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评论 3月,杭州眼看就要进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游走于苏堤,泛舟于西湖,好不惬意、自在。然而今年的3月25号晚7点,一纸突如其来的汽车 “限购令”彻底刺激了这座清丽安静的城市,市民们蜂拥至4S店,狼狈地争取最后几个小时自由购车的权利。继北京、上海、广州、贵阳、天津后,杭州成为中国第六个沦“限”的城市。
推卸责任:系媒体与民众“误读”
“抢车”大戏过后,凤凰汽车编辑注意到,杭州治堵办、交管局等部门之前多次称限购系“谣言”,而如今谣言却大大方方地成为了现实,值此不禁让人感慨:杭州政府的公信力何在?还有一事更为匪夷所思,在杭州政府25日晚19点正式发布限购信息前,网络、4S店已经疯传26日凌晨起限购的确切消息。
26日,杭州市政府人员回应称所谓“辟谣”是治堵办所为,他们并没有不参与限购方案的研究,是媒体和民众的误读。笔者不禁疑惑,杭州治堵办(全称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于2013年,对治理杭州的交通拥堵统筹规划、统一安排,而有关交通治理的方案制订过程居然不让治堵办参与。除了治堵办,杭州交管部门还通过当地交通广播对限购予以辟谣,难道这一直接的管理部门也未曾参与方案制定?
对于限购消息提前走漏,杭州政府表示将会追查此事,至于原因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云夫曾对媒体表示过,杭州限牌的事情经过多次调研,历时久、参与人员多,很可能是在这些中间环节信息被泄露。对于朱秘书长的表态,笔者希望杭州政府应该公开参与限牌研究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让民众看一看治堵办、交管局是否真的缺席了这一他们分内的工作。
利益合谋:既得利益者不惧限购
一说起限购,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常常是追悔莫及,厂家、经销商也不禁黯然伤神, 自主品牌车企更是雪上加霜。很多行业专家学者也观点鲜明地反对汽车限购,赵福全两会期间接受凤凰汽车采访时就直言“限购是地方政府无能的表现”,董扬则认为“限购有违社会公平,剥夺了消费者购车的权利”。既然如此,地方政府为什么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限购愈演愈烈呢?
笔者以为,限购表面上是人为地控制汽车数量增长,实则却是一场利益的合谋。限购政策出台的如此突然、轻易,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公车改革进行的多么缓慢、曲折。究其原因,不可忽视的一点便是公车改革政府割自己的肉,而限购影响最大的是民众,再进一步说,是至今全家还没有一辆车的社会中下层人群。
地方政府积极限购,其实是虚构了缓解交通拥挤、治理大气污染的姿态,倒是有响应中央号召给新能源汽车推广腾出空间的意味,希望给上级留个好印象。限购很少影响到这些有车一族,有车者制定起限购政策来当然不在话下。此外,由于汽车消费税不归地方,限购并不会拉低地方税收。由此可见,限购对地方政府来说不但成本低,还有一定利益,除了背点骂名,并无什么损失。
致命自负:限购非治霾去堵良策
在仔细阅读了《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后,笔者清楚地发现了杭州此番限购的目标所在:为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小客车数量合理、有序增长,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那限购能否实现杭州政府的愿望呢?
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汽车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交通拥挤、大气污染,民众也饱受其扰。但是,要用限制购买私家车的手段来改善这种糟糕的状况,笔者就表示深深的怀疑。如果杭州政府真的想要大力解决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的难题,首先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多角度、全方面下手,比如发展廉价公共交通与提高特殊区域私家车成本并举,继续研究改善“错峰限行”方案,学习借鉴国外治霾经验(伦敦、洛杉矶都曾饱受雾霾之苦,却没听说人家搞限购), 提高油品排放标准、渐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区绿化率等等。
作为限购政策的始作俑者,北京的拥堵盛况、雾霾肆虐已经向世人证明:限购并非治霾去堵良策。因此,杭州政府要想通过限购来治理大气污染、缓解交通拥挤,如果不是利益作梗,就是一种致命的无知与自负,也是中国地方政府的第六次胡作非为。(文/凤凰汽车产业部 张强强)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