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迩言
编辑 | 志豪
AI要“革”了汽车的“命”?
日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上,理事长陈清泰说:“汽车产品、汽车企业、汽车产业都正在被AI重新定义,AI驱动将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的底层竞争力。”
与此对应的是,当下人工智能成为车企战略版图的核心一环,车企疯狂加码AI军备竞赛,朝着AI公司加快转型,推进大模型上车成为车企自我革命的关键举措。
在大模型赋能全行业的进程中,DeepSeek、豆包、腾讯元宝等云端大模型或多或少呈现出“短板”,而不需要联网就可以直接响应用户需求的端侧大模型,在经常离线及需要实时响应的场景下存在庞大需求,智能座舱就是典型需求场景之一。
端侧模型凭借特有“长板”,被业内视为重要发力点,理想、蔚来、极氪等车企都在汽车端+云模型方面布局,科大讯飞去年也针对汽车端侧发布了星火大模型。
大模型新锐创企面壁智能打造行业首个纯端侧智能助手cpmGO(小钢炮超级助手),宣称该产品具有跨越舱外至舱内的全链条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将为车主提供更自然高效、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不过,现在座舱端侧模型还是新兴风口,包括面壁智能在内的几家企业,都喊出了“首个智能座舱端侧大模型”的口号,但只有做到纯端侧、超性能、全场景,才能真正革新智能汽车行业。
车企AI军备竞赛如何抢跑?端侧模型如何赋能智舱?什么才是真正智舱全功能端侧模型?
一、AI渐成车企发布亮点 车企AI军备竞赛焦灼
近年来,AI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驱动力,国内多家车企的发布会现场,AI一词从未缺席。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明确表示,小鹏将在未来10年围绕AI进行全面布局,力求转型为一家以AI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化科技公司。
蔚来创始人李斌强调,成功的智能电动车企,必须首先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而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也曾表示,未来三到五年,AI将是驱动行业质变的最大变量。
在汽车行业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竞赛中,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拼命朝着AI公司卷,国内外传统车企也没有停止对AI的探索。
比亚迪成立了先进技术研发中心,主攻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及平台,吉利打造出“一网三体系”加码AI布局,宝马集团也和中国企业合作,要把大模型装进汽车里。
多家车企巨头用真金白银掀起AI军备竞赛,转型脚步稍慢,就有可能被挤下牌桌。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模型是第4次技术革命的内驱的发动机,在这样的行业浪潮背景下,只要真的能够给行业创造价值,就能够催生大量的发展机会。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图源中关村论坛)
这解答了当前车企为何疯卷AI军备竞赛,若想要汽车真正变革成为“超级智能体”,少不了AI大模型的作用。
二、AI加速拥抱终端 端侧模型撬开智舱新战场
在AI大模型重塑汽车产业的过程中,智能座舱是最受关注的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技术迭代速度较快的领域。
近6年间,智能座舱实现了多次重要迭代,从标配语音助手,具备基础智能化功能,到将GPT大模型接入车辆,再到超20家车企全面接入DeepSeek,并完成深度融合,智能座舱实现了从功能化到智能化方向的转变,更是在最近一年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2025年春节,DeepSeek烧起的一把火,正式掀起了各行各业的变革,成本更低、性能更高、规模更小的模型,彻底颠覆了业内对于AI大模型行业的传统认知。
▲车主在车机上使用DeepSeek
如何在边缘和端侧高效地落地AI,如何在实际的生产中去部署AI,进而带来实质性的效益提升,成为业内关注点,端侧模型正成为智能座舱发展的风向标。
李大海在采访中透露,对于AGI这座顶峰而言,有不同的路径可以登顶,而端侧大模型就是其中一种。
也正因此,2024年面壁智能推出高效低成本的端侧大模型“小钢炮”,迅速赢得了投资界和业界的关注,不久后便获得由华为哈勃领投的数亿元投资,日前更是宣布进军智能座舱领域,推进智能汽车端侧大脑开发。
为什么在云端大模型之外,智能座舱还需要一个纯端侧方案?
部署在云端的大模型,随着模型参数规模的扩大、训练方案的优化、车机云端应用的丰富以及车主用户访问量的激增,都会导致模型在云端的推理压力及通信传输压力增加。
并且,云端推理在保障数据安全方面仍存在风险,受到网络条件限制,还容易出现延迟。
而端侧模型虽然参数量更小,但是也具备多项独有优势。
以面壁小钢炮端侧大模型为例,小钢炮实行离线运行、数据本地化处理,可以更好地规避传输延时问题,有着低延时、可靠性高的优势,减少了对云端的依赖,可以大幅提高响应速度。
▲小钢炮端侧座舱方案
当云端大模型受到网络限制时,面壁小钢炮用终端的算力,不依赖网络就能完成推理的动作,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这一过程无需使用其他厂商的云推理服务,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
同时,由于面壁小钢炮端侧模型的计算均在用户本地的设备上进行,用户数据无需上传云端,从而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减少了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忧。
面壁小钢炮还具有多模态的感知能力,能够很清晰地去感知舱内、舱外环境,不仅能够被动地接受用户的指令,在未来也能够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
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车外是雪天环境,小钢炮会告诉车主启动防滑驾驶模式,如果感知到副驾驶座的用户有阅读需求,也会自动开灯。
值得一提的是,面壁团队早早总结出了大模型发展成长规律密度定律:大模型知识密度每100天翻一番,这也意味着大模型必将变得越来越小,却越来越强。
▲模型知识密度随时间成指数增长
也因此,面壁团队将知识密度方面的优势融入到端侧模型中,做到极致的小参数高性能,可用端侧有限算力,达到部分功能甚至与云端模型比肩的能力水平。
这些价值点,恰恰是用户量庞大、交互频繁的智能汽车终端所需要的。
就如信息革命以个人化的智能硬件为重要标志,端侧模型上车,带来更多本地的智能支持,对于智能座舱的价值愈发凸显,推动着智能汽车向汽车智能体转变,成为了汽车智能化竞争的新方向。
三、首个全功能智舱端侧模型 放话简单、做到不易
虽然业内多家车企和大模型企业都尝试将端侧模型部署在汽车本地,并且已经有关于行业首个座舱端侧AI大模型落地的呼喊,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全功能的智能座舱端侧大模型落地,还不是那么容易。
日前,大模型创企面壁智能官宣推出行业首个纯端侧智能助手cpmGO(小钢炮超级助手),其产品由面壁小钢炮 MiniCPM 模型驱动,是智能座舱目前首个纯端侧方案。
▲小钢炮超级助手
从DeepSeek大模型上车,拉高到首个全功能端侧模型的新维度,面壁智能喊出首个智舱纯端侧方案的底气在哪里?
全功能、纯端侧座舱大模型真正落地,起码要满足三大关键要求。
其一就是模型功能和尺寸精准裁剪,匹配主机厂需求。这要求模型厂商能够根据主机厂需要做出针对性开发,考验着模型厂商的技术功底以及产品对于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
面壁智能的AI团队主要来自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在近3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基座模型到多模态模型到全模态模型的布局。
其端侧模型面壁小钢炮,保持着超性能表现,陆续实现了端侧 ChatGPT、GPT-4V和 GPT-4o时刻,面壁智能通过从0到1的全面自研,打造了牢固的技术底栈。
▲MiniCPM-o 2.6在全模态模型多个榜单的能力表现
洞悉主机厂需求后,还要在操作过程中对齐,为此面壁智能提出了灵活的开发方式。
面壁小钢炮端侧模型提供的是全场景、货架级原子化产品,支持个性化选配和共创。
▲小钢炮提供全场景货架级原子化产品
对于端侧模型产品而言,芯片推理的打通也极为重要,端侧模型必须与座舱域目前主流芯片深度适配,持续进行推理优化。
面壁小钢炮端侧模型完成了对高通8295、天玑9400等主流车机芯片的联合调校、性能优化、推理加速,解决了车机芯片功耗和算力占用的问题。
▲小钢炮实现主流汽车芯片全适配
此外,端侧模型应用到智能座舱,模型与产品打通端口,完成座舱域功能集成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面壁小钢炮端侧模型实现了跨越舱外至舱内的全链条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实现了端到端的智能化应用,其能力库包括视觉、语音、多模态、图形UI交互、融合感知、意图判断与执行等,进一步增强了智能化水平。
面壁小钢炮端侧模型还已经支持9大类、26款应用,通过应用整合,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以上三项要求,规定了全功能的端侧模型要足够聪明,而能长期稳定在岗、持续工作也是全功能的端侧模型要达到的水平。
当前,面壁智能已经成功取得了多个定点,其安全稳定性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在最新智能汽车销量TOP5榜单中, 面壁智能的合作伙伴已占据三席,并且已与上海大众、长安、长城、上汽、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业内企业共同挖掘智能座舱的端侧潜力。
结语:端侧模型激变 面壁跑在前面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端侧大模型市场规模已从2023年的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1亿元,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50%以上年增速。
端侧模型市场广阔,而智能汽车对于端侧大模型“重构”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并且是最适合端侧模型落地的终端之一,从座舱域到智驾域,端侧模型将给智能汽车产业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和千人千面的服务体验。
以面壁智能为代表大模型企业已经提前布局,加快全球端侧模型领域的技术发展,伴随着端侧模型的持续应用,新一轮智能革命有望实现大模型奔腾在每处终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