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奇瑞量产车不卖到美国,我死不瞑目。”11月25日,在“第二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现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接受凤凰汽车专访时表示感慨,“希望奇瑞能够成为中国第一个将量产车出口到美国的自主品牌,这是我的中国梦,也是奇瑞梦。”
与首届中韩汽车发展研讨会一样的是,此次主办方之一依然是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而研讨会的重要焦点依然是“宣扬”韩国汽车工业的发达与历史感。而中国虽然是连续第五年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市场,自主品牌发展依然处于是“低质低价、打折来卖”的困局。
面对困局,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应全方位学习韩国,强化企业敬业精神与零部件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缩短中韩差距。”
“水肿”的第一名
“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市场容量足够大”……等诸多汽车业内外专家对于中国汽车未来市场持有“乐观”态度。而这样的乐观背后,存在诸多隐患。
中国汽车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指出,虽然中国是全球汽车制造和消费第一大国,但国内汽车产业竞争力不强。许多自主品牌整车厂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发明,缺乏原创产品;在车辆控制、轻量化、信息化、智能化、电动化等前沿领域差距十分明显。
而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13年做过的相关调查,有近35%的消费者完全拒绝购买自主品牌汽车,另有近40%的消费者表示,当自主品牌车价明显低于合资品牌才会考虑购买。
“造成技术差距的原因是技术研发投入过小。”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也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几乎全球所有品牌扎堆的市场,自主品牌在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当中面临空前挑战。
他表示,“在自主品牌领域当中,最关键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质量,最后就是品牌。按技术、质量、品牌这三个纬度来分析的话,自主品牌汽车在自主创新,特别是在技术投入方面,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和跨国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尽管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从绝对量上来看差距不小。”
技术抄袭、追求短平快、品牌溢价能力低,这是自主品牌的现状与悲情。
根据美国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44%消费者在汽车购买时会考虑原产地和品牌。其中,美国产91%、德国产67%、日本产66%,只有18%消费者愿意选择中国产汽车;在中国产购买意向消费人群中,55岁以上消费者占7%,35岁以下消费者中35%愿意购买中国产汽车。
而决定中国产汽车喜好的主要原因则是担心品质和安全性。
“韩国现代与起亚都是年轻品牌,但是在2013年时,现代及起亚的产品品质已与丰田相一致。”韩国产业研究院李吭九博士指出,企业研发投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拥有多样核心技术与持续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品质管理提升,进而增强品牌影响力的根本。
“韩流”来袭
“我2002—2003年去韩国考察时,当时的现代汽车还和弱小,但厂区到处悬挂‘TOP5’的牌子,当时感到很奇怪,后来现代员工告诉我说他们要做世界前五,如今看来,他们做到了。”提及过去往事,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不无感慨,韩国破釜沉舟、坚忍不拔、富有远见的企业精神很值得中国人学习,而这也是奇瑞积极寻求自身变革的内因。
2010年,奇瑞开始自我转型,外在表现则是年销量由顶峰的68万台直线下滑,同时面临着多车型停产、销售部门负责人的发展困局。
“我们也密切的学习、关注韩国现代发展的路子,他的成功就是抓质量。”尹同跃说, 目前来看,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奇瑞月销37074辆,同比增长7.5%。其中,国内销售31889辆,同比大幅增长37.4%,并实现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
“我们不做“叶公好龙”,产品质量是用户第一要素,这也是韩国现代能够跻身世界前五的核心原因。”对于未来奇瑞发展,尹同跃指出,“未来月销能否达到1万是判定奇瑞新车好坏的重要标准。”
“韩国集成了日本汽车工业和欧美汽车工业发展精华才走到了今天,那就是开放和国家、国民支持)。”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中国应该说从全方位学韩国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学韩国人的企业家精神,学韩国企业、产业大军敬业的精神。包括很多零部件体系的打造,我个人认为都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汽车产业走到今天,韩国人很了不起,韩国的现代、起亚也很了不起。我个人认为,国家意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优秀的企业家这种担当的精神大局观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福全呼吁,我们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站在中国制造业长期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质量不仅仅关乎汽车产业,更关乎于整个中国的制造业,决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败,所以做不到汽车质量强国谈制造业就很虚,做到了还得不断坚持,韩国今天的成功明天不坚持照样会重复我们今天的故事,质量只有常胜将军,而且还是坚持的。
凤凰汽车认为,韩国的现代、起亚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榜样,产品也由初期组装逐渐走向品牌化、国际化,而这样的经历也是我们摆脱“低质低价、打折来卖”困局关键。(文/凤凰汽车产业部 潘明军)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