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邹宇源
编辑 | 范强龙
招募经销商,直营店开始“退潮”,新势力们终于要变成“旧势力”了?
传统经销商模式,正在新势力品牌的销售体系中迅速崛起,这是真给行业挂上“倒挡”了?
直营模式的尽头还是代理?
直营仿佛是新势力们的专属,消费者们已经习惯了在大型商场的一层见到新势力们的直营店了,2013年特斯拉打响了汽车直营的第一枪,将汽车销售服务体系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到了最近,同时也把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相隔的多个层级全部打破。此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势力们,纷纷采用了直营模式。
特别是在2020—2022年,各家新势力的开店速度,几乎都是以每年50-100家的速度,迅速在国内各大城市商圈落地,新势力车企们几乎把珠宝首饰、美妆类的店面赶出了商场的一层。
对于消费者们来说,无论是直营还是经销商模式,其实感知度并不强,或许商场直营店只能给消费者们带来一些冲动消费的可能。起初给消费者们的感受就是直营没有优惠,全都是一口价,而经销商4S店的车价是可以谈的,但是随着如今价格战,以及销售业绩的压力,导致直营店一样可以谈优惠,谈价格,谈服务条款等,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提车作业、维修保养要去其他地方。
不过,开直营店的高成本问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不少人很早就质疑过这种直营模式,是否是长久之计,从2023年开始,新势力们的种种表现告诉我们,这招儿快行不通了。
近期,蔚来汽车正在引入经销商的消息被炒得很热,继小鹏之后,蔚来扩展经销商体系,可能是在为阿尔卑斯品牌的销售做准备。除了蔚来,小鹏9月推出的“木星计划”,淘汰效率低下的直营店,扶持经销商的意图更为明显,并在两个月内完成了100多家新销售店的招商工作,今年8月,极氪启动了经销商招募计划,重点在一、二线城市展开布局,岚图品牌从去年开始就有了招募经销商的动作。
2023年的汽车价格战,让汽车全行业都处于巨大压力之中。一款不热销的车型降价,瞬间把自己变成热销车型;同级热销车型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终端价格开始出现松动;而单个热销车型的降价,又会带崩同级竞争对手的价格,同时挤压侵蚀跨级别车型的生存空间,豪华品牌和售价有些“虚高”的新势力车型们也受到了影响,进而导致了新车行业的大降价,而新车的大降价又会直接传导到二手车行业,这也让很多车型的“保值神话”都破灭了。
在如此之大的销售压力之下,我们会看到有非常多的新势力的新车,或者说包牌包税的准新车出现在二手车市场,还有汽贸经销商的大库里,为了把销量数据做得足够好看,这种向下直接批发的方式已经成为众多车企的常规做法。
向“钱”进,还是向“前”进?
赶上竞争如此激烈,而且有如此内卷的市场环境,新势力们从各个维度降本增效,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那么此时,新势力们很难不去重新审视运营成本极高的直营模式。
新势力们的现金流紧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尤其是头部新势力企业,大部分都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手头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远不能覆盖自己的债务规模。特别是新势力们几乎就没有什么资产,办公场所基本上都是租的,大部分新势力没有造车资质,采取代工模式,没有自己的工厂,直营店面、维保场所大多也都是租用的,新势力们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支出都给了房地产。而且,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给了新势力们更大的压力,卖车不但不挣钱,还越卖越亏,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想方设法的融资、借钱、合作,活下去,成为绝大多数新势力目前的主线任务,我们也看到了小鹏绑上了大众,零跑找到了斯特兰蒂斯,蔚来、高合都找到了中东土豪,但这些钱几乎都只是能解一时之需,以头部新势力们目前的烧钱速度,半年时间即可烧光融到的资金。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从自身最能省钱的地方下手,或者把自己本来要烧的钱,转借给别人,可以让烧钱的速度大大放缓,而直营体系就是可以下手的关键,其实大家对于新势力们“占领”商场一层的做法,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高昂的成本让这种做法显得不可持续。
以北京为例,核心地区商场100-200平米展厅的年租金将近200万元,再加上人工水电、物业维护等费用,成本非常之高,如果是像一家直营超级店,那么平均成本约为每年400万元,头部新势力们目前在国内的店面数量基本上在200-400家左右,各家在直营店上付出的硬性成本几乎都要达到20亿-40亿元,对于一些销量大、毛利高的新势力车企来说,这可能还能够承受,但绝大多数新势力依旧处于卖一台车,要亏损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阶段,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在销售端降成本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发展了这么多年,有如此多的车企认可这种模式,说明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也有其不可被取代的优点。经销商模式可以帮助车企分散销售风险,通过经销商网络,汽车制造商可以将销售风险分散到各个经销商身上,从而降低自身承担的销售风险,车企无须去负责运营店面,车辆库存无须压在车企自己手中,经销商会想方设法地扩大销量,因为经销商与厂家的利益出发点是相同的,卖得越多赚得越多。
经销商网络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区域,从而扩大品牌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因为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品牌的经销商都是一些大集团,其背后大集团可能会垄断城市某些区域的全部销售网络,这些大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为品牌的扩张也打好了基础。
另外,经销商通常提供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这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新势力们在采用直营模式的同时,通常也需要在城郊地区找地方设立售后维修的场所,这部分直接交给经销商之后,车企还可以把后市场的相关产品出售给经销商,保证制造汽车后市场产品的利润。
想要两条腿走路,并不容易
相信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直营模式依旧会是新势力们的主要销售方式,因为能够搭建起如今的这种直营店规模,其实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贸然改变路线,情况发展可能会更加不可控。
直营模式对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来说,是比较能行得通的销售方式,因为商超规模普遍较大,而且城市商业的格局多呈现为多中心的形态,直营的效果会比较好一些。
但是对于二三四线,以及更广泛的下沉市场来说,完全的直营模式就不太能行得通了,人口少且分散、城区面积小但城市面积大,直营模式会显得很不划算,受众面积小,辐射范围也比较有限,这就需要经销商模式的加入了,这种情况下经销商模式可以让品牌的曝光率、可见度变得更高,同时又兼顾了在下沉市场的营销成本,两条腿走路更稳当。
当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拥有众多直营店的华为和小米所展现出的竞争力,无论是在哪个城市,我们几乎都能找到大量的华为和小米的直营店,这为它们在一线或者下沉市场卖车铺好了路,这也是其他车企比不了的。
当然,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会把车企与消费者的距离拉远,车主的反馈可以无法迅速让车企知道,可是在如今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你用车过程中的反馈,可以迅速通过车机系统让车企了解到,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打破这些界限。
但距离感的问题,正是经销商模式与直营模式所存在的另一个矛盾点,你想要更高的曝光度,想要离潜在消费者的距离更近,就需要把店面开在城市的核心位置,也就是商超、CBD的核心位置,但要付出的高成本就成为今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在有了一定知名度之后,再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远一些,回归到4S店扎堆的汽车园区,其实也是一种更为理性的做法,但如何平衡这个金钱成本和空间成本,就是车企要去重点考虑的问题了。
其实,能够从直营模式,回归到传统经销商模式,也可以说是车企已经达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因为能在直营阶段打出知名度,并且成功活下来已经不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经销商模式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造车新势力的亏损问题。除了营销成本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研发、生产、管理等对其盈利状况产生影响。此外,如果新势力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或无法有效管理经销商网络,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亏损问题,而经销商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对品牌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经销商的一些行为那就是品牌的意图。
一边控制好直营店的规模和数量,一边丰富销售体系,新势力们在销售端接下来开始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一步走的都要更为慎重。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