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所有车企都过得并不容易,内卷和价格战的激烈程度让人咋舌。但是马上要来的2025年,对车企来说也许会更不容易。
202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很多车企都把战略目标的时间节点定在2025年。所以2025年也普遍被认为是行业竞争上下半场的一个分界点和转折点。许多在上半场时间里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许都将会在2025年逐渐揭晓答案。
谁是下一个倒闭的车企
2024年,高合汽车从宣布自救到正式破产只用了6个月时间;年中哪吒汽车的忽然“失声”,不到一个月就从辟谣到承认陷入困境;而年底极越的崩盘,再度给所有车企都敲响了警钟。
在如今这个大变革时期,不管你是背后有着金主爸爸,还是曾经销量长虹,是跨界新势力还是有传统车企背景的“车二代”,都无法确定下一秒会不会崩盘。汽车品牌爆雷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多,爆雷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且毫无征兆。
2025年剩下的汽车品牌,极石、创维、远航这些小众品牌,有一个算一个,还有谁会毫无征兆的爆雷,真不好说。即使拿月销量来作为生死门槛线也做不得数,之前说月销1万辆是生死线,但早已趟过了生死线的哪吒汽车现在照样生死未卜。
即使蔚小理这些头部新势力也未必百分百安全,此前的小鹏就因为一款车的失败就经历了一场动荡;理想在纯电产品上的冒进也差点把增程打下来的大好局面葬送;明年要运营三个品牌的蔚来,这么大的盘子李斌确保不会出岔子吗?
没有爆雷,都得掂量掂量自己还有多少子弹?已经爆雷的,下一步能不能救、怎么救、谁来救?都是问题。
价格战还会不会继续?
今年十分激烈的价格战,已经给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25年价格战的还会不会继续打下去,目前还难以预测。
价格战固然对消费者来说有好处,但过度的价格战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很多人心里都有数。如果说一年前价格战刚刚开启时还仅仅只是“卷利润”,那么今年以及接下来的价格战就只能“卷成本”了。这背后牵扯的不止是整车企业,更是数以万计的供应链企业。
今年年底,已经有多家车企开始向供应商发函,要求继续降本。这大概率意味着价格战还会继续。在车企倒下之前,最先倒下的将会是供应商,谁都不知道供应商能撑到什么时候。
这时候需要有带头大哥振臂高呼停止价格战,最终大家形成默契。今年宝马这样做了,但奈何市场压力,最终无果。明年会有新的“英雄”站出来吗?
合资品牌何去何从?
很早就有行业人士预测,国内车市份额合资与自主将会是三七开的比例。眼下的中国车市,合资品牌整体所占的份额已经逐渐接近30%了,但国产品牌的攻势依旧猛烈。所以未来合资品牌的动作,就决定了合资车还能不能买。
从态度上看,绝大部分合资品牌还是选择继续留在中国市场征战,但合作模式、产品策略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丰田最近就传出将会从产品、渠道等方面合并南北两家车企;大众将会借助中方伙伴的技术平台快速密集地推出新品;福特、现代等二线合资品牌,力求通过海外出口来先稳住经营。
这些做法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最终收效如何,将会在2025年有所呈现。不过一旦30%这条红线在2025年也告失守,一定会有部分呢合资品牌将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
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能否延续?
今年车市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刺激。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申请已经双双突破200万份,累计超过400万份,直接带动了全国报废汽车回收量的同比增长超50%,带动乘用车销量超过520万辆。许多专家都预测,明年只有继续延续刺激政策,车市才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日前,商务部也已经明确表示:明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继续,补贴精准力度可能更猛。
但是所有刺激政策都会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尤其是汽车这样的大件消费,以旧换新的刺激事实上也可能是“前置”未来消费,那么明年的刺激政策还能否达到更好的效果?而随着补贴的终止,消费者在购车时将更加理性地考虑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不排除又会出现 “降温”的情况,这将对车市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芯片“制裁”会否成真?
今年汽车行业已经遭受了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关税制裁。但随着明年美国新政府班子的上台,更大范围的制裁很可能也会到来。如果说关税,还仅仅只是会影响中国汽车的出海,那么在芯片领域的“卡脖子”,将有可能影响国内的汽车产品。
前不久,四大行业协会共同发声,呼吁警惕美国芯片,已经为即将到来的“芯片战”吹响了前哨。据统计,拿下了全球66%市场份额的国产电动车,有90%的芯片仍然依赖进口。
车规级芯片方面还不至于被“卡脖子”,虽然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仍然可以找到相对成熟产业链及替代品。但对于智能车机和智能驾驶来说,主要芯片还是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国内汽车的智能技术刚刚开始发力,如果被“卡脖子”,发展节奏很有可能会被拖慢。
这意味着,许多此前在规划中许诺过将在未来两年实现的智能功能,或许将会停滞或者后延。
固态电池会提前到来吗?
作为下一代的电池技术,同时也被认为是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的终极办法,固态电池已经被吹捧了很久。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目前中外动力电池厂商都在争分夺秒,希望能够尽早实现量产落地。
从时间表上来看,海外如丰田、本田、日产都已经宣布要在2025年试生产固态电池。而国内方面,今年相关部委砸了60亿元组建固态电池“国家队”,准备全面赶超日韩。前不久,上汽名爵更是率先宣布2025年半固态电池上车,并且强调价格不贵,不是顶配专享,而是全系标配。
以这种卷的速度,很可能固态(半固态)电池会在2025年提前大规模到来。
写在最后:
变革年代,变化总会突如其来,让人始料不及。对企业而言,套用常用的那句话,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还不是放缓脚步的时候。对要买车的用户来说,同样也要擦亮眼睛,有可能占到便宜,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小白鼠。(文/老炮 )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