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WTCC么?那么它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呢?而这次WTCC在上海举行的背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个世界级最快房车赛事。
要想说了解WTCC我们还得从他的前身ETCC说起,ETCC是FIA承办的欧洲房车锦标赛,第一届于1987年举办,及后却因财政问题一直停办,2000年12月8日,国际汽联赛车运动委员会在摩纳哥宣布任命由KSO组织负责承办2001年开始的全新FIA ETCC欧洲房车锦标赛,这标志着ETCC重获新生。每年约有3至4支车厂参赛,经过10至12站的比赛,每站赛两个回合,来竞争年度总冠军的宝座的。
第一年的比赛就吸引了包括宝马、奥迪、阿尔法.罗米欧、本田、日产、欧宝、沃尔沃等众多车厂共39部赛车前来参加,米其林也成为ETCC唯一轮胎指定赞助商。第一年的比赛分为STC(超级房车组)和SPC(超级量产组)两个组别进行比赛,到了2002赛季,两个组别合并为真正意义上的ETCC,并且参照F1比赛改进了规则,如每站成绩计前6名,得分一次为10、6、4、3、2、1。这年起,ETCC形成了每年十个分站比赛的惯例,宝马和阿尔法.罗米欧两大阵营逐渐脱颖而出,人气也日渐火爆,当年观看比赛(包括电视转播)的人数就突破了3亿人次,并且不少车队车手首次光临澳门东望洋赛事。
2003赛季,比赛规则被进一步调整,每站成绩计前8名,得分为10、8、6、5、4、3、2、1,2002赛季中途引入的前三名负重规则也被继续使用。这个赛季参赛车辆缩减至22部,以厂商名义参加的也仅有宝马、阿尔法.罗米欧以及西亚特三家。竞争主要是在宝马和阿尔法.罗米欧之间展开,年度车手总冠军被阿尔法车手塔库尼拿走,宝马则获得年度车队总冠军。
这种情形在2004赛季被继续延续着,只不过最终的年度车手和车队总冠军都被宝马包揽。为了改变两大巨头独霸赛事的局面,同时也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厂商、赞助商和观众,国际汽联决定在2005年将ETCC升级为WTCC国际房车锦标赛,增设欧洲以外的分站赛,并保持规则基本不变。这一改革立竿见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国的华晨汽车等几大汽车厂商的参与,比赛的精彩程度和影响力都将大大提升,为房车赛事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下大家知道了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车锦标赛的来历,这一由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于 2005年新推出的一项全球性汽车赛事,开始只在整个欧洲大陆,虽然车迷不少,赛事的规模也很大,但走出欧洲才ETCC改为WTCC才算是正是走向了世界,WTCC在如下三点上吸引着很多的厂商车迷。第一,国际汽联的金子招牌给很多夺冠的著名厂商都渡了金。第二,低廉的比赛费用让大家从F1赛事上的注意力转移了下来,也是各大厂商全力支持WTCC的一大动力。第三,由于所用车型都是跟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热销车型。第四,很多广告商赞助商也在憧憬着全新的WTCC系列赛事这块大蛋糕,所以很多利益所在他们不支持WTCC都难。那么在上海和WTCC又有什么渊源呢?
12 |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