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丨“价格战”伤及Q1财报,比亚迪、长城却找到生财之道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行业丨“价格战”伤及Q1财报,比亚迪、长城却找到生财之道

国内车企第一季度财报可以说各有所长,冷暖自知。

撰文丨JR

责编丨MANGO

设计丨PinZow

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引发业界对无效内卷、车企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近日表示,汽车行业上半年已经历了残酷的价格战,预计这一趋势在下半年仍将持续。他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上半年的价格战有多惨烈,车企业绩报告告诉你。从车企最近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里,我们读出的是各自的焦虑。传统车企焦虑油车的式微,造车新势力焦虑亏损大裁员。与此同时,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车企也用财报证明,不惧内卷,越打价格战却越赚钱?所以,通过分析各家车企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各车企的抗风险能力。

比亚迪、长城价格战,越打越赚钱?

在大打价格战背景下,比亚迪依旧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的业绩。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249.44亿元,同比增长3.97%;归母净利润为45.7亿元,同比增长10.62%,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在主力车型大幅降价的情况下,比亚迪之所以还能保持盈利增长,凭借的正是持续扩大的销售规模优势和极致的产业链控本能力,同时在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也有所突破。更大的销售规模、更高的毛利,意味着比亚迪目前已经手握定价主动权。

2023年业绩不乐观的长城汽车,在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实现了反弹。一季度,长城汽车营收为428.59亿元,同比增长47.6%;净利润达到32.27亿元,同比增长1752.55%。长城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财务业绩大幅增长,得益于销量的拉动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

首先,销量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与高端车。第一季度,长城汽车总销量同比增加5.5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同比增加4.08万辆。第一季度单车均价15.6万元,同比增长2.4万元,环比增长0.9万元。坦克、魏牌等高端品牌车型销量占比21.4%,同比增长8.8%。

历经4年亏损,赛力斯迎来首个季度盈利。今年第一季度,赛力斯营收为265.6亿元,同比增长421.76%;净利润为2.19亿元,实现扭亏。赛力斯的扭亏为盈,与旗下车型的销量快速增长不无关系。赛力斯一季度销量达到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显示出消费者对问界系列产品的高度认可。

利润空间被挤压,合资品牌忙“合作”

除了上述3家营收和净利润皆实现增长的车企外,另外几家车企在营收或净利润层面的表现不佳。它们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大同小异——即合资车企增长失速、价格下滑对其盈利贡献的侵蚀,以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的亏损。

从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的鲜活案例可以预见,在智电化转型和价格战的浪潮之下,合资品牌原有的产业优势正在弱化,产能压力也持续增大。与此同时,此前对合资品牌依赖越深的传统车企,受到的打击将会越大。

不过,正因为这场价格战“敲打”,跨国车企如今都非常坚定地跨入中国汽车智电化发展的大潮中来。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电动车、大众和小鹏联姻、丰田确认跟华为深度合作、本田最新发布的电动品牌烨百分之百中国本土化研发。以上措施表明,合资车企要奋起直追。

价格战后遗症渐显,强弱格局初见端倪

除了传统车企因合资利润萎缩而面临业绩不景气外,作为最会赚钱新势力品牌——理想汽车的经营状况也破天荒地大幅下滑。理想一季度盈利闪崩,净利润仅为5.91亿元,同比下滑36.7%,环比下滑89.7%。难道理想也将成为这场价格战的输家?

更关键的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价格战并没有任何停息的迹象,如此看来,除了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个别领跑者外,下半年车企们的经营状况大概率要进一步走向下坡路。

魏建军前不久也表示,2024年—2026年,行业的竞争强度不会减小,长城汽车需要用长期主义去面对未来三年的市场竞争。所以,比起眼下的内卷,车企更大的压力在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价格战仍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

大浪淘沙的竞争是残酷的,是有代价的。如果价格大战持续下去,整个汽车产业的利润水平仍然会进一步下降。而车企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靠血拼价格整垮对手,要么被对手吃掉。但是,无休止的价格大战,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都不是什么好事。

据悉,理想汽车最近在着手裁员,比例超过18%,其中纯电和智驾部门,以及销售运营服务部是裁员“重灾区”。另外,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约1.4万人,据说连产销两旺的中国上海工厂也不放过。

显然,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加速洗牌期,目前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在降价浪潮中仍能维持高增长、高毛利;而另一面,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则在“价格战”的炮火攻击中不断掉队,甚至被行业出清淘汰。

综上所述,国内车企的财报可以说各有所长,冷暖自知。而接下来,激烈又无可奈何的“价格战”完全没有停歇之意,持续的价格战会加剧恶化整车厂和供应商的生存环境。所以,还是希望车企尽快停止“内卷”价格,“价值战”才是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