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专车第一案”。原告因为开“专车”载人而被济南客运管理中心罚款两万元。这一案件在当下“专车”市场高歌猛进,却又缺乏法律依据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当“专车”司机门槛不高
上下班顺路带个人,还能赚回油钱,何乐而不为。有不少人抱着这样的一种心理,想要加入“专车”司机行列。
“快的打车”客服热线表示,“快的”目前不接受私家车带车加盟。想成为“专车”司机,可以通过“快的”安排所在地的汽车租赁公司,由租赁公司提供车辆,加盟司机要求驾龄在三年以上。记者又咨询了“滴滴打车”的客服热线,客服表示“滴滴”既接受无车加盟,也接受带车加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申请。
记者进入“滴滴专车司机”微信公众号,在界面上选择司机带车加盟后,需要输入手机号进行验证。然后根据界面要求,上传身份证正面照、驾驶证正面照、行驶证正面照等资料。再进行简单的在线学习,完成线上考试,即可成为“专车”司机。
“滴滴快车”等租车在线服务商推出的“专车”服务,目前尚未在金华开通。记者从网络查询得知,这些“专车”服务对象一般定位于中高端用户,目前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计划在短期内推向全国市场。按照目前“专车”的运营模式,“专车”软件公司采用的方式是,到租赁公司租赁汽车,去劳务公司找司机,然后公司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乘客。平台、租赁公司、劳务公司、用户形成四方协议关系。
我市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表示,由于“专车”触及较为敏感的出租车市场,所以汽车租赁公司尚未有开通“专车”业务的打算。
多地叫停“专车”服务
“专车”是否属于非法运营?最近,关于“专车”的争议四起。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济南、青岛、南京、杭州等城市纷纷对“专车”服务进行整治,有的查处其中没有运营资质的私家车,有的干脆叫停“专车”服务。
查处或叫停“专车”服务,给出的理由无非是按照地方道路运输条例,“专车”不具备运营资质,且提供“专车”服务的车辆保险额度不一,理赔能力及责任不明确,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乘客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不可否认,“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这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创新服务模式。而且“专车”车型高档、乘坐舒适、服务人性化,给公众带来了“高大上”的全新体验,更满足了部分商务人士的需求。
对于广大出租车及其经营者而言,“专车”的出现却意味着“饭碗之争”。记者乘坐出租车时,与一位司机谈起“专车”,他表示,受益于互联网租车模式,减少了空驶率,使得他们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但现在这种“专车”业务,抢了出租车客源,而他们却要交份子钱,有点不公平。
针对“专车”服务,市民看法也不一致。部分市民称不会也不敢坐“专车”,认为现在纳入管理的出租车都会发生恶性案件,更何况“专车”很多方面手续不全,乘客权益无法保护。也有部分市民认为“专车”服务满足了一部分人出行需求,并且通过打车软件叫车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要是比较着急或者接送商务客户的话,愿意多花钱”。
我市虽然尚未开通“专车”服务,但相关主管部门也在密切关注这一新兴事物。目前来讲,其合法合规性以及是否对社会有正面作用,尚需观察,不宜短时间内匆忙定性。
其实,当前围绕“专车”的诸多争议,正是长期以来出租车行业管理弊端的一个缩影。“专车”作为依托“互联网+”产生的新业态,是该让其在有约束的条件下发展还是一棒子打死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