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为什么人人都愿死心塌地跟随她?

2016年09月01日 00:00:00
分享到:
来源:冯仑风马牛

以前听到过一种说法:

作为一个领导,能让下属跟磕了药一样地死心塌地地跟着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要做的事儿被他们认可,就算你是个糊涂蛋,他们也看好这件事情做下去的远景和价值;另外一种,就是因为你的人格魅力实在太大,这种魅力与颜值无关,是用岁月酿成的一种吸引力,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儿,都有人愿意跟着你。

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好像达成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很不容易——偏偏有人就像自带光环一样,一口气包揽俩。我们这次要说的,就是女排主教练,郎平郎导。

▲ 右上角的郎导,不见锋芒

当郎导还是嫩嫩的女排运动员的时候,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五连冠」;当郎导在结束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去美国折腾了自己几年之后,又把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重新挖出来,推到巅峰。

然后这就成了一个标准套路,「女排低谷,郎导来捞」。在2015年的女排世界杯上,以3:1力克东道主日本,夺冠时那声嘶力竭、语无伦次的解说,能让人听得激动到起鸡皮疙瘩:

「漂亮!!这个球界内!!中国队拿到最后一分!冠军!!中国队重回世——界——之——巅!十一年!十一年!!……」

▲ 2015年女排中日对抗赛,双方比分咬得很死

所以说,带队的能力,郎导绝对是没得挑。而一支优秀球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不近人情的铁面教练。比如巴西队的女排教练就很容易激动,队伍中的二传手还是他女朋友,球传得不好,照样狠发脾气。

但郎导队伍里的小姑娘,都亲切地喊她「妈妈」。每当女排军心涣散、濒临崩溃的时候,只要提到「郎平可能会回来执教」,甚至连那些本来准备退役了的老队员都会表示:「郎导你回来了,我觉得挺有希望,不管吃多少苦,我都愿意跟着你再拼一次!」

我们都知道「女排精神」是很拼的,但是拼到什么程度呢?

▲ 自己赚来的成绩,成就感爆棚

「有一次在漳州晕倒,我没有思想准备。那一阵训练压力很大,心理一直有根弦,自觉不自觉地绷着。那天在食堂等饭,我趴在桌上和队员聊天,聊着聊着,我只觉得有一股凉气从心里抽上来,慢慢地在后背蔓延,从脖子升到耳朵根、升到脑子里,浑身难受起来。

「我躺到沙发上,全身开始发麻发凉,我大口大口地喘气,像刚跑完马拉松。不一会儿,人好像飘了起来,渐渐地周围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大夫在掐我的手。后来听我的助教说,当时我的脸都绿了,手脚都在抽搐,我自己只觉得脑袋那块难受。」

这种感觉,哪怕只是想想都觉得难受得要死。但这种状况,在郎导身上发生了不止一次。她自己很清楚要休息、要克制,但一场接一场的比赛催得她停不下来。她对自己特别狠,甚至在2014年父亲去世的时候,都选择在馆内陪练。

女排精神是会通过这种日常的表现传承下来的。队员们看到郎导在场上的坚持,互相之间对个眼神,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要求自己。

有这么一个优秀而强大的标杆竖在自己面前,如果不好好吸收学习,简直就是亏待自己。

▲ 郎导被女儿调侃说

只有脖子以上是好使的,脖子以下每个关节都坏过

郎导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首先得是一个优秀的人。」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考虑的一定不止是如何让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能力,让他们在自己的带领下,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打球靠的不止是手脚,更重要的是脑子。机械而被动的训练会让队员养成依赖教练的习惯,光拼肌肉的比赛有什么意思?郎导会逼着队员们去动脑筋,反复看自己打球时的录像带,再逐一分析:「自己的拦网动作有什么问题?站位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作为一个妥妥的60后,郎导和90后的队员沟通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因为她早就把自己队员的脾性都给摸透了:「现在队里的队员都是90后的年轻人,她们脑子很活,有些问题一点就明白,但如果是她们没犯过的错误,你再怎么讲她们都听不进去。

看着录像带找问题,再一个个人问下来,回答不出来的,回宿舍去讨论,把问题弄明白了,郎导再把教练组的意见拿出来。这样几个来回,队员就心服口服地表示理解和肯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训练起来效果就特别好。

▲ 脱下运动服的女排运动员们美得要命

除了在技能和策略上的提升,还有「心智」的提升。这方面的打磨,可比技能训练要难多了。

当年郎导在国外勤工俭学的时候,为了赚钱带伤上阵。有一阵子,郎导的膝盖肿得厉害,根本弯不了,软骨的碎片在骨缝里乱跑,就这样她还坚持上场,让医生在比赛前把她膝盖里的积液抽出来。俱乐部的老板也知道她是块赢球的好料,于是一见到她就问:「你的膝关节怎么样啦?」但是郎导她总觉得那表情是在说:「你的膝关节怎么还不好啊?」于是一咬牙又上场了。

有过这么一次痛苦的经历,郎导在自己带团队的时候,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关注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 郎导曾在意大利执教,选择意大利的原因

是因为不想把其他实力很强的国家队带起来

反而给中国队制造压力

有一次,郎导把一队中的一个小姑娘调到了二队做替补,小姑娘虽然没有表达不满,但整个人都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很明显情绪不对。郎导知道之后,马上去找她谈话:

「你的担子也不轻,一旦形势不利,马上就要换你上去冲,但你现在这样的情绪和训练状态,让教练怎么敢在关键时刻用你?」

「把你换下去,不是因为不信任你,希望你能理解教练的全盘考虑。排球是集体项目,只要集体需要,就不应该计较打主力还是打替补,而是要在训练上更加努力,提高全队的水平。」

如果像当年自己的老板一样简单的一句「听说你在训练中有情绪?」,可能很容易被曲解成「你居然还敢有情绪?」不但不能安抚队员,还会起到反作用。把话说透之后,小姑娘马上就认错了。第二天,她一上场就像抽风了似的,几个教练都看傻了:昨天还在闹情绪呢,今天怎么突然就上紧了发条?

▲ 婆婆都是从媳妇熬过来的

对待队员,就像对待当年的自己

郎导是典型的「对内严格,对外护短」。队员犯了错,她绝对不会马虎带过,但如果外界对自己的队员有误解,她也一定会出头。

郎导特别擅长针对性地安排站队,但媒体习惯性地只关注主攻手,而忽略了其他助攻和二传手在比赛中的贡献。甚至有一次,一个记者问郎导:「这个二传手年龄这么大了,你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的队员?」

听到这样的提问,郎导心里是很恼火的。她觉得没有一个位置上的队员是闹虚的,每一个位置的队员安排,都是为了让整个团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事实上,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不管是一队的女排运动主力,还是二队的替补队员,每个人都得到了上场的机会,这次的冠军荣誉,每个人都有贡献。

▲ 2015年世界杯夺冠后,郎导就很自信地说过

我们的目标是2016年、2022年的比赛

这里的「每个人」,还包括了整个后勤部队。从1995年第一次执教开始,郎导一贯的风格是:尊重他们,尽量调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智慧。

其中有一个姜领队,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备忘录,几乎每天都有三四十件琐事要处理。忙了「司务长」的活,还要去做「外交官」,他把队员们护在各路记者之外,那些记者说,虽然每次姜领队都很热情,但回头再仔细一想,发觉他特别狡猾,凡是一些敏感的、关键性的问题,他绕来绕去全给回避了。

另外,郎导还安排队里的医生针对每个队员不同的病痛,帮助她们做专门的训练。医生表示:以前从来都是被动地治疗伤痛,没想到现在变成球队训练中很重要的一环。

▲ 这些团队背后的推手,也应该受到关注

打球就像打仗,领导就是将军,从来没有一个武夫能靠蛮力带领团队。创业的年轻人,可以从郎导身上看到耐得住性子、吃得了苦的必要性;行业的老手,也能从郎导那儿学到灵活的管理方式、全盘的思考模式。

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共同成长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很棒?

文章引用部分

均摘自郎平自传《激情岁月》

(1999年9月第1版)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Hat 主编|寿佳茵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商业人物故事 一个商人应该对社会有怎样的贡献?

一个叫皇帝去吃屎的大商人

「若我登上皇位,定和你共享江山!」

奥运会曾经办不下去,但在他手里满血复活! 爱迪生为了打败特斯拉,电死了一头大象 不是所有的优待,都靠关系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niuniu-fengmaniu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