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时代,马力不值钱了!四驱也不值钱了!只要是双电机,就可以实现电四驱。我们原本以为,电四驱可以带来更强的性能,以及更好的抓地力。但实际上,四驱的高性能在日常道路释放非常危险,而越来越多的四驱电车,因失控而出现事故!所以一时间,电四驱是“伪四驱”的说法甚嚣尘上。那么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正确的呢?用户应该如何分辨“真假电四驱”呢?
【为什么机械四驱可靠?】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顶级的四驱,也就是WRC拉力赛车是怎么做的!现代汽车WRC车队曾经获得过多次世界冠军。即使在满是冰雪,砂石路的赛道上高速过弯,都不会失控!
这是因为WRC赛车有3个法宝!
首先是机械四驱带来精准的动力分配!使用中央差速锁,能在必要时将差速器锁止,使动力能够传递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帮助车辆摆脱困境,继续前进,增强车辆的通过性和越野能力。
其次是电子系统辅助的实时监测!像车速,车轮转速,转向角度,油门踏板位置等参数实时监测,并且精准调整四驱系统工作状态。比如,当电子系统检测到赛车在弯道中出现转向过度或不足时,会自动调整前后轴的动力分配,以及对单个车轮进行制动,帮助赛车保持稳定的行驶轨迹。
三是顶级车手的驾驶技巧!他们具备长期专业的训练和严格选拔,具备高超的驾驶技术和比赛经验。所以WRC赛车不失控,也不全是因为机械四驱,也有电子辅助,车手技术,保障团队技技战术策略等,才让WRC赛车有更好的赛道表现!
【电四驱为什么容易失控?】
当然,我们普通人没有赛车手那么出色的驾驶技术。在排除了驾驶者这一因人为素之外,电四驱之所以容易失控,也有多重原因。
比如说,电动机能在瞬间输出最大扭矩。在湿滑或低附着力路面上,这种快速的动力输出可能使车轮迅速突破地面附着力而打滑,若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未能及时有效介入,就容易导致失控。比如在雨雪天气的湿滑路面起步或加速时,电四驱车可能会因扭矩瞬间过大而出现甩尾等失控现象。
再比如,电四驱车的能量回收系统在工作时会对车轮产生制动力。当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行驶,如一边车轮在干燥路面,另一边在湿滑路面时,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可能会打破车辆的平衡状态,引发车辆跑偏甚至失控。而且不同驾驶习惯和路况下,能量回收的力度变化较大,增加了车辆动态平衡控制的难度。
【北京现代OE的电四驱有什么黑科技?】
因此电四驱没有了机械四驱的可靠性和实践验证,更依赖电子系统辅助,以及工程师的调校。而这两点,就是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 OE(车型代号)的核心黑科技!
以60公里时速,接近80°转向角,地面全是压雪硬冰的路况行驶,估计很多新能源车早就开始飘了。但是OE的四驱系统把前后轴的扭矩瞬时再分配,ESC盯紧车身姿态做动态修正,车就这么平稳地划出了一条弯线,像WRC赛场走来的赛车一样,稳、准、快。这就是电子稳定系统ESC与四驱动力控制协同工作的结果,每一丝轮间动力变化,都被算得明明白白。
而调校,在很多用户看来是一门“玄学”,难以量化。其实这不难解释!如果ESC调得再激进一点,车会晃;保守一点,过弯就甩。所以需要反复的进行验证测试!而OE的ESC由现代汽车WRC原班调校团队操刀,他们不是在办公室里模拟抓地力,而是真正在赛道里“调制”到极限动态,最后将经验转化为民用产品的安全逻辑。
所以OE在测试场绕桩测试中做到质心侧偏仅为1.2°,很多电车晃到让你怀疑人生,OE却稳到让你忘记它还在拐。在与国内国际一线品牌的纯电动汽车相比,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总结】不是所有的双电机都是真四驱!
现在很多车都敢说自己是“四驱”,但一到冰雪路段,动力乱甩、车尾漂移、抓地断崖式下滑,消费者买的是“四轮驱动”,却用出“前驱打滑后驱吓哭”的体验。因此,不受控的四驱一文不值!
而北京现代OE的产品开发,并没有跟风冰箱,彩电,沙发的所谓市场潮流。而是在“真· 质”策略下,用全球电动平台+合资技术实力+ WRC技术调校,给用户打造极致可靠性和安全感的产品,拒绝汽车就是“电子产品”的错误导向,重树电动汽车技术新标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