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公车采购大变脸 自主品牌车企利好消退

2013年11月30日 10:44:43
分享到: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熊斯思

临近年关,备受瞩目的公务车改革方案却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一规定不仅引起社会讨论,也使得汽车行业出现剧烈震动。

从去年开始,中央政府的公务车采购政策就一直强调要推动自主品牌车型采购力度,以帮助自主品牌车企的快速发展。现在看来,利好还没有真实出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规定就再次将自主品牌车企的“公务车之路”推向了未知的彼岸。

“利空”袭来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期待已久的公务车改革方案并不是预想的结果。

在2013年11月25日印发的《条例》第五章中,明确提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因此,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所谓一般公务用车,根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省部级以上官员乘坐的车辆叫领导干部用车,其他官员用车都叫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而受此消息影响,部分汽车企业股在11月26日都出现了震荡,其中一汽轿车(000800.SZ)下跌3.46%、上汽集团(600104.SH)下跌2.21%。而这两个企业都是此前政府公务用车采购从合资品牌转向自主品牌中最收益的汽车企业。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为93.64亿,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而2012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合计为74.25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支出比例仍然占“三公经费”的五成以上。按照此前传出的“公务用车仅能采购自主品牌车型”的消息,自主品牌车企本应是今后“三公经费”的最大受益者,但随着“一般公务用车”的取消,这部分预想中划归于自主品牌车企的“好处”将不再发现

据此前麦威咨询公司相关信息显示,通过对上牌量的估算和推测,公务车市场每年采购量在30万~100万辆。而据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透露,在所有公务用车采购中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

有行业人士认为,近两年,中央政府一直在提倡公务车采购由合资品牌车型向自主品牌车型转变的思想,而在如今的“限令”一下,可谓让早已准备“大干一场”的自主品牌车企吃了“闭门羹”。

自主受难

尽管在《条例》中规定,今后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方式,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但随着公务用车采购数量的大幅削减,自主品牌的公务用车采购收益相比之下将减少很多。

按照2011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而符合这一规定的汽车车型基本上都为自主品牌车型,因此也被外界解读为政府暗中扶持自主品牌车企发展的有力政策。但在新的公务车改革新政出台后,就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的利好因素只是“短暂的狂欢”。

在外界看来,新一轮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行政机关的运作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对社会发展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尤其是刚刚尝到“公务用车采购甜头”的自主品牌企业而言,这种影响将不仅仅限于销量或短期收益的问题。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政府采购车型的数量并不多,因此从销量方面来看,影响并不大。”奇瑞汽车公关科相关负责人就此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自主品牌企业来看,一般公务用车的采购比例占企业整体销量的比例不会超过5%,对自主品牌企业的车型销量影响并不是很明显。

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也表示,在公车改革新政实施后,公务用车对自主品牌的采购会进一步减少,不过由于省部级领导的公务用车需求依然存在,再加上很多公务用车的采购对象是当地国有汽车企业,因此对自主品牌车企的产品销售影响不会很大。但他也同时认为,目前公务车改革新政实施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究竟自主品牌车企会受到多大影响,还要看对各地对公务车预算压缩的最终执行力度和实施细则。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采购政策除了会对自主品牌销量造成直接影响外,更大影响其实反映在“公务车示范作用”上。众所周知,各地政府的公务用车采购往往带有明显示范效应,“官车”形象也象征着该品牌车型的品质受认可。而在一般公务车被取消后,省部级领导专车的采购也将倾向于一汽红旗等高端型自主品牌车型,对于此前针对一般公务车采购的自主车型而言,恐怕将与自主采购渐行渐远。

对此,吉利汽车公关部人员也坦言,一直以来,自主品牌车企确实很看重公务用车采购带来的品牌推广效应,这对自主品牌企业寄望的品牌“高端化”有很大促进作用,现在,企业也颇为无奈。

福祸相依

一直以来,公务车改革被自主品牌车企视为强大的“利好因素”,但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地,行业对自主品牌车企未来发展的担忧又再次显现出来。

去年以来,自主品牌车企的国内市场表现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为577.57万辆,尽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但却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的3个百分点。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整体乘用车市场销售总量的40%,这一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从今年年初至今,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最初的43.3%下降至当前的40%左右,7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低曾为35%。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度不断加大,自主品牌车企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今后2~3年内,可能会有近一半的自主品牌车企支撑不下去。

众所周知,自主品牌车企由于起步晚、起点低,长期以来主力产品都集中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中。而随着近两年自主品牌车企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在产品品质和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一些自主车企想尝试通过扩大公务车采购量提升整体品牌形象,以期获得更多私人消费市场的青睐,不过,这一“如意算盘”最终却难以实现。

“其实从长远来看,这对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也未必不是好事。”汽车行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公务车采购政策往往伴随着地方保护主义,这很容易让他们形成政策“依赖性”,并不利于自主品牌车企自身的发展,而市场化运营相反会增加企业的优胜劣汰。

此外,长城汽车新闻发言人商玉贵也表示,作为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善用政府采购的示范效应并没有错,但全靠政府也绝非正确的思路。“自主品牌企业不应该太多地依赖政府采购带来的销量和业绩增长,只有踏踏实实地提高研发实力和产品品质,才能在未来市场中有更大的作为。”商玉贵认为。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