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汽车产业正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在这场变革中,华为凭借其在通信、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强势入局汽车行业。
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众多国有车企纷纷选择与华为展开合作,从最初的观望甚至排斥,转变为如今的热情相拥。继赛力斯、北汽、奇瑞和江淮之后,从去年下半年起,长安、广汽、上汽等传统车企,陆续推进与华为的深入合作项目。比亚迪、长城等民营企业,以及奥迪等跨国豪华品牌,也开始与华为进行合作。
放眼望去,除了新势力和吉利之外,国内大多数传统车企都已先后与华为开启不同程度的合作。在这场合作浪潮中,车企的核心技术掌控权(即所谓的“灵魂”)是否会受到威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压力又是否成为了促使它们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灵魂”与“生存”的优先级有什么变化?
从“质疑”到拥抱的转变
在华为初涉汽车领域之时,部分传统国有车企对华为有着诸多顾虑。在他们眼中,华为这位来自通信领域的跨界者,虽手握先进的ICT技术,却难以在汽车制造这一传统而复杂的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在关乎汽车未来发展的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车企们更倾向于凭借自身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将关键技术外包给华为,甚至心存抵触。
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曾明确表示,上汽不会将自己的“灵魂”交给华为。这一表态,反映出当时传统车企对于华为入局汽车行业的普遍担忧。在他们看来,汽车的“灵魂”,即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是企业立足市场、保持竞争力的根本。一旦过度依赖华为的技术,车企可能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失去主动权,成为华为技术的“附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
然而近年来,国有车企对华为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从曾经的质疑,迅速转变为积极拥抱合作。2023年11月,长安汽车率先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出资获取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相关新公司股权。进入2024年,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与猛士科技,分别在1月和2月官宣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上汽集团,从去年下半年便被曝光将与华为开展深入合作。此外,有消息称,上汽也将入股华为聚焦汽车业务的子公司引望,从而将双方紧密绑定在一起。而在这之前,北汽、奇瑞、江淮等国有车企,早已跟华为进行着深度合作。
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华为自身来看,其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斐然,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优势在市场上得到了充分验证。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问界系列车型为例,问界M5、M7等车型一经推出就成为爆品,2024年第三季度,赛力斯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24.13亿元,有力地证明了华为技术赋能汽车产品后的强大市场竞争力。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促使国有车企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有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一方面,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凭借先进的电池技术、智能化配置以及高效的生产模式,在市场上迅速崛起,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众多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等,以创新的商业模式、独特的用户体验以及对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在市场中异军突起,给传统国有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拥抱华为对“灵魂”影响多大?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赛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国有车企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若想在市场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看来,在NOA爆发初期,不同车企的NOA性能会参差不齐,用OTA为营销手段给用户画饼的现象也会存在。大浪淘沙,2025年会把基于数据闭环的AI能力薄弱的NOA产品淘汰掉。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决胜年。“智能驾驶是车企智能化决胜的战场。”
而与华为合作,成为国有车企应对市场竞争、突破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华为的先进技术,国有车企能够快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满足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中抢占先机。
除了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华为还能为国有车企带来诸多附加价值。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拥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在通信领域的成就,以及在5G技术、智能手机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为其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与华为合作,国有车企能够借助华为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和吸引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国有车企与华为的合作带来了诸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质化的弊端。在产品层面,由于众多国有车企都采用华为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可能导致市场上的车型在智能化体验方面趋于相似。消费者在选择不同品牌的国有车企产品时,难以感受到显著的差异化。这将削弱各品牌产品的独特卖点,使得消费者在购车决策时,品牌忠诚度降低,品牌则需要再次回到打造独特性以吸引消费者的“轨道”。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过度依赖华为的技术体系,可能抑制国有车企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动力。长期使用华为提供的成熟技术,车企内部研发团队对自主研发智能化技术的积极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技术研发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减弱。而且,同质化的技术应用不利于整个汽车行业技术生态的多元化发展,限制了行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探索边界,可能使得行业整体发展陷入相对单一的路径依赖中,也就是此前所为的“丧失灵魂”之论。
国有车企集体拥抱华为,是在技术短板、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华为自身优势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的必然选择。这一合作趋势,虽引发了关于“灵魂”与“生存”的激烈讨论,但并非意味着国有车企对“灵魂”的放弃。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合作。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国有车企集体拥抱华为,既是应对当下挑战的现实之举,也是布局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