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承浩:未来中国市场品牌或仅存20个以内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站内

邓承浩:未来中国市场品牌或仅存20个以内

网通社快讯 3月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的高层论坛中,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以“加速AI赋能,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演讲。邓承浩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的四大特征,同时提出了面临的一些挑战和相应的建议。

邓承浩指出,各大集团的销量分化,在这轮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竞争也在加剧,现在形成了30万台级、15万台级、8万台级,还有很多忽略不计的一些品牌。

他认为:“对于中国这么一个相对地域辽阔、文化丰富的市场而言,我们最终主流和差异化应该不会只有3—5个品牌,我的观点相对更加宽泛,我们认为最终应该是在重塑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品牌消失掉,最后可能会有不超过20个品牌相对有一定声音。”

以下为邓承浩演讲原文(有删减):

今年两会的时候,我们正式将智能网联汽车纳入了数字经济的板块,对于长安汽车而言,这是莫大的鼓舞,因为这与长安汽车的战略不谋而合,我们一直认为汽车未来会成为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跟刚刚张院士讲到的具身智能是一个概念。基于此,过去几年长安在迭代战略时,最开始是把效率打造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后来我们又加入了软件,最新我们是效率、软件和AI的能力,打造成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加速AI赋能,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年,在全球汽车产业从业者以及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产销量今年就会连续17年位居世界首位,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竞争在重塑,洗牌在加剧。具体有几点:

1、自主和新能源,我是2011年大学毕业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当时选择了在一家自主品牌做新能源汽车,那时候争议还是蛮大的,第一个是选自主,还是选择合资、外资或者其他,其实很多朋友都建议我不要选自主,那时候选自主比较痛苦,因为整个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概就是1/3。截至最新2月份,渗透率已经达到70.6%。新能源,从2011年我入行的时候,当然之前我们有很多从业者探索10年时间了,到2014年、2015年都是非常痛苦的,2014年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蔚小理相继先后成立,整个新能源行业才迎来了快速增长,到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来到了50%的水平。所以其实现在自主品牌的销量和新能源的销量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2、各大集团的销量分化,在这轮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竞争也在加剧,现在形成了30万台级、15万台级、8万台级,还有很多忽略不计的一些品牌。这里面大家有些争议,可能有人说我们未来可能只有3—5个品牌,也有人说不止。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这么一个相对地域辽阔、文化丰富的市场而言,我们最终主流和差异化应该不会只有3—5个品牌,我的观点相对更加宽泛,我们认为最终应该是在重塑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品牌消失掉,最后可能会有不超过20个品牌相对有一定声音

第二个特征,昨天的闭门会大家在讲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确实转型速度是非常快的。但这里面刚刚清泰理事长也提到了一个观点,我也想说,虽然我们正加速从电动化向智能化的进阶,我们今天题目叫“夯实电动化”,其实在电动化领域我们还有很多技术需要去攻克,比如电动化和底盘深度融合、下一代电池等。这里是长安正在做的事情,如下一代电池我们一直持续在探索,包括固态电池,今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就会首发,明年我们就会做规模化的装车验证,2027年就会有逐渐的量产,现在指标大概是400瓦时/公斤,上车之后续航大概1500公里,安全性比现在液态最安全的电池还要再提高70%。

这里也有一些误区,很多用户也在问,现在电池要快速地变成固态电池了,是不是现在就不着急买车了,买液态电池别到时候又被颠覆了。其实大可不必,具备成本、质量、性能竞争力的固态电池产品,真正大规模的商用化,我们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还有很多科学问题要解决,我们预计2030年以后或许有机会规模化量产。所以大家并不用担心买了搭载液态电池的车之后会很快没有。

二是智能化。随着端到端等一系列技术的快速突破,智能化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近几年成本下降也很快。2025年我们定义为智驾元年,虽然前面几年大家也在各种探索,但是从今年开始,搭载L2+的产品占比和数量会快速提升。所以长安汽车在2月9日发布了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普及全民智驾当中我们长安也希望做出我们的力量,之后一系列品牌都发布了我们智能化相关的战略,大家的共同努力会加速我们智驾的普及。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过程中,为了抢占机会,长安汽车应该从面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转型,我们也对品牌进行了重构。在主流领域,燃油车布局了长安启源,面向年轻用户布局了深蓝汽车,高端布局阿维塔,构成了电动智能化转型的品牌矩阵。除了有品牌布局外,我们也推出了一系列电动智能化的产品,我现在正在花很多精力在做的深蓝S09也很快会量产,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领先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加持,把深蓝S09打造成30万—35万的大六座旗舰级产品。

第三个特征,智能网联变革推动下,跨界合作、跨界传播成为产业新常态。当然车企和ICT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优势互补越来越明显,因为面向智能化的时候我们还要去补课,这里面长安也跟华为、腾讯、京东等一批企业在加强合作,让我们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融合能够更强。

另外一方面,中外车企之间的合作开放我们认为是在加剧的。虽然现在面临各种形势的压力,但合作方向是没有任何变化的。长安在2000年之后做第二次创新创业时,我们是“走出去”“请进来”,构建了六国十地的研发格局,希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做我们自主的乘用车。这轮第三次创新创业“走出去”,把我们的产品带到海外,这也是一种合作的新变化,当然中国品牌跟外资品牌从原来可能技术引进转向联合开发、技术共享,这又是一种新的变化。协同化方面,中外协同,开发全球化的产品,共同来推动我们全球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化转型,汽车已经从原来的B2B2C的企业,即我们是一个B端的企业,面向的是经销商的B端,再去to C端。已经转向了B+B to C,即直接to C,和用户直通、直联,传统的分销范式已经转向了智慧营销的模式,所以这些年长安汽车也一直在探索。当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挑战和压力,去年这个时候正好是小米Su 7的发布会,对我们冲击还是蛮大的,原来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就已经OK了,但是现在一个好的产品跟好的流量结合非常重要。我们团队开玩笑说,我们上个热搜就像过年一样,结果小米雷总天天在过年,有时还过好几个年,我觉得对我们挑战还蛮大的。

第四个特征,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我们非常有机会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中国品牌,这里面我们的出口规模在快速扩大。另一方面,我们已经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和产业出海转型,从最开始单纯去追求一些市场机会转向了更加体系化、高质量的出海。

为此,我们在长安汽车第三次创新创业里面,除了“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 2023年发布了我们全球化的“海纳百川计划”,加速了我们体系化、全球化的推进。

去年底开始,董事长要求我们五个副总裁,到海外五个区域常驻一段时间,我也是去年12月和今年3月一直在欧洲,基本上过去4个月有一半时间在海外。在海外去了很多地方,也到很多中国品牌去学习,我昨天玩笑说,我去了几十家比亚迪的店,看他们的产品怎么做的、怎么学的,我也去了好多NIO house,去喝了很多咖啡,确实做得非常好。我每次到小鹏总的4S店借他的会议室开会。我们很多中国品牌在海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们也在今年3月21日,在德国举办了欧洲品牌发布会,正式把我们整个品牌和产品矩阵带到欧洲,首发车型是深蓝的S07,紧接着是深蓝的S05。

接下来也会在下个月在泰国投产新能源整车工厂,也会投产我们的全球化战略车型,深蓝S05,所以这轮我们长安也在加速全球化布局的步伐。

同时也有一些挑战,不一定正确,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的形势仍然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对汽车这个全球化产业而言还是有很大冲击的,包括关税壁垒、海外产业法规、政策等。我最近在研究海外很多产业政策、法规的时候发现自己大脑不够用。例如,欧洲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各个区域的法规有很大差异,包括在消费者的政策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

2、现在面临着新的转型,包括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法规标准,也很需要快速去完善。昨天小鹏总也提到这点,因为长安汽车也在全面推进飞行汽车、具身智能下延伸产业,像飞行汽车会面临汽车和航空法规衔接不足的瓶颈。我们甚至做测试的时候还要做很多申请。例如,L3就意味着我们在某些场景下要把安全交给汽车, L3肯定要做冗余的,冗余究竟有什么边界,轮胎爆胎要不要做冗余,法规是还没有明确的,需要快速明确引导我们的技术方案确定。

3、这些年中国的举国体制、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进步,电动化推行非常快,但是市场差异还是很大的,像一线、二线城市现在已经考了80分、90分了,要考100分是很难的,但是还有很多农村和县域市场可能考了60分,其实他很有机会能快速提升,但其实整个基础设施布局还有很大的差距。

结合这些挑战我们有一些建议:

1、我们看到了很多去找一些短期机会出海的现象,我们建议,在出海这件事情要体系化、规模化、高质量去出海,当然这里面我们也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建立信息共享、市场共享的平台,对我们出海进行指导,帮助高质量地出海。

2、我们建议要加强AI、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相关的顶层设计,通过技术标准来引导这个产业的高质量出海。

3、对于充换电基础设施,要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一线市场要加大建设力度,来引导我们新能源产品下沉力度,让我们整个市场都能高质量发展。

各位同仁,长安汽车我们将会与行业伙伴一道,坚定不移地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向世界一流品牌迈进,为全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长安贡献。

(图/文 网通社 王颖萍)

推荐2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