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的长期主义,仍需利润支撑技术创新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企的长期主义,仍需利润支撑技术创新

6月6日,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发表名为《坚持长期主义,坚守使命初心,共创中国汽车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其中,一些观点受到热议,比如新能源车占有率达到50%,建议研究油电同权,均衡新能源和燃油车的发展节奏;反对行业恶意竞争内卷,回归理性价格战等。

从曾庆洪董事长的发言,可以看出广汽集团对于当下车市以及未来车市发展的态度,也是此次演讲的主题——坚持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有多难?燃油车时代,跟风造车、想要走捷径取得成功的车企,消失了一部分。而新能源时代,车企淘汰率要比燃油车时代高出几个量级,从最风光的时期,中国有几百家新能源车企,到目前还能正常卖车的新能源品牌,最多几十家,其中仅经历了不到10年的光景。

也就是说,新能源时代,市场变革更快,但不意味着,简单粗暴的恶性竞争,投机取巧的竞争手段,就能占得先机。至少在汽车行业,想要坚持长期主义,需要企业有多方能力拥抱市场的持续竞争。

何为“长期主义”?

大方向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从消费者需求来看,新能源化不单纯是简单的纯电动化,插混、增程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也就是说,多种类型产品并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不是一味地去燃油化。因此,曾庆洪董事长提议,在纯电市占率达到50%时,考虑建立有点同权的公平竞争环境,均衡新能源与燃油车发展节奏。比如在政府采购,汽车牌照、购车限制、消费补贴等各方面,研究支持新能源车和HEV节能车等多能源方式并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油电平权并不是油电对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纯电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约22%,到50%尚需时日。截至目前,新能源车曾出现过单周渗透率超过50%的情况,但纯电车型增速放缓,插电混动与增程车型增速明显加快,也说明了其市场需求更为强烈,从这更能体现出多品类车型并行发展的重要性。

大市场方向的选择应交给消费者,而不是通过非常规手段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价格战就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大于实际意义。

同时,价格战也是内卷的极端表现之一。在曾庆洪看来,企业可以卷技术、卷质量、卷社会责任,但不能饮鸩止渴地卷价格甚至到让本的程度,伤害行业的未来。

降价促销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是供求关系和市场规律决定的,合理有序的价格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市场的活力,给用户带来更多更优的选择。但现实是,卷价格似乎卷得失去底线,已经达到了过度、无序让本的混乱状态,这样将损害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市场信誉。

对于卷价格这个问题,广汽提倡合理、有序的市场化竞争,用良性的、可持续的竞争手段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长期主义下广汽的新增长点

广汽一直坚持长期主义,并加快谋划“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聚焦发力转型升级、能源生态、国际化等五大增量。

近年来,围绕能源生态,广汽集团正加快打造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其能源生态布局已初步成型,其中在电池生产方面规划产能36GWh的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已于2023年12月正式投产,第一条6GWh产线已落地;补能方面,截至2024年4月,广汽集团在全国已建成充电站930座、充电终端超6,855个、换电站62座,覆盖城市159座,大幅提升电动车用户的补能体验。

广汽集团还将坚定不移地强化“品质领先”与“科技创新”的品牌价值,并加速全球化布局,将新能源领域合作走深走实。在欧洲、南美、非洲、中东、东亚等地区布局七大产销基地,实现全球“研产销一体化”,向世界普及广汽更高价值、更智能的全球化车型,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化品牌,期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在新能源布局上,广汽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共同发展,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稳步攀升的背景下,广汽集团正在全面推进合资品牌产品线的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以丰富的新能源化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的需求。

广汽集团发布“NEXT”计划,坚持“EV+ICV”(电动化+智能化)“XEV+ICV”(混动化+智能化)双轮驱动路线。广汽“NEXT”计划还将着力打造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态、智能科技及出行生态、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生态三大支撑。其中,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态方面将围绕“电+电池”构建包含光储充换能源补给网络、电池梯级利用、电池银行等业务的能源生态,打造千亿级产业新增长点。

集团建设离不开对人才、研发的巨大投入。广汽累计投入自主研发超过450亿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申请专利近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7800件。成功培育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因湃电池等一批先进性的科技企业。积极培养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高层次人才。

此外,广汽还依托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建立了全球研发网络平台,其中包括美国、欧洲研发中心、上海前瞻设计工作室、厦门智能网联工作室等。

当下市场出现的恶性价格战,从消费者角度,是让利大优惠,是用更少的钱买到配置更足的产品。而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也适用于价格战。

企业生存的第一资本就是利润。电动化时代,除了极少数几家新能源车企能做到盈利外,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包括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都在价格战中出现让本增量的现象。这也就是开篇所提到的,为什么新能源品牌淘汰率,比燃油车时代要高出很多的原因。

目前的价格战内卷,车企互相“掀桌子”的行为,很难做到建立在良性的成本改进上,实现产品降本,更多的是如曾庆洪董事长表示的,让本增量。也如此前其他车企领导人所说,粗暴的价格战不可取,只会偷工减料造假售假。这样的行为不仅对消费者是种损害,也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