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你可以穷,但不能一直穷下去

2016年10月28日 00:00:00
分享到:

作者:舒文(富书部专栏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后台回复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01

你看到一枚蒂凡尼戒指、一个爱马仕包、一个法国庄园慵懒的下午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觉得它离你很远,还是你一定可以拿下它。

好好想想,你的第一反应非常重要,它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今后的贫富走向。

曾经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朋友,她总动不动跟我讲,要买爱马仕、香奈儿、阿玛尼、和去马克西姆现音乐会。

事实上,她也曾真的为了听一场马克西姆的音乐会,花掉大半个月的银票,然后天天找同学各种蹭饭,饿肚子。

那时候大家成绩都还算可以,每学期基本能够申请到奖学金。

我领到奖学金,立刻存一部分,给家里一部分,抱着一颗仓鼠一般屯粮度日心安排着这笔花销。

她领到奖学金,立刻打车飞奔到商场,血拼最贵的包包、潮牌衣服、吃日料、吃港餐。

然后把钱挥霍地差不多的时候,跑来跟我说,哎呀,我觉得我爸养我也蛮辛苦的,我应该给他买一双xx牌的纯棉袜子,不贵,一双两百多。

当时我对这种行为非常不理解,我始终觉得,温饱问题是第一要义,朝不保夕的生活是没有质感的。

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没办法解决,就开始谈阳春白雪,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

形象一点解释这种思维就是,假如你一个月只能有200块钱,那么按照当时的思路一定是用200除以30,得到平均每天可以花的钱,然后在根据此做一个金额上限;

而朋友的思路一定是,看着什么喜欢的,只要没超过200块,那就拿下,其他的一切交给时间去解决吧。

02

后来有一次我无意瞄见了她的日记本,其实更像是手目账,里面有手写的也有从杂志上面裁减下来拼贴的。

都是一些时尚杂志上面知名品牌的衣服、包包、化妆品之类的。

旁边配搭的文字是,哪一年要有多少收入,要买其中哪几个牌子。

“你一定觉得我是个拜金女对不对?”她问我。

我没说话,但是沉默是表明认同的最好方式。

其实我追求的不是这些牌子,而是使用这些牌子时候的那种心理感受,我想追求高品味的生活,谁都不想一直地摊货,网购品,对不对…而时刻想着终究有一天自己会拥有这些东西,是鞭策我的最好动力。

后在偶然在阅读《秘密》一书时,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理论,就是:

所谓的你的能量都是从你内心发出的,这时候因为来自于真我,所以能量就最为强大,产生的磁场或频率就能引起宇宙共振,这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也即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从那时起,对于理财、和花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态度。

慢慢地我开始觉得,钱不是省出来的,钱是花出来的。

所以如果你眼下很穷,那么你应该采取的措施不是自怜自艾、坦荡地接受自己很穷的事实,而是需要想尽办法,摆脱穷的事实。

穷并不怕,可怕的是内心默许纵容自己一直穷下去。

为了不一直穷下去,应该怎么办呢?其实从小,受家里很传统生活观念影响。

有多余一点钱,就存在银行,如果有一件事情超越了自己现在的承受和支付能力,那就一定不要做。

因此,始终是在一种可控范围内开销,也在一种可预料范围内收入。

这么多年过去,身边陆续接触很多人。朋友Florida就是一种思想比较前卫的人。

年纪轻轻才25初头,已经在大京城有三套房产了。

当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贷款买第三套房子的时候,她已经准备筹划去异地在看看有无合适的楼盘。

03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吃烧烤,席间点了一份烤羊腿。

那家餐馆食材非常正宗,羊肉都是从草原那边批量运送过来的。

接过羊腿后,她顺手拿起餐巾纸把口红一抹,毫无顾忌地啃了起来。

可能是因为吃欢了,她开始跟我拉起家常,谈她小时候的经历。

你别看我现在日子倒过得挺滋润的,我小时候,家里穷得连肉都吃不起。衣服裤子都是补丁。但是你肯定想不到,那时候不管我爸挣再少的钱,每个月一定会买两斤肉给我们全家开荤,有时候,这一吃就吃掉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他就一直教育我说,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花出来的。

开源和截流之间,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一定是开源。

所谓的,你有一定的压力,才会相应的有所动力。

倘若你始终将自己放置在一个相对安全和舒适的领域当中,你不会感觉到风险、所以你也就坦坦荡荡地像仓鼠一样的安稳度日。

当然,这个花钱绝非是毫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乱花。

它指的是,不因为为了存留钱而花钱,如果眼下有一件品质感很好的衣服是你非常喜欢的,穿上这件衣服后能让你神采飞扬、魅力增分,走起路来都格外自信,从而心情舒畅、自信爆棚,谈起方案来都腰板直挺,那么稍贵一些,它都是值得的。

再比如,如果你急需要提升一门技能,或者是学历,那么可能花费一笔较大的费用去报考一门考试、去学习一门课程,也许眼下它不一定能给你带来特别大的收益,甚至还不如多省点钱,每个月能预留下来的开支;

但是只要这门技能能够让你觉得时间充实,你预判可以让你学到新的知识,你上完课之后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有所收货,那么这样的花费是值得的。

前两天,编辑找我,说我筹备投给新书的稿子里面有篇文,太私人化,跟读者没什么关系。

比如?我尝试知道细节。

“文中的这个姑娘,以前经历如何多坎坷,背着几斤重的书包跨越整个北京城去教课,而现在穿着高质感的羊毛大衣、气定神闲坐着喝咖啡……”这些东西离读者太远了。

听后我笑了笑对他说:

你可知道,当我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每当看到我文中描述的那样的姑娘出现时,我心潮澎湃,动力倍增,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种精神牙祭一样鞭策和慰借着我,在我迷茫、颓废、不知所措、想退回成仓鼠时,给我受用地一击。她们代表就不仅仅是她们,而是一个穷小孩渴望的一种好的生活状态……这样说,你还会觉得跟读者没有关系吗?

说完,我心里默念了三遍,你可以穷,但不能一直穷下去。

作者简介:舒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微博读书签约作者,简书推荐作者,巨蟹座女神经,微博@舒文Aqua,代表短篇小说集《没有人告诉你世界是银的》

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独家首发,版权归富书部所有,48小时内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作者:舒文,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侵权必究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