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车内异味怎么破?这篇“有味道”的文章为你出招
➤前两天,当世界杯卫冕冠军德国队被排名靠后的墨西哥队击败后,车辙君的朋友圈就被刷屏了。要知道,作为世界杯的常客之一,德国队不仅有技术,还有颜值。开赛前,德国队在莫斯科机场的街拍颇有国际男模走红毯的感觉。
德国队球员们为某个世界顶级时装名牌代言,称他们是“男模天团”一点也不亏心。
但自从6月17日小组赛中,德国队0:1负于墨西哥队后,就呈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大家纷纷po出德国队的黑料,其中被黑得最惨的就是爱吃“鼻屎”的德国队主帅勒夫。
图|勒夫在球场上的各种“有味道”的小动作,让人直呼受不了。
当大家都在嫌弃勒夫那只有味道的右手的同时,车辙君的朋友发起了一个有味道的话题:新买的车臭气熏天,坐进去半小时就会眼睛疼、喉咙痛。开车怕被毒死,不开车上班不方便。怎么破?
如今大家都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的健康,从与雾霾作斗争,到抵制装修污染,我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随着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车内空气污染也成了关注度颇高的话题。车辙君对身边57位新购车的车主进行了车内异味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图|此调查为小范围调查,不同的人对气味的感觉有个体差异,数据仅供参考。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57位受调查的车友中,只有9人表示新车一点味道也没有。他们提到这些车的品牌有: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DS、观致等。(具体异味情况与汽车的下线时间、批次、产地等有关,并不代表这些品牌的汽车都无异味,也不代表除这些品牌以外的品牌都有异味。)
4人表示新车的味道超级难闻,感觉“要被毒死”啦,不过截至目前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表示“快被毒死”的4人中,有3位是年轻女性。车辙君猜想可能女性对气味更敏感。他(她)们这样说:
我的车开了半年,什么办法都用过了,还是臭,根本没法关车窗。
上次看到有报道说某车主买了某品牌的车以后就得了白血病。我买的是同品牌车,味道也超级大,我是不是要得绝症了?
我那台“毒车”,上车一会儿就觉得辣眼睛、头晕。关键不是我一个,好多同事朋友坐了我的车都说头晕,我觉得我有必要去换个车。
去年春节前我新买了车,我妈叫我开车去小学接侄儿回家吃饭。哪知这个小东西死活不上车,说“舅舅的车好臭”。最后还是我妈来接他坐公交车回家。
其余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新车内部有一些味道,可以忍受,或者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让异味变淡。具体措施也是多种多样,不花钱的办法有以下:
在安全的地方,停车的时候车窗不要关严,留一条缝。再开车时,味道会小一些。
要上车之前,提前开启所有车窗,打开主驾驶车门,大力呼扇5次以上,可以吹走很多异味。
不要在车内装橡胶或塑料脚垫、PU坐垫等软装饰,不要贴4S店赠送的劣质膜。
太阳底下暴晒,少则几十天,多则白天,味道就基本散发完了。就是车漆和内饰可能会变色。
有机会多开车去跑高速,打开所有车窗猛吹。缺点是脸受不了。
有条件和时间、财力的车友可以利用道具或措施,消除车内异味,例如:
买竹炭、活性炭、光媒触、硅藻泥、香包、香水等,一是把气味吸收一下,二是用香气代替臭气。柠檬、柚子皮、香蕉皮也可以。
我的新车上有点味道,但不严重。我妈坐了一次以后,买来白醋用毛巾蘸了,把座椅和面板仔仔细细擦了一次。从那以后,我进车厢就像进了醋坛子……除了酸味,其他什么味道也闻不到。
送到4S店或汽车美容店,有专门的“汽车内部清洁”项目,虽然花钱,但省力省心。
购买车载净化器或者专业的除甲醛、除味仪器。
针对新车异味的问题,一位汽车内饰工程师朋友向车辙君介绍:
气体有无异味和有无毒性是两个概念。气味大不代表有毒,没有闻到气味不代表空气质量绝对安全。刺激性的气体可能是胺类物质,一般存在于座垫、头枕、隔音棉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的主要成本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其催化剂就是胺类物质。
而看不见的威胁来自于内饰的胶黏部位,还有毛毯、顶蓬毡等,这些部位的制作工艺中会使用酚醛树脂胶黏剂,合成原料是甲醛。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一级致癌物质,无色无味,单凭人的鼻子短时间内无法察觉,需要专业试剂检测, 胶黏剂中还含有二甲苯,有刺激性气味,属于三级致癌物。(注:一级致癌物质是通过可靠的方法或动物实验支持,对人致癌。三级致癌物质是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可疑对人致癌。)
在业内,车内的气体通常被称为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意思是易挥发的有机物质。
目前国家对车内环保的标准是强制性的,一般车子出厂前都要求必须通过VOC测试,测试合格才能出厂。但国家对气味并没有强制要求,这是每个主机厂的内部标准,而且每个主机厂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才会导致有些车子味道大,有些车子味道小。
事实上,国家环保部在2011年10月颁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对车内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制定依据。2016年又推出修订版指南,不仅严格了挥发性气体的限值,更从推荐性标准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强制性标准。
根据此标准的规定,汽车制造企业或者授权代理商应向环保主管部门上报备案,并公开拟批量生产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主管部门随机抽取批量生产的汽车进行环保一致性检查,如果发现任一种污染物超标,即可判定其车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受检车辆的检查时间为新车下线后28天±5天以内,在车辆接受车内空气质量检验前,除必须的生产过程或运输过程外,不得进行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任何人为改造,受检车内不得临时安放影响检测结果的吸附或净化装置,除非这些装置是按照制造厂的制造要求所必须配备的装置。
同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车辙君介绍:
异味很重的新车,问题往往出在制造材料上。有的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低成本的材料,VOC比较多。有的厂家会在汽车出厂前进行专业工艺处理,减少VOC的含量。还有的厂家采用新工艺,胶黏剂使用很少,会大大降低车内VOC的含量。
他的建议是,购买汽车时不要贪图便宜去选择价格超低的车型,可能这些车的制造材料质量有限。但是,价格高、档次高的车也不一定绝对安全,高档车型由于密闭性更好,对于空气的流通反而不利,如果VOC超标的话那后果更严重。同时,国家的车内空气质量新标准出台后,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物限值进一步降低,检查进一步严格,因此,2016年以后生产的新车更有保障。
所以说,车内气体的种类很多,不是所有的车内气体都有异味,而车内气体有味道和有无毒害性也没有必然联系。国家会对部分对人体有害的VOC进行检测,但是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VOC目前并没有强制要求。在新标准实施之后生产的车辆,有毒害的VOC含量更低,但不代表闻起来的味道更淡。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车内异味的多少首先还是要看汽车厂商的意愿,是否使用无异味或异味较少的材料,是否采用特殊工艺减少异味,这就涉及到成本的问题了。其次要看汽车生产出来的放置时间,以及车主是否采取了去除异味的有效措施。其原理就跟住房子一样,装修的材料决定了这些材料释放甲醛的多少,而同等条件下,通风放置了很久的空房比刚装修好的房子甲醛含量更少。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车载净化器只能过滤如PM2.5之类的细颗粒物,对甲醛等物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很多车主使用的活性炭对甲醛等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吸附能力也比较有限,在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活性炭还会把吸附的气体释放出来,造成二次污染。再就是柠檬、柚子皮、香蕉皮、醋等“民间偏方”,对消除甲醛并没有任何作用。
就如同安慰女朋友的那句“多喝热水”一样,对于车内异味来说还得靠“多通风”。如果有条件的话,找专门的团队进行车内除异味、除甲醛处理也是个办法,做完以后可以进行专业的气体检测,查查效果。
你的车有异味吗?又有哪些去除异味的妙招呢?在文末的评论区分享给大家吧。希望我们都生活在洁净的环境中,享受清新的空气、健康的身体和舒适的驾乘体验。
《车葩说》| 作者:梁庆沙
《车葩说》车的事,说到底还是人的事。无论有关车的任何事,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是人的情感与活动。车辙最新开辟“车葩说”栏目,用轻松搞笑的单口讲述、群口讨论方式,将人与车的故事娓娓道来。旨在发现日常生活中最in的汽车话题,最葩的人们思想。
以下是《车葩说》栏目的近期精选:
☞| 多久洗一次车最合适?大部分人的选择是……
☞| 驾照考C1还是C2?买车选手动挡还是自动挡?
☞| 忘记车停哪里了怎么办?这几招“找车秘籍”试试看
☞|吵着要坐副驾驶座位的女人们,是矫情还是另有隐情
☞|不文明驾驶惹人厌,我们应该怎么办?
☞| 不管你信不信,未来我们都将坐在“盒子”里出行
☞| 借车给别人竟有这么多麻烦
☞| 开车时什么东西必须带
☞| 高配低配如何选
☞| 春节自驾去海南你后不后悔
☞| 新车买回家,该做哪些仪式?
☞| 不想当“免费司机”该怎么办
欢迎订阅车辙微信公众号:cartracks
世界纷繁,我们只呈现有价值的思考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