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市治堵工作迎来省交通治堵工作考核组年度考核检查。记者昨日从市治堵办了解到,省政府确定的7大项19个子项目标任务,我市现已全部完成,有的甚至超额完成。其中,新增公共自行车4000辆(含县市)任务,截至12月22日实际已完成1.1800万辆;新增专用停车位7000个(其中公共车位1000个)任务,实际已完成新增专用停车位9244个(其中公共停车位1340个);治堵重点区域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的任务,至10月底已全部完成,并于11月10日启用新增的公交专用车道;今年要完成地下空间停车功能归位整治,目前被占用的11处地下空间已全部整治归位;截至12月22日,已减少影响交通的路面停车位1235个,其中治堵重点区域800个,已全部完成任务。
据市治堵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治堵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有六大亮点。
亮点之一:首末站、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填补了市区公交设施空白。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重要举措,而公交首末站作为常规公交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承担着客流集散、公交车辆运营调度和夜间停车等服务,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公交首末站建设处于长期空白状态。今年,市区新开工建设3个公交首末站,目前河盘桥、万达两个公交首末站已建成,人民东路公交首末站于10月31日开工建设。
今年市区启动建设“一纵一横”快速公交系统(BRT),目前首条(“一纵”)快速公交系统正在建设中,该条快速公交线路将被打造成全国第一条纯电动、绿色BRT线路。另外,今年市区首次在K8路、K15路、K27路安装运行“掌行天下”系统,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亮点之二:整治交通“十大陋习”。
今年3月10日以来,市区开展违法变道、滥用远光灯、违法停车、酒后驾驶、行人闯红灯、向车窗外抛物等十大交通陋习整治。整治行动开始前,向社会公布了重点违法行为、处罚依据和额度等,以接受社会监督,并营造强大的整治声势和氛围,提升交通参与者的文明意识、守法意识。整治行动中,除了交警和协管员现场对违法人员进行教育外,相关部门还利用市区4块巨幅电子屏每天滚动播出交通违法视频,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起到震慑作用。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上旬,全市共查处“十大交通陋习”51.38万起(现场查处10.77万起),其中市区查处“十大交通陋习”20.44万起(现场查处4.52万起)。通过整治,交通参与者守法率明显提高,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根据省公安厅交管局检查通报,我市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平均守法率分别达到99.46%、99.74%、92.00%,均居全省前列。
亮点之三:出组合拳整治大货车乱停顽疾。
市区二环线内长期存在安徽、河南等外省驻金经营的3000多辆大型货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影响交通秩序。为疏导交通和引导大货车规范停放,市区去年相继建成城东、城西两个大货车停车场,共计1098个停车位。今年又建成占地80亩的金东大货车停车场(700余个泊位)和占地100亩的城西姜山头二期停车场(泊位700余个),并对停车场进行配套建设,扩建商铺和增设公交站点,方便货车司机和经营户。
与此同时,抽调相关部门80余人组成整治联合工作组,实行24小时轮岗轮值,对大货车司机进行教育劝导和车辆停放严管严治工作。
亮点之四:开展“守时公交”试点,提升公交准点服务。
今年5月以来,金华公交集团在运营的主干线路中,确定3条城市公交线路和两条城乡公交线路为“守时公交”试点线路,要求5条线路的公交车准点率必须在90%以上(发车时间考核正负3分钟内)。从几个月的实际考评结果看,5条线路均达到预定目标。
亮点之五:在交通十字路口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改善道路通行秩序。
市交警部门在市区主要道路32个路口实行精细化管理,主要办法是:路口停止线内施划彩色交通标线;利用道路设施带延伸段以及与道路路缘石闭合成的安全区域,施划红色交通标线,注明行人等候区;实行非机动车过路口二次过街方式,在路口范围内施划彩色标线,注明非机动车左转弯等候区。同时,在市区重要道路设置隔离设施,比如八一南街就设置了1300余个隔离墩,大大减少了机动车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车现象;在交叉路口和人行横道中间安全岛设置了3700余个橡皮隔离桩,使非机动车无法从有桩区域通行,防止人车冲突;在划定的行人等候区周围设置橡皮隔离墩,确保行人安全。
亮点之六:重视“最后一公里”公交设施建设。
为填补公交线路盲区,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在去年金华市区、义乌市、永康市启动公共自行车建设项目和投放5100辆公共自行车的基础上,今年公共自行车增点提质工作在全市进一步铺开,截至12月22日,全市共新增1.18万辆公共自行车,其中市区新增4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