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渗透率、上险量均超50%,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车渗透率、上险量均超50%,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近几年,伴随着新能源化趋势加快,国内市场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为31.6%。而到了2024年,新能源市场发展更是迅猛。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4月上旬,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6万辆,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终端上险量数据显示:今年年5月第三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占比达到50.2%。

从国内车市曾经的配角,到如今与燃油车平分秋色,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不是一小步。如此出色的表现,让新能源汽车获取更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将压力转给了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后来居上

谁能想到,前几年还让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的新能源车,如今已经成为销量担当,市场占有率完全碾压燃油车,而引发这种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行业来看,新能源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助力国内车企全面向新能源转型。同时,驾乘更方便、更节能、更智能的新能源车也成功扭转消费者购车理念,成为他们城市代步与出行的首选。

其次,近两年连续上涨且居高不下的燃油价格,让燃油车车主们苦不堪言,出行成本的增加,促使换车时首选新能源车,因此也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一个推手。再加上在产品上,这几年新能源车无论外观、内饰、续航、科技、智能等方面全面进阶,同时多样化动力组合能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为新能源市场的打下很好的产品基础。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前些年新能源售价普遍高于同级燃油车,现在随着规模化生产,新能源车成本降低,让“油电同价”、“电比油低”从此前想都不敢想到梦想成真,由此也扫除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一道拦路虎。因此,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突破1%,到2019年新能源渗透率5%,再到2024年部分月份超50%,由此新能源汽车赛道进入下半场,超值的产品功不可没。

政策利好抓住了风口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与利好政策,无疑让新能源汽车发展顺风顺水。从前几年新能源车企享受财政补贴,到上牌免购置税、不交养路费、市区开车不限号等等“照顾”,可以说完全是VIP待遇。因此,不管是造车的还是开车的,都能有非常好的体验,由此也让新能源市场抓住了起飞的风口。

而相比之下,燃油车的处境就有点不妙。既要承受来自行业转型的压力,智能化造车成本压力、还要受困于油价高涨对消费者影响。而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技术不断更新、价格不断下探,更让燃油车市场疲惫不堪,生存空间与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某种程度上,新能源车相较于燃油车就像一个拿着白金卡,一个是常旅卡,本来就不是一个等级上的竞争,一时的表象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新能源浪潮趋势下,一些车企比如比亚迪率先停售燃油车,在行业整体趋势发展上占据了主动权,从舆论导向上也对燃油车发展不利。重压之下,燃油车的未来走势真让人感到堪忧。

没必要唱衰燃油车

虽然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节节高升,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向上的同时,没必要唱衰燃油车。毕竟对于燃油车市场而言,其背后不是几个品牌车企的存活问题,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庞大的汽车产业链生死攸关的思考。

此外,比亚迪王传福曾多个公众场合表示,设定时间限制彻底禁止销售传统燃油车,并加速推动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当然对于只生产新能源汽车并且月销量超30万辆的比亚迪来说,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去年开始,新能源市场率先发起“价格战”并席卷整个车市,到今年“价格战”已进行了第二个年头。其结果也显而易见,表面上国内合资品牌受到“价格战”冲击较大,国内销量大幅度缩水,事实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首当其冲地体现在利润下滑。此外,从新能源“价格战”体现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相较于燃油车市场更复杂。如果造车上缺乏门槛,产品同质化严重,发展到最后也只有拼价格了。

在《车壹圈》看来,虽然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较大,市场占有率也不断增长,但喜欢燃油车的消费者大有人在。因此,不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首先都要满足不同的用车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是一种进步,见证着中国品牌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不过在褒奖新能源车的同时,也不必将燃油车一杠子打死,毕竟在2023年乘用车市场燃油车销量仍超1200万辆 。相对而言,新能源车还有很多路要走。另外,在产品性能方面,二者各有优劣,形成互补。未来,国内汽车市场多种产品共存才是理性且合理的存在,不必为了褒扬新能源车而抑制燃油车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