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出发去到捷克这个国家之前,不少人都会问我为什么想去捷克?因为在他们眼中,“英法德意”才是主流。
这个紧挨着德国和奥地利的小众国家从来不是欧洲的标签,真的说起它,不少人憋了半天才说出个“布拉格广场”,可见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捷克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
捷克有什么漂亮的标签?有的!
如果你是一位文学迷,那我相信你肯定读过捷克文学巨匠弗兰兹•卡夫卡的《变形记》;如果你是一位足球迷,你肯定看过捷克足球的代表,拥有“硬汉”之称的帕维尔•内德维德的比赛。
如果你是以为汽车迷,那么最简单了,捷克汽车工业的每一章里都有斯柯达的名字。
作为斯柯达汽车的发源地,国土面积只有78866平方公里(跟中国重庆差不多大)的捷克共和国目前算得上中欧工业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同邻居德国人一样,捷克汽车工业也一直秉持着传承、精细、统一的传统。
但如果我们回头看看捷克汽车/斯柯达品牌的发迹史,才会发现这个在中国人眼中平凡无奇、毫无特色的品牌背后藏着诸多只有捷克人自己明白的故事。
奥匈帝国民族复杂,内部重重矛盾
1895年的捷克还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26岁的瓦茨拉夫•克莱门特(Václav Klement)发现自己买的德国造自行车出了些问题,便想把自行车寄回德国,并附上了要求修理的捷克语说明。没想到车和信很快就被原样退回,还收到了如此回复:“如果想得到答复,至少要用德语书写。”
L&K的两位创始人,瓦茨拉夫•劳伦(左)与瓦茨拉夫•克莱门特
这无疑使克莱门特受到了刺激,正是这等屈辱之下,他决心成立自己的自行车企业。他找来了工程师瓦茨拉夫•劳伦(Václav Laurin)一起创建了Laurin&Klement公司(简称L&K),而这家公司正是斯柯达汽车的前身之一。
L&K第一款汽车Voiturette,时速40公里/时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的产品变化,同时也伴随着战争和国家政府的变化,L&K也一度被迫转型军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L&K与工程师埃米尔•斯柯达的“斯柯达军工厂”合并,成为了斯柯达汽车的雏形。
35(t)轻型坦克可以算做是斯柯达军工的代表作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伴随着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捷克人制造的军工产品曾经让整个欧洲大陆都感到恐慌,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捷克工业的初心。这个民族确有铁血和坚毅的品质,但是隐忍、乐观和自由才是他们基因中最真实的写照。
倘若各位也有机会漫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街头,你们会发现斯柯达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几乎每三辆车中就有一辆斯柯达,并且所有车型皆以旅行车居多。
在中国,很多人都无法欣赏斯柯达汽车的普通和低调,甚至还有不少人将它和大众车型放在一起冷嘲热讽,但殊不知在捷克,人们可能不需要太强的个性的汽车。
这一点上倒是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几分相像,但不同的是基于不同的文化,捷克作为“欧洲心脏”,接壤波兰、匈牙利、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五个国家,处于波西米亚平原的核心位置。
而中世纪的波希米亚平原是欧洲最富饶的地区,就是因为发达的经济贸易,这里遭受到了无数次的侵略和统治…...但这里的人民又骨子里又是隐忍乐观、兼容并蓄的,所以当他们遭遇战争,一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直接投降(骨子里不屈服)…...二战时德国入侵,捷克人民采取的就是不抵抗政策…...
所以在我看来,捷克的工业文明多多少少也带着同样的个性:不与人争,不强出头,坚毅克制,自由乐观。这样的特质就是斯柯达品牌,或者说是捷克这个国家所特有的,这不是美利坚的自由豪放,也没有日不落的骄傲自持,和中国人的谦逊且强硬也有所不同,有的人无法欣赏,但这就是捷克,就是斯柯达背后我们读不懂的异国文化。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