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新能源>正文

电池涨价后,杂牌厂家靠三大手段捞钱!

2016年10月28日 00:00:00
分享到:

关注“电动车观察员”微信号(cev439014078),你每天7都会收到电动车行业权威资讯、市场情报和营销战术!想要进步,长期关注!

今年开始,大家有没有发现市场上一下子多出了很多陌生品牌的电池?原来这些品牌都是地下作坊生产出来的。为什么经过很多年的洗牌,天超两大品牌占据市场80%的份额,还有小品牌敢进入这个行业呢?

原来,今年3月份开始,由于原材料上涨、国家环保部门对于电池行业的限制,导致正规企业成本上升,电池价格上涨,甚至电池出现缺货状况,给了这些地下电池作坊生存的空间。

这些电池小作坊,工人少,基本没有库存,随时生存随时销售,全部销往二级市场、维修店。当电池价格较高,利润不少,他们就临时组织生产;而当电池价格战,生产电池不赚钱,他们就收手。

按理说,这些电池小作坊销量少,形成不了规模优势,为什么他们还能赚到钱?主要原因就有以下三个手段:

1、手段一:用来生产新电池的极板,成本比一号铅要便宜15%以上,质量肯定很差。接线的端子容易腐蚀、漏液,就连塑料壳都很容易破损。

2、手段二:虚标成为获利的手段。夸大蓄电池的容量,误导消费者,取得高额利润,这是一些杂牌电动车电池生产企业的惯用伎俩。

3、手段三:一般正规厂家为了售后推出的维护电池成为某些地下作坊牟利的新手段,他们大量收购维护电池进行翻新,洗掉塑料壳上的“非卖品”字样,重新换上商标和包装盒,充电新电池销售。

这些地下作坊唯一的追求就是赚钱。他们没有长远的规划,更不会为用户的安全和经销商的信誉考虑。这些电池当用户买回去,有的能用半年,有的只能用个把月,售后服务也无法保障。

电池虽然涨价了,但是小编奉劝消费者,不熟悉的品牌尽量不买,来路不明的电池坚决不买。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