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评论 中国汽车产业走过合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合资车企出色的盈利能力以及出色的产品推广能力为合作双方都带来了不菲的利润。而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因为合资企业的到来而迅速与国际接轨。然而,跨国联姻总会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注定了要经历长期的磨合与调整。如今,伴随着自主品牌的成长,以北汽德奔为代表的合资企业的成立,预示着车企跨国联姻的“中国式进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合资反哺自主
继去年在香港上市之后,3月12日对北京汽车来说,又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北汽这次选择与MBtech(奔驰技术)成立合资公司,并且在新公司当中占有51%的股比,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全力支持北汽自主品牌的发展。“专门服务自主品牌的唯一技术中心”成为了北汽此次强调的重点。
在中国的汽车行业里,类似的合资技术中心并不多,其中以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共同投资6900万美元设立的“泛亚汽车中心”最为知名。但在北京汽车总裁李峰的眼里,这二者除了一南一北的差异之外,还有着本质的区别:“泛亚服务的是通用等国际品牌,但是我们服务的是百分之百北汽的自主品牌,所以这两个是殊途不同归,都是合资,但是目的和对象不一样。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大家都在搞合资,但模式不同。泛亚是国际模式,为国际品牌服务;合资整车公司内部也有技术中心,是为合资自主服务的;今天我们把第三类也推出来了,我们合资的技术中心,只为自主品牌做服务,可能是一种颠覆性的模式”。
李峰所说的这三种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可以看作是车企合资所走过的三个阶段。
早期的合资车企由于奉行“拿来主义”的造车模式,投入少、周期短、获益快,深受中方合作伙伴的“青睐”。但也正是由于在产品技术上的绝对劣势,造成中方即使在占据相同甚至更多股比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自身的话语权。因此,为了扶持自主品牌而成立的合资公司却大多面临了“为他人做嫁衣”的窘境。一方面是走上经营坦途,另一方面,却是集团内部外资品牌的不断强大与自主品牌的长期弱势形成割裂的局面。
不过,九十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一些民营与地方国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开始萌芽,并在后来逐渐崛起,局面开始有所转变。自主品牌的发展开始给合资公司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变革的压力。
业内人士也开始认识到,合资公司固然造成了部分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惰性,但是自主品牌羸弱的现状却与合资公司并没有根本的关系。合资车企进入第二个阶段,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开始寄希望于透过合资携手共赢。
如今,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与自主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内输,以合资反哺自主,成为了车企跨国联姻的“新常态”。北汽德奔的成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作为北汽集团重点打造的乘用车产业品牌,实现自主品牌的腾飞,将是北汽德奔的最终目标所在。
技术“造血”
从依赖性的“拿来主义”到建立自主创新的体系和能力,这之间的转变对任何一个自主品牌而言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2009年12月,北汽以2亿美元成功收购萨博的核心知识产权,到2012年9月,北汽与梅赛德斯-奔驰技术中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戴姆勒投资入股北汽股份12%的股权,为北汽自主品牌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到北汽绅宝系列的成功研发。这些都与北汽整合资源,技术“造血”模式的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今,“北汽德奔“技术中心的成立,无疑透露出北汽想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将自主产品技术推向一个全新高度的决心。
首先,“北汽德奔”的技术服务势必将进一步提升北汽对奔驰技术的转化能力。其次,“北汽德奔”还将成为未来SAAB技术消化吸收再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将为绅宝产品注入更高的技术含金量。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把这次合作总结为“整合国际资源,为我所用”,“不能光靠自己干,别忽悠、别任性”,他认为北汽走自主品牌国际化的道路,就应该“和其它家路数不太一样”。
当然,技术“造血”与技术“输血”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更好的平衡与融合,克服“排斥”反应,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北汽要认真做的功课。
从整车合资到技术合资,从“为他人做嫁衣”,到以合资反哺自主,中国汽车合资似乎开始进入更实质化的阶段。而“巨人肩膀”上的风景到底如何?“北汽德奔”操刀的首款产品能否赢得市场青睐?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