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他是798创始人,他买下一片3000平米的垃圾场,建起一座心目中的老北京

2016年07月28日 00:00:00
分享到:

来源:设计宝头条(ID:shejibaoapp),经授权发布

我不是个有权有势的人,我可能做不了更多的事情。——黄锐

“798创始人”

“星星美展发起人”

“中国当代艺术的带头人”

这些明显有着带头大哥色彩的名号势必将一个人武装得霸气十足,而当听到黄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却仿佛像被抽空的人一般,面对眼前的情况无能为力。

黄锐从小在北京长大,1976年天安门“四五运动”,他在广场上贴了一首诗叫《人民的悼念》,结果被抓进去,关在工厂里的一间单人牢房。

关了四个月,唐山大地震以后就给放出来了。“四人帮”倒台后,他也获得平反。

他从此找到了信心:不就是蹲监狱吗,蹲一会儿就出来了,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二十来岁的他,刚“蹲完监狱”就去了全国旅行。走了二十多个城市,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北京。

“每个城市都有特殊的味道,但我离不开家乡。”

2002年,他进驻北京798工厂,主张利用厂房发展艺术空间,他多年来持续策划各种展览及艺术节活动。

2006年的时候,他于798已经精疲力竭,呆不下去了。

彼时他正与798艺术区的物业对峙,每天爆出各种剑拔弩张的新闻,或是搞一些奇怪的行为艺术,以示抗争。

在当时的住所里,黄锐只是疲惫地喝着茶。

“在中国虽然我同样孤独,可是在自己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孤独也是一种角色,如果一直在日本,我不可能代表日本的孤独。”

于是他找到了一块3000平米的地,这些地,是垃圾堆积场。

刚租的地的样子

租到这块地的时候,他就与荷兰设计师商量设计这块建筑,必须由老北京的材料来盖起来。

设计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它是个保持四合院基本原型的巨大现代建筑,融合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的结晶。

Neville Mass & 黄锐

施工现场

于是他在中心线上做起了这个池子,设计了一个十字线来穿透。所以它可以通向各个空间。

楼下是一个休息空间。

因其太太为法国人,平时家里时常来些外国友人,所以有他在空间布置上制造了些随意感,这种随意感,能很好地让人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把身心非常通达地与人交流。

在楼下阅读的黄锐

左右两头是大的工作室,同时兼具展厅与仓库的功能。

随处可见“拆那”字样的艺术品。

楼上则是住宅,中间一个长空间是休息与看书的地方。

他将自己去日本之前创作的一些作品,想给它们保留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一段时间。

家中的木制家具基本上是从798工厂请来的。

木制家具上718的标牌

“我觉得它必须要恢复另外一种古典美。”

2008年,主建筑盖完后,剩下的全是他独立设计的部分。

院子里边的绿色以及所涉及的结构,使用的材料,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全部由他一人完成设计。

先做了这个亭子。亭子的下层砖头都是用背景的明代的城墙(砖)铺设。上边的木结构是恭王府改建的老木头。

游泳池,因为整个是露天的,也叫“天池”。如果有风穿过院子,坐在水池边会感觉心旷神怡。

黄锐与798的争执从2003年就开始了,2007年的时候结束。

在多年的争执下798最终归属政府,成为北京的标杆。

彼时在798的他,这个艺术区的发起人,只剩下一间办公室。

他花了十年年的时间,从那里彻底搬了出来,而这里就是那个容纳他的地方,也是他花了十年心血打造的理想。

“这个建筑,这个空间可以说是我十年来最大的作品。因为我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最大的。”

之前被问及拆迁的问题的时候,黄锐曾经回答,要抗争,另一方面,社会问题,是我们永恒的艺术主题。

“我最近才知道,在五环之外,建立的一些私人土地和一些出租的空间全部都要拆掉。现在的这个建筑空间,将来如果能够保留下来的话,那是最理想。”

他从星星美展走来,走过798,在这里停驻。

院子挺立旋转的“人文”二字木制转盘,却隐隐暗示着黄锐从未停止过的脚步。

这座汇集中国古典建筑的思考与现代风格的气息的建筑,带着它的风格与温度,也许又要在一刀切的命令下终止使命。

不得不说小编是含着泪写完以下这段文字的

美国是有些不得已,它历史短暂,好多城市还不足沉淀出鲜明风格,自成一体。中国却把长久历史中好不容易形成的各有风情各有特色的大小城市都想改造成一模一样的‘洋气现代化大都市’...——摘自李之宇《爱与恨在北京》

10岁之前在四合院长大的小编,在离开北京后,回北京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了北京“版图”的扩大和它的“现代化”。

也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了四合院的衰败与被衰败,到最后落得不得不面临拆迁的下场。

那些有茶汤喝的荷花市场,也成了夜生活的圣地....

可悲的是,如今大部分的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步入中年的中年人,似乎也不愿再去沉下心来体会那些若有似无的心境。

只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北京,偶尔还步履蹒跚地走那些比他们还老的胡同里。

而这些青砖灰瓦的传统四合院民居,以及由这些四合院组成的胡同,是北京这座古都的特色。

然而这么一个承载着长久历史记忆的城市,它在人身上折射的厚重感,就这么一点点地可怜地消失了。

然而当雾霾,高房价等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后,人们对北京的爱中便参杂了恨。爱恨共存,因而也不愿就此离开。

人与社会固然不能止步不前,北京的发展,使之必然需要很多的创新与国际接轨。

创新是一方面,然而面对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矛盾,更多需要的是如何做出改造与结合。

这些优秀的人文主义情怀的建筑,更需保存,而不是单单为了发展去建造一个冰冷的钢铁城市。

任何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应该建立在牺牲文化,艺术,历史的基础上。

“所以如今四合院,违章建筑越搭越多,四合院成了大杂院。老百姓不乐意修房子,因为房子不是自己的;房管所不乐意修房子,因为等着开发。于是越来越破烂,就给了房产商一个拆的借口。

当人们不能待文物以尊严的时候,文物就无法融入社会生活,无法让人们感受到美好,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富书部的第一本书《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畅淋漓地活》已经上市,作者萧萧依凡是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当红作者,人民日报夜读的常客,并得到李尚龙、杨奇函和王路的作序推荐,书中收录了爆文《谁的职场不委屈》《你的付出,时光不会辜负》,以及数篇还没公开发在网上的,长按上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京东下单购买,真爱快来~~~

赏饭加QQ:1024836168(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