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榨干车企高利润,买合资车可以无脑冲了?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价格战榨干车企高利润,买合资车可以无脑冲了?

昨日,“现在是入手合资车的好时机吗?”的话题,阅读量超千万,全民讨论量超过2500,迅速登上了车圈热搜话题榜。

话题一出即引发热议,说到底,还是触动了行业的敏感神经,揭示了车市的一个基本面,竞争加剧引发的价格战,车企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自主崛起,合资调整,新能源、燃油车市场分化是当下的现状。车企竞争拼刺刀,合资车企的出路在哪?

好,回归正题,站在我们消费者的角度,现在真到了入手合资车的好时机了吗?围绕该话题,我们下面接着聊。

降价,是合资车唯一的出路?

说到买车,简单来说就是,要么提高消费者收入,要么降低车价。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过:“在美国,一年的工资收入可以买两辆轿车。而在我们中国十年的工资收入,还买不到一辆轿车,所以这个轿车普及不了,那么我们就让中国人的一年收入能够买一辆车。”

其实,他的话还有下半部,中国人如何用一年的收入买一辆车?他给出的方法就是,把汽车的价格打下来,定价3-5万元,消费者都能消费得起!此话放在前几年,有人认为李书福是汽车疯子,想法太过疯狂。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间来到了2024年。目前车市的发展,貌似正逐步印证李书福所言。新能源转型崛起,一面是合资品牌销量节节败退,一面是自主品牌借势崛起,此消彼长之下,车市竞争加剧引发的降价潮,消费者买车确是越来越便宜了。

然而,于自主和合资来说,它们面临的形势高压却大不一样。市场份额是最好的证明,如今自主销量已越过了50%的分界线,从合资品牌中夺得主动权,车市的天枰向自主倾斜。

今年5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更是达到了47.0%,而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超过70%,达71.2%。如今的情况就是,新能源加速渗透,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掌控的主动权将越来越稳固,且借势新能源完成了超车。

而以大众、丰田、本田、宝马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以致于引发它们基于中国车市的销量变动调整本年度营业利润预期、减产、裁员等措施。

以本田中国为例,5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66202辆;前五个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46940辆,同比下降了16.7%。

销量的持续下滑也让本田开始考虑缩减在华产能。据日本媒体报道,本田已经计划将中国的汽车产能缩减20%。

因此,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车,要么是技术革新升级,带来的效率提升,要么可能是车企被迫降价,让消费者购车预算大大缩减。

显然,车企降价应对当前内卷的局面,是存在客观基础。如何降价,则看车企如何权衡。合资品牌除了调整战略,甚至缩减产能,另一个方法则是“降价稳量”,相比想保持高额的利润,远不如保市场份额更为迫切。

纵观整个车市,降价最狠的无疑是德系、日系、美系等合资品牌。车市格局即将生变的2022年期间,合资车企降价是犹抱琵琶半遮脸,借购车政策之名实降价之实。

时间来到2023年,你难以想象的是,合资车降价的幅度超乎你的想象。沉下心来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价格战卷入深水区,无需顾及什么颜面,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合资车降价,降到底了吗?

现在是入手合资车的好时机吗?合资车降价到了哪个阶段,是降到了半山腰,还是到谷底了?上述问题,大概是准备买车的消费者想要的答案。

买车虽然不似买房那般掏空六个钱包往里冲,然而当自己遭遇到今天提车,明天官降3-5万元,怎么讲心里都不是个滋味,毕竟口袋里掏出的3-5万元,也是真金白银。

好,即便没兵哥说的那般夸张,把时间轴拉长至一年,官降3-10万的案例比比皆是,痛心疾首的老车主不在少数。

是否记得,凯迪拉克锐歌通过版本焕新,起售价由37.97万元下调至29.77万元,无独有偶,网传14万能买CT4,说词虽有夸张的成分,相信亦非空穴来风。

其他合资品牌给出的惊喜价一样不讲武德,相比凯迪拉克有过之而无不及,当面对9.98万元起的比亚迪秦L、海豹06 DM-i两款卷王下场,如今卡罗拉限时优惠只需7.98万元起,对比前两年花10-12万买卡罗拉,是否又令人感慨万分?

“你去年底提的汉兰达,现在22万多能买到了。”

“半年时间,你亏了8万多,后悔吗?”

“怎么会呢,当时结婚要用,早买早享受。”

“车嘛,要接受它贬值的客观事实。”

“确实,无法反驳。”

上述的对话,出自于我和一位同事的交谈。2023年下半年至今,新车降价的幅度令人出乎意料,尤其是合资车的降价幅度,让人始料未及。

半年前买汉兰达,落地价基本在30万往上,时间往回倒退7年,不加价更别想提汉兰达,现在官方不藏着不掖着,官降5.3万元,进入"22万时代"。放到2023年上半年,想都不敢想。

车市变幻令人难以预测,如今想一想,22万多买汉兰达,诚意不可谓不高。毕竟以理想L6、理想L7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定价居高不下,对比之下汉兰达的定价堪称诚意满满。还是那句话,价格落到实处,那就是良心价!

除了汉兰达,凯美瑞同样面临自主新能源的冲击。其作为20万级合资中级轿车的畅销款,如今直面16.98万元起的比亚迪汉的阻击,不得不放低姿态,相较之前价格下调了3万元,凯美瑞双擎版限时权益价低至14.98万元起,诚意价令人破防。

再来看德系合资车,帕萨特网上裸车价来到了12万多(北京地区),落地价只需13万多;而售价35.39-41.39万元的宝马i3,优惠下来只卖18万元;还有行业内传出18万能买到奥迪A4L……可见,车市内卷下,合资车的价格往下一探再探。

车企定价更务实 购车仍需理性

再回过头来看合资车的降价操作,刚开始的遮遮掩掩,到推出新款调整起售价,起到变相降价的目的,再到终端给出赤裸裸的现金优惠。

最后,再到新能源车定价更加务实,向自主新能源车对齐。大众ID系列、日产ARIYA艾睿雅、丰田bZ3,以及本田猎光,新车定价逐渐趋于理性。

另一面,自主品牌中的新势力造车,新车定价越来越高亦是不争的事实,当前的状况就是,合资降价而自主提价,两个阵营目前逐渐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也就意味着,多数合资车降价来到了一个合理的区间,对比自主品牌同价位车型,售价非常务实,当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当然也绝非到了无脑冲的时刻,还是要理性对比自主,钱花在刀刃上,如今合资车的定价虽趋于务实,但仍有一些合资车在浑水摸鱼,消费者购买合资车仍要理性对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