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钢板厚薄、车身重量、车门轻重…这些常被老司机们拿来说事儿的东西,真的和产品力挂钩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AutoLab就来和大家聊聊有关汽车安全的误区,让大家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Q:汽车车身钢板厚薄影响着什么?
顾家栋:首先,“钢板薄的车不安全”这句话百分之百是错的!所谓汽车钢板泛指车身的覆盖件,比如翼子板、门板之类的…它们对碰撞安全带来的影响甚微。真正在碰撞中起到保护自身作用的是车身“骨架”,而车身薄厚更多是对相关行人安全。
但值得注意的是,甚至是骨架钢板的使用也并非哪里都越“硬”越好的。参考上图中不同“骨架”部位的颜色深度(深色即代表钢板强度高),可以发现,包围乘员舱一周的“骨架“最硬,例如A/B柱,车顶横梁等,以避免在碰撞中发生变形侵入乘员乘坐空间对乘员造成伤害。
而车头车尾的骨架则相对较“软”,在碰撞过程中通过自身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并提供一定缓冲,将撞击力平均、可控的传递到乘员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溃缩吸能”。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升,和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丰富,在能够保证车辆碰撞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其它金属部件的厚度,实际上是所有车厂所追求的,相对轻薄的覆盖件,还能减轻车重,对其它各项综合性能带来一定提升。
Q:整车质量大小能说明什么问题?
顾家栋:接上个问题的内容,其实车身钢板在满足各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时生产的很薄也是一种技术水平的体现,试问哪个车厂不希望在达到生产标准的同时减少钢材的使用来降低成本呢?总之所有一切应是以保证安全标准为基础的。
我这里反问各位一个问题:A车和B车的安全评级相等,但A车整备质量远低于B车,你更愿意选择哪台?答案似乎也很明显。
车身质量的降低,不仅能带来更好的动力性,更好的燃油经济性,甚至还能减少制动距离、增加操控灵活性,因此所谓“轻量化”工程如今被各大车企重视。
可能有人还会说车轻高速就“飘”?车重就“稳”?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只对一半!在汽车科技迅猛发展之下,高速稳不稳相比车身质量以外,更多与空气力学的应用、车辆设计下的重心高低、轴距的长短以及底盘调校水平、转向机构调校特性等有关,而非一项车身质量就能够决定的。
Q:车门轻重决定了一辆车的好坏吗?
顾家栋:车门轻重一般指的是在开启和关闭车门时感受到的那股力,也可以说是大家所谓的质感?好吧,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词了。总之,老司机口中的“车门轻重”非单纯所指的车门质量。
其实,关于开闭车门的轻重感受大部分源于车门内部防震贴片和隔音材料,以及密封条性能。与车门自身重量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仅这一点就已经否认了其代表着产品优劣的观点。
目前不少车型的车门都已近使用了铝合金材质,重量相比传统钢材要轻,而且由于车门内部的防护结构也分为梁式和加强筋式两种,所以重量是存在差异但防护效果是相差无几的。
然而,多数人对加强筋与加强梁还存在一些误区,其实车门加强结构的安全意义并不是直接抵抗碰撞冲击,而是保证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不自行开启,以及发生碰撞后仍能保证顺畅开启的作用,能够承受侧向撞击力度的其实是整个车身中强度最高的B柱。
Lab总结:综上,老司机们所谓通过钢板厚薄、车身重量以及车门轻重来判断汽车产品力优劣的理论绝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更多的是与整车的安全体系挂钩。所以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必太过于纠结,更不能轻信不轨之人的言论,多学点干货知识储备着才是王道啊~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