调研机构说了算,实际复盘去看,之前的很多选择都是错的。好在现在是一个软件可以迭代和OTA的时代。他强调,一定要通过不同用户的信息来进行抓取,提供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上汽通用接下来有一个大动作,会通过云端的“原子化”的能力进行服务,根据不同用户需求给到车端。“不能说千人千面,但会有很多选择给到用户。”
“做多容易,做少难。”广汽乘用车智能网联部副部长陈丽感慨,现在大家都在卷“亮点”,功能越做越多,但有时候推出的一些所谓的亮点功能,反倒会带来一些智障的体现,花了那么多功夫,结果造成负的体验。应该在一些用户高频使用的场景做出竞争力。
在长城汽车智能座舱产品负责人谢平生看来,万物互联,通过跨界生态融合能够带来真正全面的开放。消费电子和座舱、车本身,事实上是相生的关系,而不是相杀,更不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他认为,车企要做的不是让用户上了车就淘汰手机,而是要把手机的体验、生态、内容、无缝衔接的用户权益自然流转到车里面,当用户下车的时候,同样把出行过程中一些行程或者习惯,跟着账号流转到手机,陪伴用户的下一段旅程。
AIGC大模型的加入正在给智能座舱带来全面革新。车联天下副总裁, CTO兼智驾研究院院长李志刚认为,千车千面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做到千车千面,目前看需要人工智能的加持才行。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很多功能和用户体验基于云端和车端结合,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感知等领域,都有很多场景可以派生。
大家买车回家后,很少研究厚厚的说明书。通过OTA新增的功能更是有很多人不会使用。在商汤绝影智能车舱产品高级总监李轲看来,大模型可以成为“老师”,主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大模型还可以把车端数据反馈到云端、车企。过去因为法规,车内的图片数据不能上云,不能出车,而大模型处理以后的数据是可以满足法规要求的,这样的信息闭环和数据闭环将帮助车企在OTA场景下更好地理解客户痛点,更好地迭代。
当前技术的发展,让人去学习理解计算机转变成了计算机去学习和配合人。因此机器可以更好的适应用户,而不是让用户不断去学习如何更好使用机器。XAI LAB负责人胡志鹏认为,在此前提下,AI技术和多模态交互、用户体验等可以真正去互相协同进化,这给人机交互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卷”度却空前激烈。目前,主机厂、供应商在探索提供什么样的功能,消费者也在学习需要什么,一切都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而AIGC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加入,更是将给智能座舱带来更多可能性。现场专家认为,主机厂在勇于创新,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需要从长线角度考虑底层逻辑,即什么才是用户需要的。也要将前瞻性与之做好结合。此外,一味追求功能的多而全,有时候却无法切入用户真正的痛点。不如把一些真正用户需求的“小场景”做扎实,或许反而能成为差异化竞争力。
多维视角 甄选智能座舱典范车型
今年,J.D. Power 与同济大学HVR Lab连续第二年开展中国汽车智能座舱研究。该研究使用智能座舱综合指数,包含了智能化消费者之声VOC(Voice of Customers)体验指数、C-HVR(China-Human Vehicle Relationship )客观评价指数和专家评审的前瞻性指数,分别评测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可靠性以及其创新性,并基于此评选产生华舆奖·2023中国年度智能座舱典范车型。
华舆奖自今年5月启动评选,围绕智能化领域进行深入调研,扫描中国车市各大品牌旗下的智能座舱,涵盖豪华品牌、合资品牌、新势力及自主品牌,56款车型入围海选,25款车型跻身复选榜单。针对复选入围车型,主办双方从消费者调研,实验室客观数据和专家评审三大维度展开评价,计算得出“智能座舱综合指数”。最终,别克E5、深蓝S7、广汽埃安 昊铂GT、广汽传祺 E9、理想L7、路特斯ELETRE、领克08 EM-P、哪吒S、蔚来ES6、荣威D7、魏牌 蓝山 DHT-PHEV、小鹏G6、极氪ZEEKR X摘得“华舆奖”,成为2023年度典范智能座舱。[footnoteRef:0]
伴随着智能座舱的高度发展,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开始变得更紧密,每一项新技术落地的背后,都离不开汽车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因此,J.D.Power也将视角伸至整个智能化产业链。今年评选中,艾为电子、斑马智行、亿咖通科技、佛瑞亚 FORVIA、泽景、Petal Maps、绝影SenseAuto、延锋国际获评年度“优秀创新生态伙伴”[footnoteRef:1]。
生态共赢 创立智能座舱前瞻联盟
站在智能化的下半场,如何携手生态伙伴形成合力,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重点发展方向。活动现场,J.D. Power、同济大学、车企及供应链的代表们共同登台,见证“智能座舱前瞻联盟”的正式成立。J.D.Power中国区总裁苏骏表示:“希望通过智能座舱前瞻联盟,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集结产业链上的领军企业、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企业,共同探讨智能座舱的趋势和用户体验洞察,促进汽车智能化前瞻领域的技术落地,打造智能座舱共赢生态圈。”
据悉,未来“华舆奖”将继续依托专业的消费者洞察、实验室数据及专家评审团三方优势,持续关注中国智能座舱的变化与发展,以科学的方法和高瞻的洞见指引中国汽车智能座舱攀登新高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