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动力技术多路线并举是最适合的应对策略

邓伟:动力技术多路线并举是最适合的应对策略

凤凰网汽车讯 5月23日,由凤凰网汽车主办的“2024汤逊湖汽车创新大会”,在武汉江夏区盛大开幕。作为主题演讲嘉宾,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邓伟以《长安多元化技术路线选择》为题,进行了内容分享。

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 邓伟

长安汽车以卓越的“内卷”实力,重塑了行业的格局。在2024北京车展,长安汽车携各子品牌及合资品牌参展,亮相33款车型,共计56台车,在稳住燃油车基盘的基础上,全力进军新能源车领域,在燃油技术、纯电动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突破,具备多动力类型全栈自研能力,并且各项技术均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邓伟表示,全球化汽车大市场背景下,动力技术多路线并举是最适合的应对策略。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的邓伟。

我尝试通过两个方面来阐述长安多动力路线的方案,第一方面是在市场端和用户端分析为什么需要动力技术多路线并举;第二方面是长安在实现动力技术多路线上的实际方案。

在市场端,全球三大主要市场中,中国从2019年以来,新能源车的销量是一直在增长,从最开始的5%到现在的34%;欧洲市场也可以看到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在逐步攀升;在美国市场,其实也是类似的逐步增长趋势。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全球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渗透率在持续的提升,它不会回转,所以说,不会有燃油车的回归的趋势。

从OEM厂商来看,其实也印证了同样的情况。福特汽车在欧洲市场整合了欧洲的业务,希望在2030年能够实现100%电动汽车销售。丰田汽车主要坚持在HEV和PHEV动力路线上,在坚持这样的投入过后,2023年HEV实际占比达到70%以上。同时,丰田实际上也是做通用化非常极致的企业,发动机集中在1.8L、2.0L、2.5L三个排量上。大众汽车也在EV上面持续投入,去年EV车型销量占比达到了12.5%。

在主要国家的政策上面,可以看到,中国继续坚定的实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战略,巩固新能源汽车在产业上面的优势地位,所以燃油动力是不会再回归到原来的状态。欧洲前期也提出了2035年零碳排目标,虽然说现在在执行层面上有一些趋缓弹性,但是并没有放弃对于零排的政策要求。美国主要还是从联邦和加州双重政策法规来引导了美国电动化转型;同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5月14日发布新的针对“中国电动车关税政策”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发展。

从全球市场用户对动力需求来看,预计在2027年,中国市场传统燃油车会快速萎缩,但海外需求继续稳步增长;海外市场仍将以ICE为主,在海外这部分市场,我们预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大概比例会是5:1。海外新能源汽车需求主要来自欧洲,预计到2027年欧洲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40%;北美、泰国、韩国以及澳、新的新能源渗透率会上升到20%-30%。剩余的海外市场还是以燃油车为主。

从全球汽车销售分布图来看,实际上还有很大的区域,对于我们的车有需求;也许未来会在汽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在全球出现另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出口形式;比如说我们在南美、独联体、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从而在全球市场形成中国、欧洲、北美以及日系品牌四足鼎立的情况。

对于发动机,虽然说现在有禁燃的要求或者零碳的要求,实际上禁燃并不是禁止发动机。使用包括氢发动机技术以及使用E-Fuels燃料情况下,可以达到零碳排放,因此,发动机未来需求量还会很高。在这里,我们理解禁燃只是禁止高碳排燃料。碳中和与发动机并不矛盾。

到2030年,我们预测国内市场BEV以及xEV和ICE的比例大概是4:4:2或者4:3:3,意味着在国内还有60%左右的发动机需求。对于国内主机厂也好,还是内燃机关联产业链企业也好,也是一个比较利好的信息。另外,电动化/电气化的一些技术发展和应用,为发动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延长发动机的生命周期。

从国内市场新能源销售占比来看, 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会超过50%,燃油车市场份额会持续下降,但发动机的装车占比仍将高于60%。因此,国内新能源主导地位的拐点加快到来,燃油车市场将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从用户端来看,我列举了五种动力分别影响用户购买的主要因素,它们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比如说ICE动力,用户主要看中它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性高,同时没有里程焦虑。HEV又突出了另一特点,就是它的使用经济性更好,油耗更低。PHEV和REEV实际上随着电池电量增加,它带给了客户电动化驾驶感受,同时没有里程焦虑,使用经济性也非常好。BEV则在行驶安静、使用经济性上有优势,它也满足了这类用户需求。

所以在这里我们认为,没有最好的动力,只有最适合的动力,各种动力在现阶段都有它生存的市场空间。

接下来我把BEV、ICE等动力的主要特点再报告一下。BEV现在来看,它更贴近于用户在使用成本低、智能化上面的需求;在城市里使用,对于客户来讲更加友好。BEV面临的痛点主要是在电池补能效率、低温衰减和保值率。但是这些痛点会随着电池价格下降以及在电池保温或者电池热管理提升后逐渐得到缓解。

xEV在未来三年会进入黄金增长期,但随着电池价格下降,实际上会把xEV在价格上或者在成本上的优势缩小。EV补能效率提高后,客户对于里程焦虑的顾虑会打消掉。所以预估三年过后,xEV市场占有率会逐渐下降。

xEV馈电的性能逐渐成为用户的关注点,它与发动机性能强相关。xEV车馈电的表现与发动机性能逐步成为影响用户选择xEV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性能主要包括在馈电下面的油耗、动力性、NVH、质量等。

HEV在国内主要受到购置税减免政策影响,市场占有率小幅下降,但2027年过后,购置税减免政策取消后,它是应对六阶段油耗要求的主要动力方案。把HEV做好,可能是车企在满足合规成本的影响下盈利的主要机会。同时在海外市场,因为没有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支持,丰田销量的车辆动力主要是在HEV上面。所以要想在海外有更多发展和竞争能力,国内车企在HEV上可以做更多布局和开发,甚至在HEV电池上需要有更多的产能建设。

ICE市场是最成熟的,但油电转化趋势在增加。ICE的市场将逐步被xEV替代。

最后在技术端,未来动力系统发展会向部件最优、集成创新、跨域融合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24年到2027年将进一步在高效率、高密度、低成本和卓越的体验做更多的工作;2030年以后,在AI云智以及系统高效,包括跟底盘高效域融合方面进一步发展。

第二个方面我报告一下长安汽车在动力技术路线上的布局和开发实践。总体战略布局方面,我们在2017年基于面向电动化全面转型,启动了“香格里拉计划”;2018年基于全面智能化战略启动了“北斗天枢计划”;去年为了应对全球化市场需求,加速公司国际化,发布了“海纳百川”。这些计划都是为了公司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战略目标。“海纳百川”我们构建了以国内一个市场,加上五大区域,包括独联体、东南亚、中东非、欧洲以及中南美这五大市场以及两个在观察的区域,包括日韩和北美。

在乘用车品牌方面,长安汽车有四大品牌,引力、启源、深蓝和阿维塔。启源是在去年全新打造的电动化品牌,相继已经推出了A05、A06、A07以及Q05四款车型,未来会有更多产品推出。深蓝和阿维塔是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动力品牌建设方面,我们有一些实践经验。2019年率先推出了蓝鲸动力品牌,揭开了中国动力品牌化序章。2019年蓝鲸动力品牌发布之后,实际上包括长城、吉利都推出了自己的动力品牌。在今年3月13日,长安汽车再次发布了新蓝鲸动力品牌;随后是我们的“老大哥”--东风汽车在今年3月30日发布了混动动力品牌PHREV。蓝鲸动力品牌发布至今,已生产了350万台的发动机,成为国内车企单一动力品牌的销量冠军。

面对中国和国际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长安汽车不做技术路线之争,坚持多动力路线并行的动力总成策略。新蓝鲸动力可全面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的动力需求;通过采用“积木式”研发架构,加速能力共享、场景速配和敏捷迭代,提升生产和交付效率,加速商业闭环。

今年3月13日,长安汽车发布了新蓝鲸动力品牌。新蓝鲸动力主要特点我们用了四个字来定义:精、净、劲、静。精,表示精益、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量产热效率44.28%,储备热效率47.03%,油电转化系数3.63kWh/L。净,表示干净,搭载新蓝鲸动力车型的排放可以实现不用GPF达到国六B+RDE法规要求,同时也储备了国七排放方案;在保养方面实现2万公里换油周期,让用户使用更轻松、更少的维护成本。劲,表示强劲,数智AI电驱超并联实现200KW驱动功率,纯电电驱峰值功率230KW,增程峰值发电功率100KW。静,表示安静,怠速充电车内声压级37.9dB(A),电驱总成一米声压级<75.1dB(A)。长安汽车先后已有9款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获得“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殊荣。

混动发动机采用了500bar超高压燃油喷射系统、150mJ高能点火及1.45高行程缸径比全球首发技术。采用15~16超高压缩比、深度米勒循环、高EGR率和极致降摩擦等技术,使得增压机型最高有效热效率达到44.28%,自吸机型达到43.31%。实现不带GPF满足国六B+RDE排放要求,具备国七排放升级潜力。通过采用三火花塞点火、超稀薄燃烧以及电动&废气涡轮复合增压技术,储备热效率达到47.03%。

增程器采用发动机直驱连接形式,并通过发动机与电机的精细化匹配,使混动系统90%以上的运行工况都处于发动机和发电机的高效区,最高油电转化系数达到3.63kWh。通过采用油冷喷淋精准靶向+内冷油道双重冷却,发电持续功率达到70kW,持续/峰值比达到70%。

数智电驱采用全球插混首发10层hairpin扁线油冷电机,驱动电机效率高达97.8%,超并联模式峰值功率超200kW,实现高效率、高集成、高智慧的数智电驱领先基因。长安把混动专用发动机和混动电驱组合在一起,就实现了在启源上面首发的智电iDD混动总成技术。智电iDD以“智电经济”、“智电安全”为核心价值,从“速度”“场景”“温度”“时间”四大维度,定义全速域、全场域、全温域和全时域的全域混动解决方案。

纯电电驱使用了0.25mm硅钢片、8段转子斜极以及行业首发电机定子铁芯退火工艺,最高效率98.1%,行业领先。通过使用1000A级功率模块、电机槽内直冷以及行业首创神经网络温度计算,实现纯电电驱峰值功率230kW。

长安汽车针对新蓝鲸动力开发了iEM高阶智慧动力控制软件。iEM软件里的A-ECMS算法可根据人、路、环境进行自适应调节,消除非线性驾驶行为,确保时刻瞬态等效油耗最低并实现全局动态能量管理和能量管理自进化。动力源全域管理模块实现全道路工况电池SOC自适应控制、动力源需求功率实时优化控制、电池保温和预约加热管理。全地形驾驶自适应控制模块实现加速度闭环控制和全地形动态扭矩补偿控制,驾驶更轻松。

在电池方面,发布了“金钟罩”电池。首款标准电芯23年投产下线,融合4C超快充,10分钟电量从20%到80%,生产速度地表最强“一秒一颗”。2024年量产CTV技术,成组效率86%以上。技术路线三路并举,液态电池应用3C,普及5C,预研7C,最快充电7分钟,续航400公里。电芯、集成、整车、云平台4个方面融合早期预警和全面防御,确保电池安全。

综上,动力构型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发展趋势,并向着电动化、高效化、多元化、融合化方向不断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的具有成本优势的差异化用户体验将成为动力系统的核心竞争力。针对用户多样化场景需求,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长安坚持多动力路线并举策略,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最优驾乘方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