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也不怕?试驾马自达CX-90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理想L9也不怕?试驾马自达CX-90

马自达在新世代SUV家族中,陆续发表多款采复数命名的产品,由中型SUV定位的 CX-50、CX-60,到后续亮相的 CX-70、CX-80,甚至是尺码最大的 CX-90 车系,满足不同市场、消费客群对于用车导向的需求。

品牌 3 排座SUV再升华

2023 年 2 月首演的马自达CX-90,是品牌针对美国市场开发,锁定宽体三排 7 或 8 人座设定的关键产品,对应多人乘载用车导向,同时也升华原先 CX-9 在马自达麾下的产品定位。

探究高阶 3.3T AWD Premium 旗舰型

彰显独到「魂动」设计美学,初步规划 3.3 升直 6 单一动力

以纵置后驱平台打造的旗舰SUV马自达CX-90,贯彻品牌新世代设计语汇,试驾车款采用的「匠韵红」车色,搭配魂动之翼水箱护罩、内饰双 12.3 吋科技座舱,更显独到的设计美学 ; 为了与 CX-60 有更明确的产品设定区隔,马自达Motor Taiwan 确认 CX-90 现阶段以 3.3 升直 6 缸涡轮引擎+48V 轻油电系统单一动力规划,并无导入 2.5 升直 4 自然进气引擎的规划。

以纵置后驱平台打造的旗舰SUV马自达CX-90,贯彻品牌新世代设计语汇,试驾车款采用的「匠韵红」车色,在不同光影下呈现深红色、酒红色、咖啡色等视觉效果,更显独到的设计美学。

见到马自达CX-90 实车,能充分感受到品牌旗舰SUV的「份量」,车身尺码方面,长宽高依序为 5,100 x 1,994 x 1,745 mm,轴距则达到 3,120 mm,相较 CX-9 在车长 (+25 mm) 与轴距 (+190 mm) 部分再放大,原厂甚至强调,CX-90 的身形已直逼宝马 X7 车系,不过在车型设计与钣件刻画下,并不会给人过于魁武的视觉印象。

马自达CX-90 的车头拥有相当高的回头率,与品牌新世代 CX 家族相似的「魂动之翼」水箱护罩,内部以直瀑式排列搭配镜面厂徽,粗壮的镀铬饰条结合昼行灯及方向灯,延伸至两侧的 LED 头灯,灯组内部透过 L 型的灯源划分远近光灯 ; 笔者认为,引擎盖上方的折线,与前保杠两侧直立式导风口造型,营造饱满视觉线条,下方气坝则配有粗壮的镀铬饰条,强化奢华气息。

车顶上方配置金属质感行李架与可开启全景天窗,车侧线条较 CX-60 更为高挺,包含侧窗的呈现方式也有所差异,窗框上缘施以镀铬妆点,前叶子钣标示「INLINE 6」铭牌,强调直列 6 缸的动力编成 ; 可以发现,全车包含轮拱均采用同车身色烤漆,并无传统 SUV 常见的防刮材质,搭配车侧凹凸有致的线条,以及下缘镀铬点缀,笔者认为更能彰显旗舰车款的质感 ; 胎圈部分,本次试驾的 3.3T AWD Premium 旗舰车型,搭载 21 吋多幅式双色钻石切割铝圈,规格均为 275/45 R21。

在原厂号称「正 7 人座」的规划下,马自达CX-90 拥有较垂直的车尾轮廓,塑造更佳的第三排空间表现,两侧 L 型横置式 LED 尾灯组造型与 CX-60 神似,除了中央品牌厂徽之外,尾门左侧写下 CX-90、AWD 字样,右侧则配有象征新世代引擎科技的「e-Skyactiv G」铭牌,下方保杆仅透过贯穿镀铬饰条,搭配反光片与少许黑色材质塑形,并无明显的排气尾管设计。

日式手工艺内饰氛围,数位仪表风格可随驾驶模式变化

承袭原厂称为「Musubu」工法打造的内饰铺陈,马自达CX-90 延续日式手工艺精神的内饰氛围,以横向对称式设计作爲主视觉,前方 12.3 吋数位仪表可切换经典 3 环、驾驶辅助信息为主等两种显示样式,并搭配 Sport/Normal/Off-Road 驾驶模式切换不同风格,品牌惯用的 3 幅式电动调整多功能方向盘,皮质搭配镀铬点缀质感优异,但握感表现稍细,左侧按键提供音源、显示内容切换,右侧按键则负责 i-Activesense 主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后方两侧配有换档拨片,强化驾驶与车辆间操控的默契。

马自达CX-90 的方向盘左侧提供怠速熄火、TCS 系统、停车雷达与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关,下方提供电动尾门与 2 组驾驶座记忆座椅的按钮。

马自达CX-90 前方配置大型前档投影式全彩抬头显示器,显示内容整合 i-Activesense 主动安全科技、行车速度与导航信息。

12.3 吋多媒体荧幕盼能解套支援触控操作

拥有与 CX-60 似曾相识的中控布局,CX-90 上方搭载 12.3 吋悬浮多媒体荧幕,除了基本的原厂导航、通讯与车辆设定外,也支援无线 Apple CarPlay 与 Android Auto,试驾车的操作方式均需透过 MZD 旋钮控制,并非国外部分功能可触控使用,在使用直觉性上稍打折扣,也期望未来透过原厂规划有所解套 ; 另外,除了显示与操作流畅度佳之外,整合其中的 360 度环景辅助、See Through View 超广角影像辅助双系统,在画质部分值得肯定,搭配类对地透视的效果,将有效提升巷弄穿梭、停车时的便利性。

前后 3 区恒温空调,金属饰板搭配皮革布局靠拢豪华品牌

中控出风口下方,配置恒温空调界面,划分为前座双区独立、后座独立共 3 区系统,实体按键容易判读且反馈感良好,并提供台湾市场受用的双前座 3 段通风座椅调整。下方配置无线充电板及 12 V 电源供应,中央鞍座依序提供 Mi-Drive 行车模式切换、电子线传排档、陡坡缓降、MZD 旋钮界面与电子手刹车、Auto Hold 等按纽,对开式中央扶手内部则提供 2 组 USB-C 的电源插孔。试驾车采用黑色内饰风格,搭配类金属网格状饰板,镶嵌 LED 环舱照明 ; 笔者认为,在浅金色车缝线、复合材质金属饰板、皮革与软质塑料的激荡下,纵使没有过多豪华用料与饰材,仍让 CX-90 的内饰质感更有靠拢豪华品牌的感受。

CX-90 全车配置 12 支喇叭及 Bose 环绕音响系统,另外可透过 12.3 吋多媒体荧幕调整重低音、音效左右平衡等细项。

搭载顶级 Nappa 真皮座椅,车室空间灵活运用

以乘坐感受切入,CX-90 搭载的顶级 Nappa 真皮座椅,在双前座提供 10 向电动调整 (含腰靠与驾驶座记忆),北美市场导向的剪裁设计,椅垫发泡棉属厚实柔软,支撑性维持一惯水平,但并不特别强调左右包覆性。第 2 排座可前后滑移的幅度相当大,且具备多段角度调整机能,前坐标准坐姿下,以笔者 182 公分身高为例,膝部空间至多可达 2 个拳头以上距离,头部空间受限全景天窗机构,约剩下 4 指余裕,为方便第 3 排进出,原厂规划 One Touch Walk-in 按键,可快速释放第 2 排座椅,仅需向前推即可轻松创造进出空间。

第 3 排座椅部分,以同样身高的笔者实测,椅背长度足够但椅垫稍短,需透过第 2 排座椅协调释放纵向空间,才能将提供合适的置脚区域,两侧配置独立出风口、杯架与 USB-C 插孔,乘坐体验来说,空间较适合身高 160 公分以下乘员或孩童。

CX-90 的行李箱置物容积,第 2 排座椅采用 6/4 分离方式倾倒,第 3 排座椅则采 5/5 分离方式倾倒,搭配后厢隔板,可创造水平以上的平整化置物空间,下方除了 Bose 音响系统外,还有配有实体备胎及换胎工具,便利性方面,除了电动尾门之外,两侧更具备挂钩、LED 光源与 12 V 电源供应。

感受「INLINE 6」人马一体,中高速域展现性能魅力

马自达CX-90采用的 3.3 升直列 6 缸涡轮引擎,这具 e-Skyactiv G 动力在 48V 轻油电、Skyactiv-Drive 8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协调下,账面数据最大马力来到 345 匹 ; 实际驾驶感受中,在时速 50 公里内,变速箱逻辑与引擎输出的调校并非特别强调轻快路线,而是趋于沈稳,随车速提升至中高速域,发挥 2,000~4,500 转区段间,最大扭矩500牛.米的魅力,搭配直 6 引擎的声浪,让超车、再加速时达到预期以上的性能输出表现。

纵置后驱平台发挥马自达驾驭乐趣本质

从车辆操控表现切入,笔者认为,原厂强调旗舰SUV定位的 CX-90,在各方面均以豪华级别竞品作为捉对目标,而本质上仍存在马自达麾下车款的驾驶乐趣,搭载前独立双 A 臂、后独立多连杆悬挂,保留路感表现清晰不含糊、车辆指向性佳、易于操控等特点 ; 在中大型SUV的基础下,高速过弯不免出现略微侧倾与车身重心偏摆,但受惠于纵置后驱平台,搭配 i-Activ AWD 智能型 4 轮驱动的协调,笔者认为依旧可以提供不错的循迹性与悬挂支撑性。

呼应品牌「与心灵契合座驾」的造车理念,笔者认为在新世代马自达车款中,CX-90 依旧保有独特的「魂动 KODO」魅力,提供驾驶纯粹驾驭乐趣,并可透过行车模式切换,赋予这辆中大型 SUV 差异化的操驾体验 ; 不同于其他品牌朝电能化、小排气量引擎的发展,马自达反其道而行,透过 3.3 升「INLINE 6」动力彰显 CX-90 在车系中不凡的地位,为车坛带来少数跳脱现实、具有驾驭热情的新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