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收购戴姆勒股权,吉利引发“中国式”误读

2018年02月27日 21:36: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有文化

吉利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的消息已经几天了,但是热度丝毫不减,一时间,网民和一些媒体都在热炒这个话题:“吉利把戴姆勒收购了”,“以后奔驰车主就变成吉利车主了”,“奔驰要打上吉利制造的标签了”……诸如此类的言论满天飞。

null

实际上,不管网民也好,部分媒体也好,对于此事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误读,种种言论与事实相距甚远。过分兴奋的态度,将事件的本质完全曲解。

误读之一:收购所用巨额资金来自国内?

根据此前一些媒体的报道,吉利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花费的资金达到90亿美元。不管是国内的网民、媒体,还是境外的一些媒体,都认为对这笔巨额资金的来源表示疑问,甚至有的境外媒体声称,其中有部分来源于国内。

据此,甚至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花这么多钱投给海外值吗?纯粹是在浪费,这么搞法,会影响吉利发展等等。

null

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和副总裁杨学良都表示,这是某些不专业的媒体在捕风捉影。杨学良称,本次投资是吉利集团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根本没有使用过中国境内资金。

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 李东辉也公开澄清, 90亿美元只是这些股权的价值,但实际的收购金额并没有那么多。

至于是不是浪费,值不值的问题,汽车有文化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从以往吉利的并购、入股和协同合作的经验来看,基本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李书福此前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在为未来发展布局,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局,实际的效果应该在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出来,只看眼前利益的人,是无法理解这样长远的眼光的。

误读之二:吉利 “收购”了戴姆勒?

从目前吉利所持有的戴姆勒公司9.69%的股权来看,吉利确实已经成为其最大股东,但是这样的股比只能说是入股。所谓收购二字,指的是收购戴姆勒部分股权,远远谈不上收购戴姆勒。这与当年收购沃尔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null

戴姆勒公司的股权非常分散,股东数量庞大,9.69%对戴姆勒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还不到10%的股份怎么就能谈到“收购了戴姆勒”呢?且不说在股权数量上站不住脚,您先问问其他股东同意这种说法不?

误读之三:奔驰以后要“打吉利的标”?

如果说对于“收购”这个说法还有些“抠字眼”的意味,那么所谓“奔驰车主变成吉利车主”,“奔驰要变中国制造”现阶段则纯属无稽之谈。部分人对此过分兴奋,以致于很多人有了这样的误读。

null

首先,吉利收购的并不是奔驰的股权,奔驰虽然是戴姆勒的子公司,但不是分公司,这是不同的概念。作为子公司的奔驰拥有独立的运营体系和股权,即使全资收购了母公司,也只能说吉利收购了戴姆勒及其分公司,注意,是分公司而不是子公司,国内部分人对此的误读恐怕就是来源于这两个概念的混淆。

其次,汽车有文化曾大胆预测,吉利的目标有可能是整体对戴姆勒进行收购或者在戴姆勒中占据绝对主导权。即使真如猜测的一样,也并不等同于奔驰归吉利所有,还要看戴姆勒在奔驰的占股情况:如果戴姆勒在奔驰属于全资股份或者绝对优势股份,吉利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才能对奔驰实现控制。所以说,这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至于现在,这一切还根本无从谈起,一部分言论的盲目乐观和自大只能成为笑话。

 

误读之四:作为大股东,吉利说了算?

根据戴姆勒发言人的说法,吉利已拥有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这句话被某些人误读为,吉利已经在戴姆勒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大股东说了算。

实际上,股东在公司可以拥有股权、投票权及分红权,但并不意味着占有主导性的决策权。现在对吉利来说,这1.036亿股的投票权只能在股东会上行使,要想拥有决策权必须先进入董事会,并拥有优势数量的席位。

null

而吉利能否进入董事会还需要先经过股东会同意,即使是大股东也不例外。以现在吉利手中的投票权,能不能进董事会还要看拥有其余90%多股份的股东们的脸色。以戴姆勒对待之前吉利股份收购的态度来说,吉利想要进入董事会恐怕也未必会一帆风顺。

因此,吉利现在在戴姆勒内部只有股东话语权,至于影响力有多大,根本还属于未知数。而之前坊间谈论的吉利寻求与奔驰进行电动车方面的合作,也并不容易,复杂的程序和情况已经给这一构想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误读之五:打造“商用帝国”,变成炒股分红?

近日,沃尔沃集团发布公告称,计划放弃留任沃尔沃CEO哈坎·萨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为董事会成员。有媒体质疑:沃尔沃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在商用车市场有绝对优势,两家一个大股东,有可能触及欧洲反垄断调查,吉利丢掉沃尔沃董事席位,能否在戴姆勒获得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席位也不确定,最后会不会变成炒股赚分红?

null

还有将远程汽车、沃尔沃汽车、梅赛德斯-奔驰三个品牌logo放在一起,并注明“商用帝国?”字样的猜测。

对此,杨学良回应,第一,在“吉利丢掉沃尔沃集团董事席位”这个问题上,有本质上的理解偏差。Hakan Samuelsson是沃尔沃集团选举得出的,并不是吉利集团推选出的,所以这种说法不准确。

其次,在戴姆勒的席位选举是需要通过德国法律和公司章程等多方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吉利集团绝对尊重与理解瑞典与德国对此事的顾虑,所有工作都是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开展,同时也是为了各个公司的长远利益考量。

null

另外,在对于“商用帝国”的猜测中,杨学良提出呼吁,这些公司与吉利集团虽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定位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这些公司里,有些是吉利集团的核心业务,拥有100%股份,吉利集团可以决定公司战略和运营,如沃尔沃汽车、伦敦出租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有些是拥有主要股份,用有战略主导权、如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宝腾、路特斯等;沃尔沃卡车和戴姆勒则不一样,我们只是战略投资者,寻求战略协同和既定方针,全力支持董事会和管理层开展各项工作。”

其实,这些误读也已经从侧面反映了吉利入股戴姆勒以后做面临的境地。作为一位精明有远见的企业家,李书福对目前的状况不会没有任何预期和准备。从他对待收购沃尔沃和宝腾后的很多做法,可以看出李书福的“太极”功底深厚:不但采取没有殖民式的并购和管理方式,也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吉利。

如何与戴姆勒相处,想必李书福心中应有盘算。对待这次的股份收购,无论民间还是媒体,也不必过分乐观或者悲观,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商业行为。至于未来的进程,李书福心中有数,我们只做旁观者就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