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东风AI覆盖“人、车、生活”全要素 构建出无处不AI的形态

张衡:东风AI覆盖“人、车、生活”全要素 构建出无处不AI的形态

凤凰网汽车讯 5月23日,由凤凰网汽车主办的“2024汤逊湖汽车创新大会”,在武汉江夏区盛大开幕。

从内燃机到新能源,从有人驾驶到地空一体的无人立体交通,人类出行,即将迎来一场百年巨变。在这变革的前夜,凤凰网汽车携手政商领袖、行业专家、企业精英齐聚汽车重镇武汉江夏,以“新出行”、“新智慧”、“新动力”为题,为人类未来出行探寻答案,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动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再迈新阶。

东风集团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张衡表示,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及技术驱动的要素下,汽车行业需要打造新的新质生产力来提升开发效率,东风通过AI赋能汽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AI赋能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东风集团AI规划识别出9大技术领域,9大应用领域,及其覆盖从“人、车、生活”全要素的29类应用场景,构建出无处不AI的形态,实现AI全方位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东风汽车研发总院的张衡。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东风汽车在AI赋能“数智化”转型方面做的工作,新质生产力是去年提出来的,其实对我们汽车行业来讲,在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在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还有技术驱动的要素下,实际上汽车行业也需要打造新的新质生产力来提升开发效率,提高我们的技术和商品竞争力,我们汽车本身也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来赋能整个行业发展,所以今年我们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产业发展特点。

第一个特点,现在我们中国市场产销连续十几年已经在世界排名第一了,而且新能源连续9年是世界首位,但是在个人的汽车拥有量上面,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对于东风汽车来说,也就代表着还有很大的机会。

随着技术竞争力和商品竞争力提升,实际上我们也具备了在海外竞争的条件,所以我们也在大胆地出海,参与国际竞争。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实际上也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加速变革,这里面包含着能源的变革、互联的变革以及智能方面的变革。在这里面,在政策、用户和厂商、我们共同的努力和作用下,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以价值提供为导向的产业格局。

第二个特点,以前我们作为整车企业,赚钱主要来自于硬件,以前硬件的盈利在整车来说占90%,现在在向软件和服务转移。据我们的预计,在2030年软件和服务占汽车产业价值链将会提升到50%左右。

第三个特点,AI赋能,今年AI已经在各行各业都讨论和应用起来了,包括端到端的大模型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应用,比如大语言模型、语音大模型在智能座舱方面的应用都讨论起来了。这不光是技术创新的驱动,也是企业内需的驱动,因为我们在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面前,我们产品或者是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迭代速度不断加强,我们需要一个手段来支撑我们快速迭代的工作,所以AI恰逢其时。

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东风在这方面的实践。我们打造的是面向人车生活无处不AI的形态。我们打造了九大应用领域,这是我们自身规划总结的。在技术领域方面,我们采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来打造我们的专业大模型,赋能我们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生活,归纳为29个应用场景。除了我刚才讲的形态,像我们研发领域的研产供销服方方面面,包括员工管理、公司管理方面,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AI模型,现在我们也在打造一系列场景AI。

东风公司“十四五”里提出“东方风起”计划,我们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卓越公司来进行转型。科技跃迁行动包括了我们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来助力国家双碳的战略。我们也提出来在“十四五”期间将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AI赋能来助力乘用车领域和商用车领域新能源新车型的投放,助推行业进步和发展。

我们也提出来夯实“五化+N”,行业常谈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了轻量化,这个轻量化不仅仅是重量上的,还包括软件方面的轻量化。在五化+N方面,我们将打造我们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我们也聚焦4+7科技跃迁计划,主要集中在先进动力和智能驾驶方面,先进动力主要是混合动力中固态电池、燃料电池还有一些替代燃料的应用。在智能驾驶方面,我们从硬件、基础软件一直到应用层的技术,还有一些云平台数据闭环方面都在推进我们相关工作。

从几个场景再具体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想法。

大家都知道以前我们汽车是一个很简单的交通工具。车上面的功能以我们的维度来讲也就是百个功能,后来发展到几百个,面对下一代,实际上我们已经把它细分和规划到了2700个,这里面涉及到技术的顶层设计,同时一些零部件的通用化、平台化、模块化,包括乘商之间的通用化、模块化来实现降本增效,所以电子电器加工顶层设计变得非常关键。以前单网端的电子电器架构,现在发展到域集中、域融合,到未来可能发展到云控,每个企业都在践行,传统企业可能正向渐进式的工作会比较多一点,新进的势力,从最新的一款车打造开始,没有历史包袱,所以可能从域融合开展。所谓的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白盒化,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这个域就是空谈,无非是借助合作伙伴的能力,很难做到融合控制。域推动着白盒化的开发,白盒化推动着域融合,这是一个双向的东西。

我们在智能化领域基于单车智能软硬件平台技术的自主掌控也在不断的往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在智能驾驶方面,像乘用车采用渐进式,L0到L5六阶,因为我们东风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都在沿用。商用车领域,可能跨越式的比较多,很多就是直接到L3+L4,封闭区域的一些无人驾驶直接采用了L3、L4的技术,现在L2.X也在做。智能座舱以前简单的一些功能,现在打造成移动的生活空间,大家也都很了解了。以智能驾驶为例,以前我们采用基于规则的一些控制技术实现单车智能,现在很多AI技术大模型技术出来之后,各个车企也都在推进,我们公司也在算法和大模型上应用到车型开发,所以东风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感在行业中还是排在头部的。

现在端到端的大模型也比较火热,后面我们也会把这种大模型的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智能驾驶里面,来赋能我们从L2.9、L3、L4的研发,进一步赋能产业。我们在车路云在行业也是走在前列的。在智能座舱,我们除了实现基本功能,智能的人机交互,我们也正在努力打造真正的智能座舱,像舱驾融合,声光电、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我们除了应用传统技术,我们将会把像语音大模型、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等应用到智能座舱开发中,打造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

我们不仅提供智能化的产品,我们还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这个以我们的SPRT技术为例,把单车智能和基于AI的系统调动技术应用到产品上。这个产品在30多个城市进行了应用,包括雄安、武汉,运行了将近60多万公里,服务了很多城市生活,打造了点线面无缝的移动服务。我们在智慧物流的场景,主要在卡车物流方面,比如说我们打造的无人集卡,这个应该也是比较受关注,这个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商业化的运营,而且它的效率已经与有人驾驶相当甚至好于有人驾驶,因为无人驾驶场景受天气条件还有一些其他条件,它会更加智慧和自由一些。包括像矿卡的安全、劳动强度,也解决了司机招工难,解决了行业痛点,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前面也汇报过,除了单车智能,我们也在积极践行车路云一体化,包括V2X包括云控技术,都在商用车领域应用。

再有就是AI工具链如何支撑我们的开发效率,刚才讲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它的代码量也越来越多,包括我们的业务不断拓展,人员效率也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劳动强度也是需要进一步下降,我们很好的跟行业伙伴把AI代码助手应用到我们开发中去,来实现我们的降本增效。

以上是我们具体N个场景的简单介绍,我们还有其他场景,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介绍。

接下来,我们的一些思考。现在行业常提支撑AI的三要素是数据、算力和算法,我们也提出来工程化的能力也非常非常重要,这里面除了自主掌控之外,因为现在很多数据算力是需要更多其他技术的支撑才能真正落地,才能把论文真正的写在中国的大地上。所以这一块我们也提出来:一是工程化,以四大要素的生态构建赋能智能化;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存力和算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我们公司也和行业大咖推动着这方面的建设,助力AI。三是车、路、云、网、图、安技术,在单车智能,我们在积极研发、打造它的技术制高点之外,我们在车、路、云、网、图也是走在行业前列,我们和行业以及清华大学等各大高校推动车、路、云、网、图,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和产学研用一起来推进车、路、云、网、图如何赋能智慧交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