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黄浦江畔回望,从1958年第一辆凤凰牌轿车下线,到”2025上汽之夜”的智电宣言,上汽集团用65年完成了一个产业的史诗级跃迁,懂车更懂你。
4月10日晚上,在黄浦江畔的璀璨光影中,主题为“懂车更懂你”的2025上汽之夜发布会在这里举行。这是一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盛宴,上汽用新理念新思维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面向未来的雄心。
上汽集团新管理团队在董事长王晓秋和总裁贾健旭的带领下,以意气风发、全力以赴的姿态亮相发布会现场。无论是线下发布会现场,还是线上围观的网民,大家都给予了新管理层足够的掌声。
同时,上汽集团强大的造车“朋友圈”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其中包括华为、momenta、地平线、火山引擎、OPPO等各方汽车生态合作伙伴,此举足以证明发布会的规格和高度。
在这场主题为”懂车更懂你”的战略发布会上,上汽集团花了两个小时时间,清晰传递了智能汽车的价值坐标,更通过内家拳、外家拳和组合拳”三套拳法”的战略布局,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了全新范式。
这场发布会恰似一部未来汽车的启示录,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正从”制造追赶”转向”标准引领”的新纪元。一个新气象新希望的上汽正在迎面而来。
上汽要做有温度的生活伙伴
到底什么才是“懂车更懂你”的内涵?
汽车生活认为,“懂车”是技术实力的彰显,“更懂你”则是用户思维的升维。上汽提出的这一理念,本质是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重构。
上汽董事长王晓秋表示,上汽正在打造全新的线上用户调研平台,进一步增加用户触点,把用户需求融入到产品定义中,“在上汽,用户不再只是‘终点买单人’,而将变身‘起点合伙人’,让消费者离‘梦中情车’更近一步。”上汽希望给予消费者的不只是智驾,更是借助软件个性化,让消费者寻找自己的智驾乐趣,做到“懂车更懂你”。
据介绍,上汽通过线上用户平台实时捕获千万级需求数据,让每辆车在研发初期就注入用户画像。上汽总裁贾健旭的“手机比太太更懂你”洞察颇具深意——当汽车与手机生态深度融合,用户的音乐偏好、通勤路线、甚至情绪波动都能转化为座舱的主动服务。与OPPO共建车机互联、联合火山引擎开发情感化语音助手,这些跨界合作正在构建“人-车-生活”的无缝体验。
这种“懂”更体现在对个性化需求的精准满足:车载系统能根据用户日程自动切换“商务/家庭”模式,座椅参数随健康数据动态调节,甚至车漆颜色可依据穿搭风格推荐。因此上汽的“懂”不仅是技术响应,更是将汽车转化为“懂冷暖、知进退”的智慧生命体,这或许才是智能汽车革命的终极答案。
安全是一切技术平权的底线
在特斯拉以"第一性原理"颠覆传统汽车行业二十年后,上汽集团提出了更具东方智慧的"四大价值坐标"——安全安心、丰富智趣、更加懂你、极致颜值。这种价值体系的创新,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开始从技术平权走向体验升维。
"整车安全3.0发展战略"的发布,将安全标准从被动防护推向主动进化维度。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提出的"不怕撞、不会撞、撞不怕"三重安全哲学,暗合了东方文化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通过固态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与车身结构的协同进化,上汽正在构建覆盖物理安全、化学安全、数据安全的立体防护体系。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平权"理念的深度诠释——当行业聚焦算力竞赛时,上汽将安全底线定义为技术普惠的基石。
在智能化体验层面,”用户基因”概念的提出具有革命性意义。通过打造线上用户调研平台,上汽将汽车开发从工程师逻辑转向用户共创模式。
更让人血脉膨胀的是,著名汽车设计师、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缔造者约瑟夫·卡班设计的荣威概念车,其价值不仅在于布加迪基因的设计语言,更在于首次将用户需求数据转化为造型语言的数字孪生系统。这种”科技平权"与"体验特权"的辩证统一,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的价值坐标。
三套精准“拳法”让上汽创新破界
面对智能汽车"软件定义硬件"的产业变局,上汽集团展现出罕见的生态整合智慧。贾健旭提出的内家拳、外家拳和组合拳即"三套拳法"战略,完美演绎了国有企业在新赛道上的进化逻辑。
"内家拳"战略直指组织变革的深水区。通过整合乘用车、国际公司、研发总院与零束科技,上汽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全球市场的垂直穿透力。这种打破部门墙的"超级大脑"架构,使得固态电池研发周期缩短30%,智能座舱迭代速度提升至3个月/次。当传统车企还在为"大象转身"困扰时,上汽已实现组织DNA的数字化重构。
“外家拳”战略则展现了开放生态的东方智慧。与华为共建智能驾驶实验室、联合地平线开发域控制器芯片、携手OPPO探索车机互联,这种"珍珠链"式的合作模式,既保持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又吸收了跨界创新的能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大疆合作的无人机-汽车互联系统,开创了"低空经济+智能交通"的全新场景,这种生态位的扩展,预示着汽车将突破地面移动工具的物理边界。
“组合拳”战略主要聚焦全球化发展。上汽坚持贯彻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不断扩大海外版图,持续输出“中国智造”;在深耕多年的成熟市场,也要加大智能化新品投入。同时,上汽把全球市场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个性化、智慧化的产品方案,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无论是拓展非洲市场,还是布局全球工厂,上汽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上汽不仅是中国车企,更是全球车企。
未来上汽将加大对“老市场”的智能化新产品投放力度,把全球市场划分为N个区域,并针对每个区域特色,推出个性化、智慧化的产品方案,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
精准的组合拳法已经初见成效。据悉,今年以来上汽集团销量、营收全面回暖。4月8日,上汽集团公告,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整车批发销量94.5万辆,同比增加13.3%,产销回升向好势头持续增强。
从产品输出到全球标准制定的跨越
当GloCal战略的蓝图展开,上汽的全球化野心跃然纸上。这个融合Global(全球化)与Local(本土化)的创新战略,正在改写中国汽车出海的游戏规则。在泰国建厂辐射东盟、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在墨西哥布局供应链网络,上汽的海外布局已形成"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闭环。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其推动的"中国汽车标准"体系,正在智能网联、电池安全、数据合规等领域建立话语权。
这种标准输出并非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基于对全球市场的深刻洞察。针对欧洲市场的碳足迹管理、适应中东地区的高温电池技术、符合东南亚多雨环境的智能驾驶方案,上汽的"本土化2.0"战略正在证明:中国标准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全球市场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正如贾健旭所言:"我们要让中国汽车标准成为世界语。"
在这场充满未来感的发布会上,最振聋发聩的莫过于”拥抱新势力"的宣言。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开放合作,更是国有车企对自身使命的重新定位。蜕变中的上汽,其身上表现出了一种"珍珠理论"——甘当托起创新珍珠的盘子,愿做串联技术明珠的金线,展现出与新兴势力完全不同的价值逻辑。
这种"国家队"的担当,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行业还在争论半固态与全固态的技术路线时,上汽宣布2027年量产首款固态电池,这种魄力源自对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深刻理解。通过整合中科院物理所、宁德时代等产学研力量,上汽正在搭建中国动力电池的"诺亚方舟"。
当设计大师约瑟夫·卡班手里的设计笔触遇见中国用户的数字基因,当数字顶流华为昇腾芯片赋能地平线征程计算架构,当大疆无人机与智己汽车在低空对话,上汽在智能汽车时代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正在徐徐展开,未来可期。
当我们看完干货满满的2025上汽之夜之后,我们还会质疑上汽老矣,焉能饭否?上汽总裁贾健旭已经在发布会上强力反驳: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上汽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百年车企。同时,上汽不仅懂车,更懂消费者,要做最懂你的汽车公司。
*图片来源于官方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