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评论 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参观吉利汽车研究院,之后满怀喜悦地说了一句话:“像吉利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此言一出,众民营车企感动得泪流满面。
2014年4月1日,正在欧洲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11年后再次与吉利汽车相逢。时过境迁,此时习近平参观的已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吉利小工厂,而是吉利集团旗下的沃尔沃比利时根特工厂。难怪沃尔沃公关经理马克德梅打趣道:“沃尔沃是中国工厂,欢迎习主席回家!”
参观意味认可
此次习近平欧洲之行历经11天,访问四个国家,到访八个城市,细心的人肯定留意到习此行频频与汽车“挂钩”:除了参观沃尔沃,他还亲自参加了东风与PSA、北汽与戴姆勒、华晨与宝马等一系列中欧车企合作项目得签约仪式,足见中国高层对汽车产业的重视。
在比利时之前,习近平访问的法国、德国都不乏世界级的汽车企业,虽然也出席了一些中欧车企签约仪式,但他并未踏入任何一家企业的工厂。由此说来,习近平参观沃尔沃微妙的显示了对其更高的重视程度。一直以来,民营车企老是抱怨市场环境不够公平、官方偏袒国企等,但是习近平参观吉利沃尔沃算是给民营车企一些安慰和鼓励。
像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的事例,不仅是民营车企壮大自身的快捷键,更是中国车企国际化战略的创举。比起“代工厂”式的合资,甚至东风强势入股PSA,中国企业直接收购外资更有主动权,也更有前途,自然会得到官方更大的认可和支持。
吉利或是榜样
要想探究习近平参观沃尔沃工厂的深层含义,就有必要将其放在习此次欧洲之行的框架内讨论。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讲话中提到 “中国和欧盟要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此言意味明显,中国与欧洲将继续强化交流与合作,增加贸易往来。
从目前中欧经济发展情形来看,欧洲亟需中国的市场和资金,而中国也一直渴望欧洲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但合作不是简单的交换,共赢的路上从来不缺锱铢必较、激烈险恶的竞争。无论是11年前还是近期的欧洲之行,习近平重视并支持的绝不仅仅是吉利这一家企业,而是有胆识、有智慧、有志于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的所有中国企业。
近年来中国车市一直呈现出疯狂的增长态势,但自主品牌表现却难言乐观,截止到今年2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更是连续六个月下降。“列强”瓜分之下,自主品牌又将何去何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或是一个答案,此事不应停留在当年的一时振奋,而应成为很多车企持久思考的案例。
传递信号:大胆“走出去”
此次欧洲学院讲话,习近平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取得的成就,也大篇幅地讲述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但是一箩筐的“问题”并没有影响习近平的气场。从去年访问美俄到今年访欧,习近平无时不为全世界展现出一位大国领导人应有的风采:大气、自信又不失亲和、平实。
某种程度上说,汽车产业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赚钱上突飞猛进,却依然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人才、先进管理等,还留下了一屁股环境、交通问题。但是,有问题并非是自卑气馁、安于现状的理由,中国车企应该多学学习近平的自信和东风汽车、吉利汽车的胆识,正视并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忘大胆尝试海外投资、兼并,而不是终日躺在“合资”的安乐窝里等着数钱。
习大大参观吉利沃尔沃工厂的时候,中国其他车企你们还坐得住吗?
(文/凤凰汽车产业部 张强强)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