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几十块钱就能开上40万的车!但你真的敢开吗?

2018年04月28日 10:00:01
分享到:
来源:玩车教授

教授周末出门办事,偶然看见一辆smart,蓝白配色,这不是那谁家提供的“共享汽车”吗,赶紧试试赶下新潮流。但当我看到解锁的那一系列繁琐手续后,我还是按下了手机上“滴滴出行”的按钮;汽车共享,说是要“最大化利用闲置车辆资源”,而实际上只是“投入更多的车辆让没有车的人开车上路”,汽车共享本来是个好故事,讲的人多了,怎么就成了相声?

null null

“汽车共享”本来就是个洋概念,愿景是让有车一族能够最大化发挥自己爱车的承载能力,顺便还能赚些外快补贴一下。但在入华之后,很快就成为了“黑车洗白”的最快路线:我是共享车,可以光明正大的同出租车抢活干啦!虽然也有过一段时间的“车主共享“概念,但随着Uber与滴滴携手后。这一阶段的“共享汽车”可以正式称作是出租车的换标产物了,从国家对它们制定的政策也能看出,它们已经成为了出租车的替代方案。

null

从“车主接客”到“专车上路”的转变并没花多少时间,教授身在广州,“限外”的呼声一直没有停过,尤其在专车出现后,明显感觉到路上外地牌照的车越来越多了。从共享车开始的专车,因为上路车辆的增多,反而加重了交通负担。路上的网约车们,有多少又是利用车主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跑单的呢?网约车司机已经是一份新工作,对车企来说,他们到很乐意看到这一切,总要有人买车嘛,多些网约车就当拉动内需了。

null

网约车只是从把“扬手即停”变为了手机APP叫车。而它们的初心是“汇聚闲置的车辆资源,共享更多的公共交通资源。”资源到底有没有集中不清楚,但是当教授下班后堵在路上时。打开用车软件,周围一堆堆的空闲网约车告诉我,上路的车变少了?

null

从“汽车共享-专车-网约车”并没花多少时间,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不断推进,再想去和出租车抢饭碗也不是那么容易了,但这门大生意可不能断了,然后有了汽车共享的第二阶段——车给你,自己开。这一阶段的真正兴起,概念与大热的摩拜单车一致,由公司投放一批车辆,消费者交纳少量押金,以低廉租金实现交通需求,从“乘客”转换为“司机”,公司提供车辆,并审核使用者资质,使用时的责任主体为使用者本人。使用时随借随还,从叫车到找车。

null

这样的共享汽车理念同国际接轨,基本继承了“专车”的使用形式,让车辆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专车中的模糊责任也更为清晰。看起来毫无问题······吗?

null

对单车来说,一些破坏行为还比较容易识别,但对于共享汽车呢,玻璃水中倒点颜料,空调口中塞些垃圾,轮胎上扎个钉······这些行为难以被监控,但后果难以想象。这些真不是教授危言耸听,处于“好玩”的动机,啥事都能干的出来。教授提到的“小恶”会极大影响使用者的体验,但这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停哪儿?汽车不像单车,不论怎样都要占上一块地放车,而在大城市中,停车位的紧俏自不必说,如果集中停放又失去了“随借随还”的意义。在这里面,共享车运营方与城市管理者的沟通就很重要。往大了说:共享用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好不好停”。哎,教授家边上停车场都被共享车占满了,我停哪去·······

null

目前共享用车给人的感觉有一种“小资范”,那这样是否就可以说明提升了使用者道德水平?专车政府已经介入监管,而共享车还是空白,仅基于交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覆盖的面还完全不够。随着其覆盖区域的增大,共享车的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目前国内推行共享汽车的步伐很快,但这更需要多方的支持协作,不是靠某家企业就能完成的,这也给政府公共资源的管理和调配以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带来新的考验。而这两件事在国内都属于短板。

null

教授此前在参与某共享车企发布会时听到其高层表示:我们在进驻某地后一周就收纳了10万新用户。车辆投放跟不上需求。——说的好像就少了10万人买车一样。之前也在重庆多次体验过国内共享车先行者——Car2go。由戴姆勒集团同重庆市政府牵头开办,投放大批量smart车型。但在几次使用中,均发现车况堪忧甚至让人难以接受,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是自己的车,总归是缺乏一些责任意识的。

null

与其说这是一种共享汽车,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体验式消费,用过一次后,很难说是否会提起劲用下一次。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共享汽车,都是一种概念,而不是服务。靠概念就能让一个行业走远吗?

“有了共享汽车就不用买车了。”这句话只是口号,还远不足以成为一个真命题。

null

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出现过的“汽车共享”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0:从Uber引入,滴滴发扬光大的“专车”时代

2.0:滴滴收编Uber,行业成功转型“网约车”

3.0:多方资本进入,以“分时租赁”为主题的新概念租车

4.0:???

虽然发展的程度不一,但以上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想要的目标都很一致:提高路面车辆的利用率。汽车共享是个好故事,但讲的人太多就成了相声。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汽车共享,是“遵循初心”还是“烧钱买概念”?

null

汽车共享在一段时间内都会位于汽车圈的风口浪尖,它不像新能源车带来的技术变革,这是一场消费观点的革命,对车企来说,也许就是未来10年怎么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钱的问题。哪怕这个概念现在有些缥缈,但也很愿意下成本去解释,我们一般将这种行为称为——烧钱······

null

我们对共享汽车的未来完全可以参照现在的单车大战:投放共享单车成本很高,后期维护成本更高,2017年,摩拜宣布融资2.15亿美元,转头ofo就宣布融了4.5亿美元。那现在呢?有没有人想到:钱烧了,车骑了,钱谁赚了?相对单车,汽车无疑需要更大的资金链支持,车企只是一个方面,也许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愿意加入。中国不会放任汽车数量无限增长的,在等到政府出手控制那一天前,就看谁的“柴火”更耐烧了。

null

汽车共享从一个好故事,很可能变为大杂烩式的群口相声。并成为网约车之后又一资本汇聚地?一个不讲技术,不看规划,只谈钱的“汽车共享”?这不科学啊!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