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能市场或“四分天下”,慢充、快充、超充和换电,比加油灵活?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补能市场或“四分天下”,慢充、快充、超充和换电,比加油灵活?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年增长,在4月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就高达50%,超过了燃油车的份额。这也意味着,如何补充电能,成为了新能源车主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根据目前充电市场的布局,或将形成慢充、快充、超级快充、换电“四分天下”的局面。根据细分场景和占比规模的不同,四种充换电方式都会占有一席之地。有多种补能方式可选,那是否意味着未来新能源车补能,或许会比加油更加灵活和方便?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相比于换电,充电更为普遍。而充电桩一般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其中交流充电桩一般为慢充桩,充电功率小于22kW(一般为7kW),主要应用在居民小区、工作场所等场景。

而直流充电桩充电功率一般超过22kW,其中60kW-240kW为快充桩,适合应用在充电站、商场停车场等地方。而250kW以上的一般为超充桩,主要应用在充电站、商场停车场、车队和高速公路等场景中。当然,也有充电功率较小的直流桩,譬如蔚来,就提供了7kW、11kW和20kW的直流家充桩。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其中,私桩目前占比较高,去年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45.8万台,可见慢充私桩是目前新能源车主要的补能方式。

这也跟疆哥一直以来的建议不谋而合,那就是没有家充桩的消费者,最好不要买纯电车!毕竟,用车的便利性和成本,是购车消费者在漫长的用车周期中最为关注的。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固定充电桩,那么用外部任何品牌的商业充电桩,经济性能都不明显。电动车的经济性能,只存在于家用充电桩上。

当然,补能的速度也会影响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尤其在亟需补能的情况下。因此,目前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平台,充电运营商也加快布局快充/超充。譬如,800V成为如今很多新能源车企宣传的平台技术,而且像极氪、埃安、小鹏、理想等主机厂,也纷纷自建快充桩和超充桩,来提升用户紧急补能时的体验。

按照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超充站/换电站的普及度并不足够。不过,从补能成本的角度来看,未来在充电点位布局合理的前提下,超充桩的需求量并不会特别大。

而换电体系,其优点在于补能时间短,对于“电区房”的用户相对友好。但目前应用的品牌不多,换电站数量也有限。以目前最具规模的蔚来来看,据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拥有2420座换电站,其中包括8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当然,随着长安汽车、吉利控股、一汽、广汽的加盟,换电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可以看到,相比传统油车一种方式,新能源则拥有多种补能模式可供选择。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慢充桩、快充桩、超充桩,以及换电站,可以合理搭配起来使用,让消费者享受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补能体验。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