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这天,广州车展首日的喧嚣还在耳边,我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广东竞速国际赛车场,与来自全国各地13个俱乐部的500位Coopers,通过一场声色俱全的赛道巡游,一同见证了全新MINI Cooper燃油版的上市。
一条赛道,一只乐队,一名主持人,没有舞美,没有礼仪,这样的发布会配置,乍看之下略显寒酸。但是,MINI用1700架无人机包下了整个夜空,通过历史传承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为在场的所有人奉上一场视觉盛宴。
三十分钟,一场“小小”的发布会,400辆MINI,一次“小小”的震撼。
当全新MINI Cooper JCW驶过无人机点缀的赛道时,同车的媒体老师突然转过头来问我,“上一次参加这么轻松的上市发布会,你还记得是啥时候的事儿么?”
我竟然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
原本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对我来说这所谓的“上一次”,其实就在广州车展开幕前的13日晚上,新款保时捷911国内首秀,发布会的时长大概50分钟,其余的时间基本都用来social、赏车、拍车。还有11月初的BMW M热血嘉年华,也是充满了激情与乐趣。
之所以没有把这个答案回给他,是因为我很清楚,这位老师大概就是想吐槽一下。他想表达的应该是,好像很久没有参加过这么纯粹的发布会了。对于这一点,相信不少同行都会感同身受,包括我在内。
自从去年12月小米SU7发布之后,圈内就掀起了一股向雷神学习的良好风气:小米的发布会三个小时,我们也要三个小时;雷神在台上讲细节,我们要更细;雷神会讲故事会煽情,我们也要说说自己有多难;雷神一个人solo全场,我们的CEO也要站得住;雷神给客户开车门,我们的领导也去...
雷神凭借一己之力,颠覆了原有的汽车营销打法,逼得各家车企纷纷向互联网企业学习。这不能说是件坏事,确实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和创新。比如《小米汽车答网友问》,印象中好像没人做过类似的东西,但是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搞。这种内容对于用户来说,的确是有意义的。
但并非所有的模仿都有意义。
以往我们参加一场新车发布会,大多都在半个小时左右,最多一个小时也就结束了。而现在动辄两三个小时,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信息过载,难以消化,即便是从业多年的媒体,也很难抓住并记住关键点和细节。对于线上观看的消费者来说,认知负荷加重,也会降低决策质量。
有人会说,苹果的发布会也是两个小时呀。没错,但是苹果一般都会发布五六种不同品类的新品,iPhone、Apple Watch、AirPods、MacBook等等。每款产品占用的时长也就20分钟左右,不同的产品分隔不同的用户人群,即便是持有全家桶的忠实粉丝,也不会觉得很累。
经常做PPT的小伙伴都知道,内容一定要简洁至上,拒绝冗长,没有人面对100页的PPT会不皱眉头的。然而,现在很多车企则会以100页的PPT为荣,甚至对媒体说,这还是经过无数次删减之后的。
我的大学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留白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通过留白,可以引导接收者更加专注地理解信息,减少冗余和干扰,从而提高传达效率。
可是,当下很多车企做发布会的时候,只想着怎么编织故事,怎么能突出自己更卷,完全忽视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少即是多的营销法则。
在我看来,小米SU7的一场上市发布会,之所以能够创造近百个热搜(包含百度、抖音、微博、快手等多个平台),与发布会的时长和内容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八成还是因为雷神的个人魅力和演讲风格。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强行模仿只是东施效颦而已。
以往参加发布会,每次入场前,我都会提前在门口等待,争取第一个进去抢个好位置。现在参加发布会,最后脑子里只剩一个想法,怎么还不结束,实在是倦得狠。
也只有像911、MINI这样的发布会,能让我找回那种纯粹。这种纯粹不是卷出来的,而是基于品牌和产品,给消费者传递的一种认同感。
全新MINI Cooper燃油版的整场上市发布会,给到MINI大中华区负责人梅晓群女士的镜头总共不超过3分钟,没有煽情,没有嘶吼,也没有演讲,寥寥几句开场词过后,就公布了价格。这种自信是品牌文化赋予的,不需要任何包装。仅仅是新车逆向穿行巡游车队,就足以让现场的人热血沸腾。
自主品牌这些年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大家似乎依旧停留在比技术、比创新、卷数据、卷记录的层面,鲜有人关注品牌文化这方面的内容。
品牌文化不能依靠模仿,因为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观、愿景和目标受众,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品牌的个性和文化。很难评小米的品牌文化到底是什么,但如果说雷神就是小米最大的品牌资产,这显然是狭隘的。
小米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始终相信世界是平的,科技一定要平权,倡导高效、透明、快速迭代;不同于西方的企业更加尊重规则,小米更加尊重人,强调的是和用户做朋友,坚信“科技一定要服务于人”。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雷神的那些营销手段,实际上都是围绕这几点去做的。而其他车企高管模仿雷神的时候,更像是一场秀,只学到了表面。
所以,单纯地去模仿雷神的行为,并不能从用户那里获得同样的共鸣。相反,简单粗暴地去模仿其他品牌的文化元素,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品牌失去了独特性和真实性,从而更加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诚然,我们的自主品牌普遍比较年轻,为了让企业活下去,卷技术、卷数据也没有错。但是,销量至上的观念难免会影响到品牌文化的建设。一位资深的老汽车媒体人说过,没有技术的文化是虚的,而没有文化的技术是苍白的。
不同于企业文化更多地依赖于管理层的决策和内部推广,品牌文化的建设则需要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积累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地投入。如何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中找到平衡,才是形成持久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缺乏品牌文化的企业,很难在成长的路径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我并不是MINI的车主,也不是MINI的粉丝。但时至今日,与汽车有关的好莱坞大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速度与激情,也不是极速车王,而是2003年上映的《偷天换日》(The Italian Job),也就是被网友们戏称为111分钟MINI广告片的那部电影。
作为整部电影的第三场追逐戏,三辆蓝/红/白色的MINI COOPER,在拥堵的城市中穿梭于人潮,在地铁站台与列车争分夺秒,在地下城的水道里大逃亡,紧张刺激又不失唯美的画面,很难不让人记住。导演F·加里·格雷曾说过,这三辆MINI是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果没有这些天赐小车,这部电影将完全不一样。
而在大多数人没看过的1969年版本的《The Italian Job》中,同样蓝/红/白色的三辆小MINI更是无所不能,下台阶、穿商场、飞跃房顶都是小菜一碟,最后依次驶上行驶中的大巴的镜头,更是成为难以复刻的经典。
其实,这就是品牌文化形成的势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深入人心。就连我这样一个“外人”,参加全新MINI Cooper燃油版的上市都难免有些动情,更何况那些车主,以及MINI的粉丝呢。我真的很喜欢他们的那句slogan:你们开的是车,我开的是MINI。
(图/文 奚筱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