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丨奔驰、大众放弃电动化?是错误解读还是大势所趋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行业丨奔驰、大众放弃电动化?是错误解读还是大势所趋

我们发现欧美车企所谓的“放弃”并非真正放弃,而是策略性的调整与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对。

撰文丨JR

责编丨MANGO

设计丨PinZow

日前海外的一则消息,把大众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

外媒报道,大众集团全力发展全电动汽车的战略已不复存在。一时间,大众放弃全面电气化的风声传遍车圈。无独有偶的是,奔驰此前也传出退出电动车的规划。“奔驰放弃全面电气化,欧美集体放弃电动车”成为了大家的谈资。

这是大大的误读。

针对网络上的传闻,大众官方对外回应称:“我们始终坚持电动化战略。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地市场发展步伐有所差异,我们必须要灵活地推进动力系统布局。”简单来说,大众汽车并非看空电动车市场,而是策略性的调整与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对。那么,对于电动化布局,东西方为何会呈现出不同的战略方向?

被误读的电动化战略

近期,关于欧美车企是否真的放弃电动化的讨论不绝于耳。事情的起因是梅赛德斯-奔驰CEO康林松前不久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奔驰将电动化目标推迟五年,并承诺未来十年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这句原本没有什么问题的话,被外界解读为奔驰放弃电动化战略。

从康林松此次的说法来看,奔驰根本没说要放弃电动车计划,只是被居心叵测的人断章取义——奔驰只是推迟在2025年实现50%电气化车型销量占比的目标。众所周知,奔驰的电动化转型节奏一直在根据市场变动而调整,此次只是对其电动车发展计划的再次调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电动车业务。

另外,奔驰在前阵子又闹出了个大新闻,计划暂停为S级和E级等大型车型开发MB.EA纯电动平台。此消息一出,在国内又被炒得沸沸扬扬,部分媒体把它当成奔驰放弃电动化的证据。官方还专门出来解释:梅赛德斯-奔驰不会停止开发新的纯电汽车架构平台,并坚持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不变,将继续推出新的纯电车型。

至于大众汽车,就更是一场闹剧。人家只是表示会增加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投资,也被大家传成“大众不玩了不玩了”。实际情况则是,大众压根没有放弃电动化。某种程度上,大众汽车与奔驰的策略如出一辙,那就是对所有技术保持开发,并尽可能兼顾更多的用户需求。其实无论从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和市场竞争等角度考虑,大众汽车都不可能放弃电动化。

欧美车企犹豫,利好中国车企?

现在网上盛行起一股舆论风潮,那就是纯电不是未来,欧美车企集体抛弃电动汽车,只剩中国车企在坚持。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奔驰确实不是唯一一家重新评估电动化计划的品牌,从去年开始,奥迪、福特、凯迪拉克等车企都放缓电动汽车推出的速度。

欧美车企调整策略,放缓电动化的脚步,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

2024年以来,虽然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总体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慢。由于海外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接受速度慢于预期,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已经出现,欧美车企的电动化计划自然会更谨慎。更关键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但放眼全球,车企赚钱的却很少。欧美车企现在态度上的摇摆,正是出于对电动车利润不及预期的担忧。

另外,政策层面的宽松给了传统车企们喘气的机会。比如英国宣布将燃油车禁令从2030年实施推迟至2035年。美国政府计划放宽去年4月由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的尾气排放限制规定。同时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也改变了电动汽车补贴计划。

对于传统巨头来说,当下喘气机会是难得的,他们可以“边看边干”,蓄能捕捉后发优势,但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又是紧迫的,如果迟迟拿不出破局招式也是危机重重。因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电动化方面持续加码,不断拉大与海外车企的差距。

目前,业内已达成了一个共识:电动化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车企一旦放慢或者踏错节奏,市场份额会被迅速瓜分。所以,如果欧美车企此时“半途而废”,中国车企却不断向电动化赛道迈进,未来的局面将会更加被动。

我们发现欧美车企所谓的“放弃”并非真正放弃,而是策略性的调整与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对。细究之下,欧美车企的表态所传递出的信息更多是纠偏早先激进的转型目标。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产生恐慌情绪,电动化已是不可逆,中国车企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发挥,汽车产业的国际格局也已走到十字路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