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是杂牌车“,这种倒退几年听上去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言论,如今在当下这个新能源技术爆发和键盘值日渐增高的时代,好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言语间的调侃中。其实不光是BBA这种知名度最高的豪华品牌,那些基本盘在内燃机市场的传统主机厂都或多或少的有点没跟上现在的节奏。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对智能化应用的匮乏,这也正是宝马想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补强自己的短板,宝马决定用AI打通自己的经脉,并把整体布局分成了三块: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内部流程、以及供应链合作。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核心还是围绕用户端做文章。2026年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将搭载AI大语言模型和智能体,号称能实现“拟人化沟通”,甚至主动提醒遗落物品等等,当然这点并不是什么太新鲜的功能,但出现在宝马的产品上还是可以期待一波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多数车机还停留在基础语音指令阶段。好消息是,宝马的用户够多,数据底气很足,全球2200万互联车辆,足够帮助他们喂饱AI模型,所以落地量产之后,大概率不会让用户失望。而不太好的消息,对于AI的发力一定不是宝马一家,届时如何差异化赢得口碑和市场,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技术落地:从质检到电池,全链条动手
在生产端,沈阳工厂的AI视觉质检系统被重点提及,准确率号称趋近100%。自研的“灯塔”AI平台也浮出水面,负责协调生产和运营。有意思的是,宝马在2009年就尝试将AI融入导航系统,现在算是把经验铺到了全链条。动力电池方面,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大圆柱电池将用于新车型,技术路线延续了宝马一贯的务实风格——积极探索,谨慎应用,同时不盲目堆参数,而是强调“油电同智”,全系车型智能化同步推进。
AI上车:拉中国科技巨头入局
与阿里合作大模型上车,可视为宝马对中国市场特殊性的精准把握。不同于简单的语音助手升级,其智能体设计明显指向两个痛点:用车场景的专家级决策(Car Genius)与出行服务的无感衔接(Travel Companion)。当多数车企还在纠结“可见即可说”时,宝马试图让AI同时扮演机械师、导游、秘书三重角色,这种“服务即交互”的思路,或将成为高端智能座舱的新战场。
不过也不难看出,宝马在AI战略上某些方面的克制——所有技术落地都紧扣“驾驶乐趣”母题。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将赛道数据转化为日常驾驶的智能调校,本质上是用数字技术放大而非取代驾驶参与感。这种对“人车共生”理念的坚持,在自动驾驶大行其道的当下,反而成了稀缺价值。
座舱革命:从“堆屏幕”到“驯服视线”
当新势力还在比拼屏幕尺寸时,宝马的“视觉锥”概念则又显示出了老牌车企的克制。这套基于人眼自然视域的分层交互设计,本质上是把战斗机HUD的设计哲学下放到民用车——核心驾驶信息固守中央视野,娱乐功能退居视觉边缘。配合专利纳米涂层风挡的全景显示,传统仪表盘彻底消失,换来的是4K级投射信息与真实道路的无缝融合。这背后藏着两个关键洞察:驾驶安全不该为智能炫技让路,物理交互的消失必须以更符合人类本能的方式补偿。
SkyLab团队针对歌词显示这类本土化细节的打磨,暴露出宝马对中国数字生态的深度渗透。而持续三年的眼动仪追踪测试,则把“防分心”做成了硬指标——在智能座舱普遍追求“好玩”的当下,这种对基础安全的偏执,反倒成了差异化竞争力。
驾控内核的数字化突围
“驾控超级大脑”的亮相,堪称传统机械素养与数字技术的合谋。将动力与底盘控制二域合一,决策延时压到1毫秒,相当于把纽博格林赛道百年调校经验转化为实时运算的AI模型。轮上18000牛·米扭矩与3G横向加速度这些参数,放在燃油时代是性能猛兽的标签,如今却成了验证电子架构可靠性的试金石。
更值得玩味的是软件层面的布局。5亿行代码、4个超级大脑、支持万名开发者协同的云平台,这些数字背后是宝马对“软件定义汽车”的清醒认知——当电动化抹平了动力差异,驾控体验的护城河必须建立在代码质量与架构开放性上。
隐忧与挑战
虽然战略框架清晰,但有几个问题绕不开:一是拟人化交互的边界把控,过度拟真可能引发一些其他问题,而类似地图导航式的语音语调又很难让人和AI结合到一起,建议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比如小美、小王、丫丫……等语音风格;二是数据安全,尤其是车内摄像头和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合规压力应该不小。总体来看,宝马这次把AI从营销概念拽进了全产业链实操,野心不小。而在2026年新车型上可以达到几成功力,还得看接下来两年技术攻坚和本土化落地的成色。
写在最后
宝马这场秀给出的最大启示,或许在于传统车企转型的“第三种可能”:既不盲目追随新势力的互联网打法,也不固守机械燃油时代的荣光。用电子架构重构驾控基因,以本土化生态重塑交互体验,靠AI增强而非颠覆驾驶本质——这套“旧酒装新瓶”的策略,本质上是在智能电动时代重建豪华车的价值坐标系。
当多数品牌还在智能与驾控之间做选择题时,深感危机的宝马解题思路反到很明确:用数字技术让驾驶变得更像驾驶。而不是一味的最求马力、智驾等等。这种对品牌DNA的数字化转译能否成功,2026年量产的“新世代”车型将给到我们答案。如上所说,当电动化抹平了动力差异,让性能看似变得很廉价时,这个百年老店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在颠覆与传承之间,本就存在一条荆棘但可持续的中间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