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10月,当时的上海安亭还是一片农田,而就在这片曾经被德国《镜报》记者称之为“孤岛”的地方,上海大众就像一粒种子悄然扎根。也许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无法想到,一个简单的合资厂的奠基,竟然在不久之后开启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全新时代。

这段时间显然是一个成就英雄的时代。

1978年,邓小平批准汽车业中外资“结婚”,第一次让中国汽车业尝到了合资的味道;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中汽公司关于引进轿车项目的报告上批示:“轿车可以合资。”;1984年10月,在经历六个年头的曲折谈判后,上海大众合资合同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次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宣告成立;1986年8月1日,上海大众开始组装桑塔纳旅行轿车;两年之后,“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

上海大众:中国轿车工业头牌

上海大众:中国轿车工业头牌

 

    从1984年合资公司成立,上海大众就创立了企业文化的两个精髓:一是坚持了合资双方的共赢,中德双方共同维护合资企业的利益,而不是优先考虑母公司的利益;二是产品质量,尤其是零部件质量坚持高标准,每一个零部件都要送到德国大众去认证通过,这一条路今天看来格外难能可贵。【详细】

6年的合资谈判拉锯战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大会
上海大众历史照片回顾

    大众和上海的合资谈判进行了6年,可谓“旷日持久”。然而,合资的实践,也对中国对外开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了推动作用。汽车合资企业沿用至今并被产业政策固化下来的50%对50%的股比,就是大众和上海在合资合同中最早提出来的。【详细】

50对50是最平等的比例
上海大众是中德合作的典范
上海大众是中德合作的典范

    大众汽车集团前董事长卡尔·哈恩回忆说:“50%对50%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中国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中国。毕竟我们是外来者,很多事情离不开中方的配合与合作。50%对50%是最平等的一个比例,有助于双方的平等交流。”【详细】

合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楷模
2020的本来面目
第一辆桑塔纳2000下线

    从桑塔纳的国产化到桑塔纳2000的联合开发、桑塔纳3000的自主研发、POLO的全球同步引进,以及PASSAT领驭、POLO劲情劲取、NEEZA概念车的本土化开发,上海大众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树立了一个合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楷模。 【详细】

 
上海大众汽车的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