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业内新闻>正文

虚假油耗皆因利益 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2014年03月23日 11:48:35
分享到: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何勇

尽管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内容被很多人认为“淡得像碗白粥”,但其在汽车圈儿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由于揭露了吉林某家汽车检测机构炮制虚假油耗欺骗消费者的情况,这让汽车油耗检测市场的乱象再度暴露。

对于这一情况,不少舆论开始将矛头指向整车企业,但也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在相关部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那些披着“官方色彩”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滥用政府部门给予的权力,才是导致虚假油耗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在油耗数据造假已成行业“通病”的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除了要加大对车企违规、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外,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法律和法规上的监管也不能缺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诚信油耗”还给消费者。

巨大寻租空间

在央视曝光虚假油耗的新闻中,最为关键的信息就是油耗检测机构与整车企业之间的猫腻。央视的报道引用一检测机构员工的话表示:“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是我们报上去的,以我们实验室提供的为准。报多少就是多少,它(工信部)不(再重复)测试。”

根据工信部颁布的《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汽车实际油耗可能会和油耗标签上的数据有所差距,但这一规定并未对“有所差距”做具体量化。从这一点上也不难发现,这给了不少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整车企业互相捆绑的机会。

有行业分析人士对此认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即使出具有问题的检测结果仍然会被工信部采用,这也表明众多汽车检测机构在滥用政府部门给予的权力,而监管部门对于这些检测机构提供的数据并不加以核实,因此也被外界认为是相关监管部门的制度及监管缺失。

事实上,为了严格规范汽车行业的油耗检测标准,从2009年开始,工信部就出台了若干文件,要求整车企业的油耗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然而,这一政策却给了部分利益关联者“寻租空间”。

根据工信部网站显示,其指定的能够进行车辆油耗检测的机构全国共有14家,交通部网站公布的运输车辆油耗检测机构共有16家,但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接指定的业务范围远不止“油耗检测”一项,其中多家检测机构都同时向整车企业提供其他检测内容。

以长春汽车检测中心为例,其除了是工信部指定能够进行车辆油耗检测的机构外,还被发改委指定为“汽车新产品申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检测机构”、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为“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机构”等。而该检测中心还具有汽车整车、底盘、发动机、车身附件、汽车用非金属材料、轮胎等70余种部件的检测能力,以及非接触速度计等10种汽车专用仪器的校准能力。可以说,该检测中心大量地参与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认证和检验政策、实施方案的制定及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所具有的“权力”之大也可想而知。

“一辆乘用车做尾气排放试验的费用大约为100万左右,油耗检测费用也在100万元左右,而一辆新车则包括安全碰撞检测、油耗检测、尾气排放检测等诸多测试。这就意味着整车企业一年内要上市几款新车,加起来的送检成本至少有几千万元,而规模较大的车企每年可能需要上亿元新车检测费用。”国内一家中等规模的乘用车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费用大多价格不菲。

“正是由于这样,第三方检测机构与整车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经济利益,而检测机构甚至可以说是在靠车企养活,因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寻租机会也自然在不断增加。”上述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应挥重拳根治

汽车油耗数据,是消费者选择汽车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整车企业的“工信部油耗”和“实际油耗”出入较大,绝大多数车主也都深有体会,然而一旦遇到“油耗造假”的问题,消费者却面临“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

根据央视今年“3·15”虚假油耗新闻报道显示,超过70%的车主都表示自己汽车实际油耗要比厂家宣传的高很多,但是提到投诉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车主都表示“投诉无门”。

“3·15”法律网汽车投诉中心主任郝庆丰表示,从目前国内的法律保障体系来看,2013年10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实施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俗称“汽车三包”)没有明确“油耗虚高”属于“保修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难以就此维权。而今年3月15日新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虽有“举证责任倒置,6个月内出现瑕疵,由商家承担举证责任”的条款,但消费者操作不当、路面拥堵等因素都可以成为整车企业为油耗偏高辩解的理由。

对此,汽车行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车辆油耗的数据测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天气条件、路况情况、驾驶风格、车辆使用状况等诸多因素,因此往往会出现指导油耗与车主用车实际油耗的巨大差异。尽管业内曾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同时公布城市、郊区、综合三种油耗数据,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有很大困难。在美国,整车企业还被要求测试冷车、热车、使用空调等条件下的产品油耗,但仍然不能反映所有消费者使用的具体情况,所以车主们永远会觉得厂家标示的油耗不可信。

“在中国,汽车标示的油耗数据是经过政府认证的,消费者如有异议,谁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产品进行复核检测?目前还没有。”因此,贾新光呼吁,国家可以通过设立“独立非营利机构”来复查整车企业提供的油耗。

另一方面,行业也呼吁相关主管部门能完善监管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重罚造假的整车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以挥出根治虚假油耗的重拳。诸如在2013年,现代起亚集团就因在美国市场将自身产品的燃油经济性夸大了约0.6L而受到制裁,在政府干预下,美国的消费者平均每人一次性获赔约320美元,总金额高达近4亿美元。

显然,在市场化的今天,只有制定出更好的制度和法规才能更有效约束整车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诚信的行为,才能使“虚假油耗”变成“诚信油耗”,而这就要看相关主管部门能否下定决心。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