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评论 在9月10日中汽协信息发布会现场,“拥堵费”抢尽风头,现场无人问及下月正式实施的“三包”政策,似乎大家心中早已明了:汽车强国之路可谓步步艰辛。
距离“三包”实施仅有26天,各项准备工作显然早已进入倒计时阶段。9月,汽车厂商积极迎战纷纷提前实施“三包”;经销商全面开展相关培训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考;那么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消费者们是如何迎接“三包”的?
毫无疑问,“三包”政策的实施是我们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作为即将享受该政策的消费者,他们将成为历史见证人,更是未来“三包”能够顺利实施和发挥效力的主要推动力量。
从“三包”政策酝酿到出台整整经历了10年,短时间内“三包”会营造一些紧张氛围,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必然要度过一段磨合期,消费者存担忧这是情理当中的事。据凤凰汽车调查显示,有58.7%的网友表示在“三包”实施后最担心退换车难和厂商经销商互相推诿责任。另外有媒体称,“消费者对法规的可执行性已经产生了不信任情绪。”甚至有业内人士评论,认为汽车“三包”的政策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难猜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来了这些不满。
7月19日,国家质检局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证》(简称“三包凭证”),该文件明确了家用汽车的退、换车的条件。随后很多人注意到,对比此前的规定,消费者进行退、换车辆的“权限”有所缩小,三包再度引来热议。
8月8日,质检总局就《三包凭证》及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解读,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资深汽车专家王凯明表示,“三包规定和相关文件制定和出台最终目的主要是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企业提高汽车产品质量和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同时最大限度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它的法制出台根本目的。”
汽车“三包”固然存在很多问题,围绕该规定的配套文件和责任主体都需进一步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小“三包”若想真正使中国汽车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仅仅出台第一版“三包”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10月1日,“三包”即将实施,如何执行具体细则和条款成关键,“三包第一案”注定成为“三包”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下月,汽车厂商和消费者都要开始适应新的游戏规则,汽车“三包”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效率的汽车产销环节,更取决于相关部门、厂商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
汽车“三包”规定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诞生,改变的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在笔者看来,在“三包”即将实施的紧要关头,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汽车厂家,他们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与鼓励,尤其需要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积极配合,唯有这样,“三包”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从而更加有力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