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我只是骗了你的钱,命是你自己丢的”|为什么骗子认为徐玉玉的死跟自己无关?

2016年08月30日 00:00:00
分享到:

作者:玻璃豆豆(富书部专栏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后台回复授权

01

准大学生徐玉玉,一个正值花季的善良少女,因为被骗去了一年的学费,承受不了沉重的自责和精神打击,不幸因郁结于心骤然离世。

此时,徐玉玉的父母亲朋们正悲恸欲绝,而把这个花季女孩推向死亡的几个骗子,却正开心无比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直到被警察抓住,他们才意识到“惹麻烦了”。

有人说,你们把人家女孩害死了,罪孽深重,晚上能睡得着觉么?

可惜事实上,这几个骗子不仅睡得着,还睡的香。在里面吃喝睡全免费,不用发愁这几天上哪去找营生,睡的不香才怪。

诗人北岛写过一句著名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换做今天的流行语,就是“好人死的早,坏人活到老。”

善良单纯的徐玉玉懂事、孝顺,被骗了钱后自责不已,深深感到愧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在极度的焦虑、痛苦、愧疚中不幸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假如她是一个不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花钱本来就大手大脚的孩子,这几千块钱绝不至于让她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于那几个骗子来说,他们对徐玉玉的死是麻木的,自己不过是想办法“弄了点钱”而已,何以能跟人命扯上关系?显然,一个人若是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自然不可能将他人的死活放在心上。

有良知的人因为心中有律,不敢逾矩,能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超出了内心的道德准则。

没有良知的人反而心无所羁,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敢做,而且对于自己的恶行毫无羞愧之心。

02

人和人之间对于良知的认识确实是有差异的。

一个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件让她至今仍感到内疚的事情。

中学时期,一天她和一个朋友一起吃饭,快要吃完的时候,有一个男生从她俩的桌边走过,一张10元的钞票消无声息地飘落在男生经过的地上。

她正欲叫住男生,朋友用眼神制止了她,然后她的那位朋友弯下腰,一声不吭地把钱捡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随后叫了声买单,用捡来的钱付了两个人的饭钱。

她感到浑身不自在,脸都烧起来,低声问朋友:“这样……不太好吧?”

那位朋友神态自若地说:“这有什么,又不是偷来抢来的,是他自己掉的。”

我的这位朋友跟我说:“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忘不了当时那张掉在地上的皱皱巴巴的十块钱。我特别后悔当时顾忌朋友的面子,没有及时叫住那个男生,告诉他,你的钱掉了。”

我的这位朋友,从小被父母教育坚决不能占人小便宜。是自己的,努力争取;不是自己的,白给也不能要。

即使是别人不小心掉的钱,那也是别人的,就算让别人捡了去,也不能占为己有。因此,经历了这种事情,她会觉得内心非常不好受。

然而,同样是花别人的钱,和她一起吃饭的那个朋友就会觉得很坦然,自己没偷没抢,花捡来的钱绝对理直气壮。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道德认知的差异。

03

道德感强的人并不是天生的。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做过一个经典的道德认知实验,也叫做“海因兹偷药”实验。

他设计了一个故事:海因兹的妻子得了一种癌症,生命垂危,只有本镇一位药剂师新研制出的特效药才能够治愈妻子的病,但是药的价格非常高,2万元一剂,海因兹想尽一切办法才借到1万元,他求药剂师便宜点卖给他,但被药剂师拒绝了。

实在没办法,海因兹在一个夜晚撬开药店的门,把药投走了。讲完故事后,他会向被试者提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你是海因兹,你会这么做吗?并请被试者讲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在这场测试中,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不是最重要的,决定一个人道德认知水平的关键是他给出的理由。

通过实验,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对“人类生命的价值”这一基本道德方面的实验中,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认知从幼稚发展到成熟需要经历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自我为中心,视他人的生命如物质。

第二个阶段:认为人的生命价值在于满足其他生命的需要。

第三个阶段:将人的生命价值建立在爱的感情上。

第四个阶段:生命的价值取决于他自身的权利。

第五个阶段:生命的价值体现在普遍的人权观念上。

第六个阶段:尊重生命本身的价值。

科尔伯格的实验结论是:

一个人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为了对儿童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教师必须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否则,如果没有进行恰当地引导,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可能会停留在某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不再向下一个阶段发展。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良知,并不是像孟子认为的“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那样是一种天然就有的道德意识。

良知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润泽形成的。

04

骗走徐玉玉学费的人,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道德认知阶段。

只图自己享乐,丝毫不会关心那些被骗的人的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更不会感受到任何良心的谴责。

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很少把“同情教育”放在首位。

“同情教育”应该是优先于“知识教育的”,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换位思考的能力,就不会再把自己当作唯一的中心,不会通过剥夺他人的财产和生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能够换位思考的人具备同情他人处境的能力,只有先将他人的生命看做与自己同样重要、有尊严的个体,才有机会在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成为社会中的良性因子。

小时候,我曾经在夏天用柳叶包蚂蚁粽子,每捏死一只蚂蚁,心里就有一种快感。

长大后读到佛教里“有情众生”的说法,开始为之前伤害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感到深深的歉意,从此以后不再“滥杀无辜”。

我的孩子一岁多时,看到蚂蚁见一只踩一只,我就对她说:“小蚂蚁出来找食物,我们不要踩死它。你踩死它,它就不能回家找妈妈了,小蚂蚁的妈妈找不到宝宝,会很伤心。”孩子听完抬头看看我,又低头看看四处乱走的蚂蚁,不踩了。

人的本性里潜藏着很大的恶,天生不会在乎他人的感受。

小孩子不知道是非对错,往往会因为无知做出很多有危害性的行为,如果成年人没有及时发现并干预,后来的教育中又没有补上这一课,则孩子的道德认知水平就会随意停留在某个阶段,无法得到完整的发展。

05

我认识一对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妈妈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做饭陪读,爸爸到国外务工,一年回家一次,省吃俭用,把辛苦赚来的钱全都打回家里。

这孩子也争气,前年考取了一所很好的大学。

夫妻俩心疼孩子,虽然生活并不宽裕,给孩子的生活费却只多不少,没想到孩子花钱越来越厉害,一会儿要请客吃饭,一会儿要和同学去旅游,一会儿要买最新的电子产品,夫妻俩慢慢开始有些招架不住了。

有一次,孩子要请客竞选学生干部,问父母要钱。爸爸说:“我挣钱也不容易,你没事别花钱在没用的地方。”

这孩子没要到钱,气的不行,和同学策划了一起假绑架,差点儿把这对老夫妻折磨的一病不起。

很多父母都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宁可自己累一点,也要让孩子轻松快乐地生活,不愿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殊不知,对孩子同情教育的忽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上面说到的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他缺乏对父母最基本的同理心。无论父母付出了多少,他都是完全无感的。

在他的世界里,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应该为他的需求而服务,一旦他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他就要动用心思,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让徐玉玉上当受骗的只是一种极为低劣的骗局,用这种方式来骗人的人大都没什么文化水平。

但是,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也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约束,则社会上的骗局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迷惑性,越来越让人防不胜防。

同情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只从自己利益出发的人、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感。

法律的约束固然有效,但基于同情心的道德教育更加重要。不违反法律的事,不一定就是符合道德伦理的事。

作为父母,我们或许做不到让孩子拥有多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但至少不应让孩子把法律约束当作不能触碰的最高红线。

相反,法律红线应是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还要有最基本的做人的良知。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有选择能力的成年人时,面对有可能伤害到他人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以说:我不以骗人伤人来获取财富,不是因为法律不允许我这样做,而是我内心的道德感不允许我这样做。

作者介绍:玻璃豆豆,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努力用最简单的文字讲述最触动心灵的故事。

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独家首发,版权归富书部所有,48小时内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作者:玻璃豆豆,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侵权必究

富书部的第一本书《 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畅淋漓地活》已经上市,作者萧萧依凡是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当红作者,人民日报夜读的常客,听说有趣的人都已经入手, 长按上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当当下单购买,真爱快来~~~

赏饭加微信:huanghuangmiao2(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