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公车改革不能单以成本为准要兼顾效率

2014年07月28日 17:50:40
分享到: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远举

审视公车改革的成败,决不能仅仅以费用的增减来评判,还应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角度去审视。公车改革成功要在公车消费减支的同时,保持公共服务不变,甚至升高,这就意味着提升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国范围内公车改革全面启动。

按照此次的改革方案,我国将取消、拍卖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以及一般公务用车。与之对应的是“补贴”政策,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并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

以往难撼动公车消费的根本原因

公车改革首先减少的是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其次,将减除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公车更新成本。此外,还能减少因油价上涨、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

曾参与过公车改革方案讨论的学者竹立家估计,如果公车改革方案实施顺利,将减少30%至50%的财政支出。这一结论得到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认同。

不过,笔者却认为,公车改革的成败,并不能单单以财政减支来衡量。

“公车改革”最早始于1994年,但20年来,各地政府虽不断有试点,却一直难有大突破。在2013年,中央各部门“集中亮相”的部门“三公经费”中,占最大头的就是公车费用。对比2013年与2012年中央决算数就会发现,尽管中央“三公经费”总量上继续瘦身,但分项看,公车消费却有所增加。要知道,这种不减反增的现象所处的背景是中央发布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由此可见,“公车消费”之积重难返。

公允地说,这种积重难返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公车费用不仅与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等紧密相关,琐碎复杂,很难监管。更重要的是,公车消费更大程度上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量与质相关。这是难以撼动公车消费的最根本原因。

现在,乘新一届政府厉行反腐倡俭之东风,自上而下的制度化的、鲜明的举措,让人们看到了突破之希望,不过,与此同时,问题却随之产生。

改革成败不能仅以费用增减来评判

目前的补贴方式,强力、简单、直接,不过,却很难应对基层纷繁复杂的情况。首先是公平性问题,比如,同为科员,一个需要经常出行办公,一个整日在办公室,拿着同等的交通补贴,必然产生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本质上来看,补贴是产权的转移,把原本属于国家的资源转移给了私人,这虽然可以减少对公共资源的滥用,但因为资源已经变为私人,却必然产生对资源的“吝啬”。原本叫上司机,舒舒服服地坐着车去解决问题,而现在可能为了省自己的油钱,呆在衙门里敷衍几句,懒得出门。补贴不能因工作而增加,那么,工作自然就会缩减以“适应”补贴,如此一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就可能减少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12阅读全文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