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顺风车杀人事件丨悬赏100万+整改7天,这就是你的全部吗?

2018年05月12日 00:24:01
分享到:
来源:排气管

原标题:顺风车杀人事件丨悬赏100万+整改7天,这就是你的全部吗?

文/管小醉

昨天一则关于“滴滴公司100万元寻找顺风车司机刘振华”的消息迅速占领票圈,而在看到这张图之前,相信大多数人都如小编一样,还真不知道前不久发生的这起“滴滴命案”。

重金寻人的消息刷屏后,我们才得知事情的始末,一切都源于55日的一起杀人案,一位21岁的空姐在晚间从郑州航空港区搭乘网约车赶往火车站期间遇害,而其乘坐的就是滴滴顺风车。下面划一下重点,8日警方找到遗体时发现女子身中多刀,间接证明司机携带凶器,而且小道消息称,目前被嫌犯丢弃的涉事车辆已被找到,车牌号疑似伪造。


一时间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说实话,这件事引起网民众怒和媒体口诛笔伐都合情合理,毕竟最近网约车事故发生太过频繁,先有滴滴投资人北京乘坐快车被司机殴打,再到滴滴司机持刀要挟乘客删差评,想必这些新闻大家都眼熟,好奇的话去搜索一下,在这里小编就不展开说了。也别怪大家过分关注,毕竟用滴滴叫车几乎是所有人的出行日常,打个车把命都搭上了,想想都觉得可怕。

恶性事件一起接一起的发生,而滴滴作为网约车平台的一家独角兽公司,最常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姿态就是发布各种解释声明以及致歉。从补贴大幅缩水,到大数据“杀熟”,再到司乘冲突,滴滴一再道歉,像这次也是一样。5号发生的事,10号我们终于看到了来自滴滴方的公开道歉声明。

面对公众除了道歉就是道歉,道完歉有啥改变的质疑,滴滴又在今天下午发布了自查进度,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的声明。

但是小编又划了一下重点:第一,人、车、账号三位并不统一;第二,人脸识别机制形同虚设;第三,投诉记录未处理的情况下并未封涉事账号。真是应了《流星花园》我们道明寺公子的那句名言,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就算是道100万元的歉也不接受!所以还是坐等整改结果再下定论吧。

当然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自媒体,小编也不是为了骂骂滴滴打打嘴炮,面对贴近生活的如此悲剧,小编也对网约车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悬赏100万+整改7天真的够吗!?

就事论事,此次滴滴杀人事件暴露国内网约车平台,也就是“霸主”滴滴关于安全隐患的三大问题:

首先是监管问题。无论是开篇关于司机携带凶器的猜测,车牌伪造的小道消息,还是滴滴方自查公告中小编划下的重点,最直观暴露的就是滴滴平台监管的不严格。虽然滴滴公司称顺风车平台在审核车主注册信息时,会严格要求三证验真,且驾龄需在一年以上,并与公安部门联合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员等人员进入平台。但结合此前负面事件中的经常被爆出的不合规司机,日常线下交易时也常碰到的换牌换车情况,很显然,在这样不严格的监管之下漏网之鱼并不少。

其次就是政策问题。下图就是来自滴滴的相关政策,针对用户与车主里面有上百页的协议、合同与政策,先不说这海量政策信息哪条不合理哪条不够完善,仅仅是扫了几眼我们就能看到“各种不承担责任”,通过近期甚至以往的各种负面事件来看,这种只收钱不担责的所谓“互联网经济”真的有点没有说服力。此外,从宏观层面看,例如为规范网约车市场出台的“暂行办法”,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缺陷,对车的监管实现了,可对人的监管却很难落实。

最后是技术问题。作为一家独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一直标榜自身是一家“大数据”公司,可是大数据技术为谁服务这一点,滴滴显然没有将乘客权益和安全保障放在首位,而是更多的投入到了赚钱上面,比如前段时间流出的大数据“杀熟”操作就被交通部狠批。除此之外,滴滴还总在公众面前大谈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距离我们较远的领域,却对眼下乘客安全难以保障的棘手问题不作为。

试想一下,假设滴滴监管严格,对顺风车司机有硬性要求,不允许人车号任何一项不统一,假设夜间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具备利用大数据夜间女性乘客单独出行提供筛选“优质”司机服务、强制要求司机夜间全程开启车内录像等规定,假设投诉问题处理及时,对恶性投诉账号进行查封、禁用,那么这类恶性事件是不是就能避免呢?

写在最后:

顺风车业务停业整改7天,以100万的代价寻找凶手,在一条人命面前真的足够吗?不以用户安全保障为首位,完善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网约车的市场乱象也不尽快得到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绝不会就此停止,从而使得滴滴平台的公信力大打折扣,那么一定会形成对网约车市场的不利局面,那就是消费者越来越难为网约车服务而买单。

当然,反过来看,即便不是顺风车、网约车,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也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换句话说,法律约束不了犯罪,只能规范守法人民,任何事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网约车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无论是平台企业自身还是监管机构,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任何尝试都可能失败,也可能带来负面效果,滴滴是要反思,我们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也不是明智的做法。

一个社会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很多,这其中包括各协同部门的配合问题,素质教育的有待提高,还充斥着对复杂人性的拷问。而跳脱出略显严肃的话题看社会,我们无疑进入了一个美好的共享经济时代,为生活节省了很多时间和成本,带来了更多新鲜便利的体验,在维护好自身权益的同时,我们要做的是顺应潮流,大胆接受,享受这个时代带来的快意人生。

关联阅读

滴滴已死

©本文由排气管原创出品,版权所有


——— 排 气 管 ———


商务合作 | xubeili@autokol.com

公关邀请 | hewei@autokol.com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